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不住了,爱泼斯坦内幕终于要曝光
南风窗
2025年11月25日 12:51:39 来自广东省

作者 | 远游
编辑 | 阿树
427票支持,1票反对,法案通过。
在当下共和民主两党严重对立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这样的表决记录,实属罕见。
让两党站在同一立场的,是爱泼斯坦案件的持续酝酿。
根据法案,美国司法部在30天内必须公布爱泼斯坦案件尚未公开的2万份文件。
参众两院表决前,一众爱泼斯坦受害者站在国会大厦外,在记者面前对国会大厦里的议员喊话。逐一发言的受害者,举起她们遭遇性侵时候的照片,哽咽地诉说着她们在14-17岁期间的经历。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8日,美国华盛顿,杰弗里·爱泼斯坦案幸存者们在美国国会大厦外/图源:视觉中国
在布什任期内报警,拖到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如今又迎来特朗普第二任期,为什么还自己一个司法公道要这么久?为什么爱泼斯坦案件的文件,还迟迟不公开?其中一位受害者的发问,让身后的其他受害者一起鼓掌。
在过去她们单独行动,如今终于发现集体行动更加有力量,在她们的集体的推动下,如今事态终于迎来了转机。
目前为止,牵涉两任总统、一个王子、中东多国领导人,乃至学术、影视和艺术圈的众多名人,随着爱泼斯坦越多文件被披露,西方名流的更多丑闻乃至罪行被一一曝光。
大选期间许诺公布爱泼斯坦所有文件的特朗普,就任后一拖再拖,引发自己的MAGA基本盘反弹。就爱泼斯坦议题,特朗普和MAGA派猛将、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决裂,背后是Z世代支持者的民意压力。
特朗普屈服了
30天内公布所有爱泼斯坦文件的议案,摆在特朗普的办公桌上,一旦签署就会生效。而这个让人等待已久的时刻,特朗普上任至今已经拖了10个月。
一反选举期间的许诺,刚上任的特朗普,除了在2月份公布了一批文件,对待爱泼斯坦案件的态度开始转趋暧昧。到了9月,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发布声明,指为了保护“受害者隐私”,不会公布所有的爱泼斯坦文件。尔后,司法部还声称“没有爱泼斯坦的客户清单”,以及2019年爱泼斯坦在狱中的死亡是自杀行为。
特朗普自己则多次表态,说这是“民主党设下的陷阱”。如此公开违背竞选诺言的做法,酝酿了民意的反弹。

特朗普在2003年写给爱泼斯坦的50岁生日祝贺信
随着爱泼斯坦50岁生日收集的名人贺卡陆续公布,特朗普用女性身体轮廓为视觉元素写下签名贺信,也被大众所知,不少人开始怀疑特朗普变得暧昧的原因,他是否也惧怕自己的更多丑闻被曝光。
于是,在国会的持续压力下,美国司法部在11月公布了一批2万份的文件,其中包含爱泼斯坦跟权贵们的电子邮件通讯。其中,爱泼斯坦在一封邮件中指特朗普“知道那些女孩”。
司法部的公布,好像挤牙膏那样慢悠悠,受害者们的境况却不容等待。
4月25日,曾经揭露自己17岁时被爱泼斯坦带给英国安德鲁王子性侵的弗吉尼亚·朱弗里,在自家住所自杀去世。施暴者还没被绳之于法,受害者却经受不住各种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而自行结束生命,这给美国社会造成了新一波冲击。

弗吉尼亚·朱弗里手捧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照片
让特朗普更加不利的是,朱弗里原先是在特朗普名下的佛罗里达州庄园Mar-a-Lago打临时工,尔后被爱泼斯坦看中。特朗普当时的回应是,爱泼斯坦“从我的庄园里头偷女人”。
“爱泼斯坦和马克斯维尔(爱泼斯坦前女友)不但虐待她,还拐卖她到一个导致她被王子、总理、政客、金融家和律师们轮番侵犯的权势网络里。这些人不但对她犯下各种罄竹难书的罪行,毫不尊重她的个人意愿,以及今天站在我身后诸多受害者们的意愿。“朱弗里的弟弟和弟媳在国会山前,举着朱弗里的遗照,对媒体诉说姐姐的惨痛经历。
这些受害者,作为个体,面对政府首脑和金融精英等权贵,实力相当悬殊。正如她们所说,她们来到华盛顿特区维权,都是自掏腰包坐飞机,跟那些进出有私人飞机的富豪们实在难以匹敌。在朱弗里去世半年后,面对富豪和权贵们明里暗里的恐吓和“劝退”,受害者们终于学会抱团在一起,以群体的力量争取民间的支持,乃至国会和总统态度的转变。

“爱泼斯坦案受害者”之一阿努斯卡·乔治乌在美国国会外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国会山前,跟受害者群体站在一起的,有国会两党的参众议员。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昔日特朗普的死忠盟友,深红派MAGA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
跟爱泼斯坦案件受害人站在一起,格林跟特朗普彻底公开翻脸。
“因为我跟这群女性站在一起,他叫我‘叛徒’。”
这个昔日戴着红帽子在国会大堂打断拜登发言的MAGA干将,如今对媒体说,自己因为支持公开所有爱泼斯坦文件的法案,不断收到人身恐吓信息。不仅如此,格林还对美国媒体说,选举期间,社交媒体上许多网红支持特朗普的言论,是“用钱购买的”,并且表示自己要为过去参与特朗普“有毒政治”道歉。
公开爱泼斯坦全部文件,已经成为国会两党共识,再加上MAGA阵营内部就这个问题面临撕裂,危及政治资本,特朗普最终屈从压力,同意签署法案。
但民意的怒火,似乎还难以被熄灭。
Z世代不买账
就在9月9日,众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公布新一批跟爱泼斯坦相关的文件,其中包含了一封特朗普在2003年写给爱泼斯坦的50岁生日祝贺信。而之后第二天,美国90后MAGA派网红查理·科克在校园演讲时候被枪杀。
冥冥中的巧合是,在2024年大选时,科克在Z世代群体中为特朗普摇旗呐喊助选,而爱泼斯坦案件、乃至爱泼斯坦客户清单,则是科克助选期间的重点议题。相比起那些赢得选举后进入政府担任要职,或者在国会赢得席位的共和党要员,科克在大选结束后还是继续当自己的播客主。而相比起那些已经获得权力而对爱泼斯坦案件含糊其辞的老一代要员们,他依然以网络为平台,死磕爱泼斯坦文件。
直到被枪杀前,让特朗普政府公布爱泼斯坦案件的所有文件,依然是科克播客节目的重点话题。

查理·科克遭枪击前发表演讲
在科克这些年轻播客主的传播下,爱泼斯坦案件的各种衍生现象,甚至成为Z世代特有的网络文化。在社交媒体上,Z世代群组甚至发明了一个游戏:打赌爱泼斯坦客户清单上最终会出现哪些名人和权贵。
他们对对爱泼斯坦案件的关注,折射出普通人对美国精英权贵的普遍愤懑,有着相当显著的阶级落差。
这些在1995年后出生的美国年轻人,成长时期面临的经济环境,远不如父母那一代有利。特别是新冠疫情那几年,刚好是Z世代毕业进入社会的年份。根据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0年的调查,当时处于18-23岁阶段的美国年轻人,有一半自己或者家人经历过降薪或者失业。
更少的就业岗位,更加不公平的阶层壁垒,让他们对美国的社会秩序持更加批判的看法。相当一部分Z世代在2024年转向特朗普,除了厌倦通胀问题,一个重要期望,就是打破过去美国政府的精英主义做法。
他们支持特朗普,因为特朗普在大选期间给出一个关键词:“透明”。

特朗普/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而爱泼斯坦案件,恰好是在Z世代眼里最缺乏透明性的公共事件。案件相关的文件,经过五任总统还是被捂住。围绕爱泼斯坦,还有诸多谜团: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老师,爱泼斯坦的巨额财富是怎么来的?爱泼斯坦年轻时任教的学校校长,怎么偏偏又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司法部长巴尔的父亲?爱泼斯坦在戒备最森严的监狱,是怎么自杀的?爱泼斯坦到底是不是以色列安插在美国的间谍?这些疑团,在特朗普重新获得权力后,并没有得到解答。
Z世代眼看着自己支持的特朗普和一众共和党要员们取得权力,到头来,还是像过去的“老登“们那样,作风不改,失望和悔恨情绪开始浮现。根据YouGov的统计,Z世代受访者对特朗普的支持和不支持比例在9月份是30:64,到了10月份变成了25:67。
如今,科克已经不在人世。那个承接Z世代MAGA成员不满情绪、期待透明呼声的人,变成了被特朗普称作“叛徒“的格林。
“大开眼界”
一部1999年放映的老电影,如今在网络上又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大导演库布里克的遗作《大开眼界》。电影讲述一个在纽约处于中产阶级的医生,误打误撞闯进了一群富豪举办的淫乱派对。由于目睹了富豪们的恶行,这名医生几乎惹上杀身之祸。
美国Z世代播客主Elijah Zielke在爱泼斯坦案件舆情酝酿之际,制作了一期对比《大开眼界》情节和爱泼斯坦案件细节的节目。在电影里,诡异昏暗的房间里,穿着长袍、戴着面罩的富豪们,玩弄物品那样,玩弄年轻的女性。那些主宰着纽约经济命脉的大亨们,昔日在镁光灯下谈笑风生的名流们,还有道貌岸然的学者和慈善家们,此时此刻都躲在面具后面,对穷人家的女儿作出各种兽行。
电影中的面具,成为了Z世代观众谈论和分析的焦点。毕竟,同一个人,没有面具时候是个受人尊敬的精英,戴上了面具,又变成了实施暴行的恶魔。他们戴上了面具,就可以随意羞辱、虐待和猎杀平民子女。但面具除了是实物,也有隐喻意味。

《大开眼界》剧照
放在爱泼斯坦案件的语境里,精英们相互庇护,互相掩盖对方的把柄和死穴,那就是真实世界中无形的面具。从爱泼斯坦社交场合流出的克林顿、特朗普、盖茨、马斯克、斯蒂芬·霍金、安德鲁王子,他们到底在爱泼斯坦的公寓里和“恶魔岛“上做了什么?美国的Z世代网民们,非常渴望揭开这一道无形的面具,一睹这些人的真实面容。
如今,公布爱泼斯坦文件的法案已经签署。但这并不意味着那道无形的面具就此得以被掀走。美国司法部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理由,把诸多文件中的名字用黑墨水划掉。人们发现,社会公众拿到的那些文件,早已被画上了一条条黑色的杠条。
那个遮盖富豪们丑陋行径的面具,哪有这么容易被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