生死15小时,中国消防员救火创奇迹,但成为英雄并非目标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
大家想用摄影机记录下每个人说的一句话,
就是为了给家人看一看最后的位置
“老天保佑你,咱们还没要孩子呢……”
“油烟有毒,要戴空气呼吸器……”
“咱妈在家烧香求佛祖保佑你们……”
刘磊无暇顾及裤兜里的手机,没看到妻子连续发来的三条短信。
这是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大孤山中队代理中队长刘磊接到队里电话,说新港码头油库爆炸、起火。
接警7分钟后,大孤山消防中队到达火场。他第一个跳下消防车,成为消防部队到达火场第一人。
这场火灾在世界消防史上罕见。10万吨级油罐爆炸、燃烧,6万平方米过火面积,天上、地面、海面,烈火无情。2380名消防官兵,经过15小时生死鏖战,才终于保住了石油库区。
8月1日上映的电影《烈火英雄》,正是以大连这场火灾为原型。上映10天来,票房已突破10亿元。
“火灾现场太震撼了,烈火迅速蔓延,爆破不断,人在火龙面前好像显得特别无能为力,灾难性的事故看得人毛骨悚然。”豆瓣网上,有人如此感慨。
如果有炼狱,莫非如此
这部电影是依据《烈火英雄》原著改编,作者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2011年他曾用4个月时间,采访了188名当时参与战斗的消防官兵,记录下一线真实战况。
“7·16”火灾发生时,他并不在现场。但看到电影,他有“重回火场”的感觉,并且几次都想离开影厅,因为回忆起采访时的难忘画面。
“整个港口化学物品爆炸量相当于二十颗原子弹。”电影《烈火英雄》里的这句台词,令观众感到震惊。在现实的火场中,消防官兵们一直都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危害。
鲍尔吉·原野在书中这样记录道:“他们直接到达103号罐旁爆裂起火的管道前。下车时,蘑菇云已经演化为几十公里宽的乌黑云层,完全遮住了天色。而火的白光比阳光更刺眼。”刘磊想,如果有炼狱,莫非如此。
即便拿着泡沫枪与流淌火展开拉锯战,最先到达的一批消防员们也明白,仅靠他们,扑灭900毫米输油管的火,绝无可能。因为直径80米、高20多米的103号罐里的10万立方米原油,正以巨大压力不断喷泄。
与此同时,油助火势,火沿管线翻滚着向外扩散。103号罐临近的106号罐,受到高温烘烤,有连带爆燃的威胁。
视频截图
103号罐火场的东侧,是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的南海罐区,向东面延伸的流淌火也严重影响到南海罐区。一旦流淌火顺着地势,向东北方向前进,周边的液体化工品区和成品油罐区也将遭到威胁。那里有近20个罐,储存了16种危险化学品。如果引起爆燃,大连将沦为第二个庞贝城。
“我们到达着火点的时候,流淌火势已经十几米了,而且当时已经发生爆炸两三次。”刘磊在接受《军事纪实》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心里话,我也非常害怕。我当兵15年了,出过上千次的火场,但是这么大的火也没见过,当时心里也没有底。”
消防员往往不是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人
“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年,第一次经历这么艰难的写作任务。”鲍尔吉·原野的采访本上,有些字被泪水洇模糊了。
今年61岁的鲍尔吉·原野,退休前是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二级警监。2011年的一天,他接到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部宣传处处长张璎的电话,说总队党委邀请他来写“7·16”火灾中的消防官兵事迹。
“我问怎么采访,他们说可以召集官兵开座谈会,也能提供一些材料。”鲍尔吉·原野看了战情报告后,决定放弃对方提出的方式,改为一对一采访。
鲁迅文学奖得主、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 受访者供图
“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时舍生忘死,如果记录的人写出的文字不真实,那是很可悲的事情。” 鲍尔吉·原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受写作邀请后,他给自己的定位不是作家,也不是记者,而是一名调查员。
为此,鲍尔吉·原野走遍全省14个消防支队。每到一个消防支队,他都不要文字材料,而是看大量当时的现场视频和照片记录。他也严格筛选采访对象。拿着水枪、泡沫枪,冲在一线的消防官兵,是他采访的主角。
每次采访,鲍尔吉·原野身上都带一幅1.5米×3米的布制地图,那是在“7·16”火灾中,曾担任参战指挥官的一位辽宁省公安厅领导给他的。每到一个消防支队、大队、中队,就把地图往地上一铺,让受访者讲出自己当时的所在具体位置。他对着地图,再反反复复地核实。
鲍尔吉·原野能够理解消防员的心理活动,是因为他在采访参与“7·16”火灾扑救工作的消防员之前,就有许多消防员朋友。在鲍尔吉·原野看来,消防员往往不是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人,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火场,能够咬紧牙关,再多坚持一分钟、一秒钟。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火场上,新兵和老兵紧紧围绕在一起。火场危情不断,老兵既可以带领新兵,也可以保护新兵。
《烈火英雄》中黄晓明饰演的角色原型——大连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指导员桑武带着42名官兵来到火场时,马上下达命令:“新兵没有老兵带着,不许乱跑。”
在增援部门到来前,关阀断料是当务之急。只有关掉103号罐周边其他罐体的阀门,才能切断输油管道的供油来源。平时电动关阀只需要几分钟,现场配电室烧毁后无电源可用。
“桑武,你带领攻坚组进入火场内部关阀!”桑武接到上级命令后,立正回复“是!”,没有任何犹豫。他带上两名队员转身进入火场。
手动关阀是个体力活。1米多高的阀门螺丝,每转80圈才进一个螺丝扣。要想彻底关闭阀门,大约得转8万圈,需要花费近3个小时。
桑武和队员们一边关阀,一边要对抗周边火情。最严重时,他们被火包围,下面是火,上面是滚滚浓烟。关闭阀门的8个多小时中,桑武也曾想到过自己的一生,想到了父母和妻子,想到自己万一牺牲了,家人该如何生活。“想着想着,这个铁塔般的硬汉,站在三米高的油罐扶梯上,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
“好像都疯了”
“地面是火,空中的输油管道是火,地下排污管道是火,海面上也是火。火把水泥墙烧酥了,露出钢筋;火把铁皮房子烧薄了,一碰就倒。强烈的辐射热吞噬了空气中的氧气,使人无法呼吸。”在鲍尔吉·原野笔下,火浪把人烤出一层又一层汗,让身体脱水。
但在15小时扑救过程中,2000多名消防官兵无人员牺牲。这也是扑救史上的奇迹。
鲍尔吉·原野调查过沈阳市铁西区消防支队的训练情况。消防官兵每天有10多个小时训练。他们每天在45分钟内跑10公里,从驻地跑到训练场。在训练场,每人要做100个俯卧撑、20个引体向上、100个仰卧起坐,还有推大轮胎等其他体能训练。训练结束后,再跑步40分钟回到驻地。
鲍尔吉·原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场火灾爆发前,辽宁省消防铁军的魔鬼式训练已经搞了一年。没有铁军训练,这群消防官兵,是无法扑灭那场大火的。
考验消防员们体能的,不仅是长期对抗,还有及时撤退。在103罐附近,有一台被烧成骨骼的消防车,那是美国产大力牌举高消防车,价值700多万。就是在这台车驾驶员下车整理水带的工夫,火扑了上来。消防员飞速撤退,跑几步再回头看,车已被烧成恐龙标本似的骨骼。“胶皮轮胎被烧没了,铁轮趴地,车上的漆被一扫而光。”
《烈火英雄》电影预告 视频截图
在总攻来临前,每个队伍都有自己要守的阵地。他们与火情对峙,一对战就是几个小时。发生火情的第二天早上6点,营口市消防支队老边中队指导员徐占龙,带上泡沫枪准备近攻大火时,嗖的一下掉进没井盖的污水井里。
他下意识伸手拽住了井边的钢筋头。钢筋已经烧红,他一松手,手套脱落,再抓钢筋,手上立刻脱了一层皮。中队长王晓明、士官刘庆涛看到,连拉带拽,总算把他救了出来。如果没有两位战友及时发现,如果徐占龙体能不好,火场上第一个牺牲的,可能就是他。
从污水井上来后,徐占龙一分钟没休息,换上新作战服,抱起泡沫枪继续近火战斗。他告诉鲍尔吉·原野,在长时间扑救火灾时,人到最后都杀红了眼,不知道怕,不知道饿,不知道渴,“好像都疯了”。那时候,人成为困兽,活着,就要跟火魔死磕到底。
尽管身边有消防员朋友,在这次采访、写作中,鲍尔吉·原野对于消防官兵的战斗力,和他们表现出的顽强、镇定品质,还是大为震惊。
他逐渐清晰了一个观念——扑救这场大火,是一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其中的精神含金量,超越了灭火救援、军人职责这些工作层面。
无声的视频
“接到警报前,你在干什么?”
鲍尔吉·原野在每次采访时,都会问每个受访者同一个问题,答案并不让他意外,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外,消防员最爱的除了吃饭,就是休息。不训练时,有人会看看书、听听音乐,更多人通过休息养精蓄锐。
一声警铃,就要飞奔作战。人们往往会忘记,在顽强不屈的精神铠甲下,消防员们也是血肉之躯。
在2380名参战消防员中,有2000多位是80后、90后。当时,年纪最小的十八九岁。他们是爸妈的心头肉,是妻儿的主心骨,也是会累会困的平凡人。
在《烈火英雄》电影中,有一段稍显煽情的段落,在与烈火对峙的间隙,杜江饰演的马卫国,用手机帮每个身边的消防队员录下一段话。这种情况,在真实的火场确有发生,只不过摄像机路过每个人时候,没人说话。
《天天向上》视频截图
2017年9月的一期《天天向上》节目中,大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二中队中队长卢璐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大家想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个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给家人看一看最后所在的位置。
“这个摄像机路过的时候,每一个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哗哗的,就是一个无声的视频。”在鲍尔吉·原野笔下,同样记述了这样的故事。
正是官兵们一分一秒地跟火魔死磕,保住了其他油罐和化工罐没再爆燃。“大连公安消防支队一千多官兵处境最难,功劳至伟,他们用鏖战等到了全省消防增援部队的到来,等到了全国海陆空增援力量的到来,等到了决战的到来——大火终于被降伏。”
在救援行动中,除了在火场奔波的消防员,还有负责保障远程供水的消防员。《烈火英雄》中欧豪所饰演的徐小斌原型,是大连公安消防支队战略保障大队远程供水编队分队长张良。
他为前线作战持续供水4万余吨。从表面看,这里没有火场那么万分危急,但工作一点不轻松。从7月16日晚开始,张良每隔一小时就要下海清一次污,用手、刀除泵上的海草和其他杂物,连续奋战三天四夜。
7月20日早上,因浮艇泵被泄漏到海面的油污、杂草堵塞,导致前方供水中断,张良不顾海面风力八九级,跳入海中进行清理,波浪和海面十几厘米厚的油污混合在一起,一身的好水性已经施展不开。他最终被巨浪吞噬,牺牲时只有25岁。
张良牺牲后,他的妻子总去他的牺牲地点,看大海。她有些想不通,风平浪静的大海,水看起来并不深,到底是哪片浪花卷走了张良。
鲍尔吉•原野说,世界上什么水最深?不是大海,是官兵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