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被算计?罗永浩回怼背后:我来聊聊“土老板”是怎么被忽悠的

本来以为西贝这个事算翻篇了,西贝继续整改,慢慢步入正轨,该去吃饭的还要继续去吃,太阳照常升起。

但没想到作为西贝的品牌顾问,华与华营销咨询创始人华杉又站出来说西贝是“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

于是战火再起,罗永浩表示华杉如果不道歉的话,“未来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应该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了,只记得罗与华。”

他们之前其实就交过手,当时罗永浩表示对方私下为“污蔑、黑嘴”之说道歉了。他们究竟怎么回事暂且不提,我感兴趣的是下面这句话:

“整天被忽悠的中国土老板们,其实赚钱很不容易,也该有人给他们上一点营销防诈课了。”

500

“土老板”真的有被忽悠吗?

答案是确定的。要知道中国有太多中小企业老板了,他们有50后、60后,也有70后、80后,他们很多人有个类似的地方就是思想比较固化,或者说就是很固执,很自我,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自以为是,永远觉得自己很对很聪明。

这样的人越是有成就,自我就越膨胀,哪怕表面看很谦虚,实则有逆鳞,听不得批评和质疑。

他们一方面在商场上为了赢可以不择手段,一方面又非常传统,可以为了家国情怀热泪盈眶。他们喜欢被尊重,希望被理解,“你不要看我张牙舞爪很威风,我内心其实很柔软的……”

当你了解透彻这部分人的特点后就容易“对症下药”了,无非是投其所好,你喜欢历史就跟你讲《资治通鉴》,你喜欢谋略就跟你讲《孙子兵法》,你喜欢儒释道就跟你谈玄说妙,帮你悟道。

500

讲个我经历的例子。

有个客户平常就喜欢念经打坐什么的,后来认识一个大师,他惊为天人,非要拉着我去学习,“这是你改变命运的机缘,千万不要错过。”

我跟他去了三天,在某个山里景区的宾馆上了三天课,大师仙风道骨,谈修心养性,讲任督二脉如何打通,论三教一气……称得上舌灿莲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人风范。

在围着房间转圈一晚上之后我也迷糊了,觉得自己戒备心太重,不该怀疑别人,等加了大师的好友,后来打过几次交道,慢慢就觉得不对劲。

再从经济、资本的层面去分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我们做生意是用产品和服务去赚钱,“大师”是用“缘法”赚钱。

哪有什么大师,都是俗人。

500

想起来一二十年里在有多次成为“被忽悠的土老板”。

有被培训机构带着去知名企业“取经、研学”的时候,也有砸钱上课、交朋识友的经历,至于参加的管理培训、营销培训、国学课等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坑掉进次数多了,慢慢也就有了免疫力,所以老方说吃苦头要趁早,因为你年轻时候钱少,上当受骗的成本相对较低。

如果是到了五十来岁还被人一夜清零,那就严重了。

不是说培训没有用,所谓存在即合理,“土老板”也不是都傻,他们愿意花钱找顾问也是因为看到过效果。

至于几年花几千万那种,要么是“中毒已深”,要么是“有钱难买我乐意”。

500

“土老板”如何不被忽悠?

很简单,就是给自己找个榜样,中小企业不要听专家讲太多理念和方法论,专家云山雾罩,往往脱离产品和技术谈概念,你听了自己就成了受害者。

你就认准一个高手,心系一处,真正把这个人的东西学到位,然后再看其他的东西就“一览众山小”了。

比如做企业你要是学了任总的东西,那谁还能忽悠到你?

但人和人的想法确实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容易坚信自己最正确,都觉得别人有问题。华彬曾表示观点是奢侈品,“大多数人没有观点,但这是他们绝对不愿意接受的现实”,他这句话我是赞成的。

很多人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反对而反对,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就谈不上观点了。

那么,如果说上次罗永浩掐西贝有的人觉得西贝冤,罗永浩这次掐华与华,为啥很多人乐见其成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