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团莫释——假如“满清”没有入关……?

有些“历史清谈家”或出于大汉族主义思潮作祟,走不出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羁绊。对于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统治堂堂中华200多年心理上极不舒服,总喜欢幻想:“假如大明国祚尚存..........,假如满清没有入关........,假如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是汉人王朝........,中国的近代史不至于如此不堪,说不定中国早就走上康庄大道了!说不定还能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这话听着很解气,实则天真得令人发笑。他们仿佛把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全归结于“剃发易服”四个字,好像只要皇帝姓朱不姓爱新觉罗,大明的龙椅就能自动变出蒸汽机和铁甲舰。

这些人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我们今天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能以一个统一多民族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恰恰是因为清朝完成了前代王朝从未真正实现的“大一统”。

先说个硬数据:明朝灭亡时,实际控制的核心区域大约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局限于汉地十八省。你说东北?名义上归努尔干都司管,可到了明末,女真各部早已自立,明朝连建州三卫都控制不住。你说蒙古?明朝打不过就修长城,瓦剌、鞑靼轮番入寇,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被抓了,谈何统治?你说西藏?设了个乌斯藏都司,派几个僧官,象征性地册封一下,连驻军都没有。至于新疆、青海、外蒙古?想都别想,连地图都没画清楚。

而清朝退位时,留给中华民国的领土是1100万平方公里。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句话,不是修辞,是法理!它意味着民国不是从零开始建国,而是合法继承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全部遗产。没有这句话,后来的“五族共和”就是空谈,外蒙古、西藏、新疆的归属都将成疑。

要是1644年清军没入关,请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况:朱明崇祯帝已自挂东南枝,李自成刚坐龙椅立刻腐化,张献忠在四川忙于屠城,南明小朝廷或兀自内斗不休,或”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本土势力”上位后,真能带来进步?还是只会开启新一轮的暴政与饥荒?历史岂是靠“血统纯正”就能改写的?

天下四分五裂,边疆地区各自为政,等到19世纪列强东来,沙俄早就吞了东北和蒙古,英国从印度北上拿下西藏,日本趁机占台湾、窥辽东——想想那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吧,沙俄,日本,英法、美德、荷兰、葡萄牙等群狼环伺。我们可能连“半殖民地”都算不上,直接就被瓜分得渣都不剩!那时候别说“中华民族”,连“中国”这个概念都可能被肢解成一堆地名。

其实清朝,尤其是清前期,为我们干了不少“脏活累活”。它以满洲为纽带,通过满蒙联盟,把蒙古高原牢牢绑在中央政权上;它用军事征服加政治联姻,彻底平定准噶尔,将新疆纳入版图;它设驻藏大臣、定金瓶掣签,使西藏的管辖前所未有的制度化;它在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把云贵川真正纳入国家行政体系。清朝不是靠“宣称”拥有疆土,而是靠军队、驿站、赋税、官僚系统,实现了对边疆的实际控制。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功绩!明朝对边疆是“羁縻”,清朝对边疆是“统治+治理”。前者是松散的朝贡关系,后者是严密的国家机器。你说哪个更能抵御外来侵略?哪个更能为现代民族国家奠基?

清朝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开疆拓土”了多少新地,而在于它把历史上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的边疆,第一次真正消化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让“中国”从一个文化概念,变成了一个地理与政治实体。

所以,别再酸什么“满清误国”了。要是没有清朝这最后两百多年的整合,民国接手的将是什么?我们今天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能对南海、西藏、新疆拥有不容置疑的主权,能以“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居——这些底气,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清朝打下的地基。

历史不是用来意淫的,而是用来认清现实的。我们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血统纯正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土与主权。而这份遗产,清朝,功不可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