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不想让抖音养活自己了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周艺
自从红果短剧把账本掀开,“短国”顶流们越来越赚钱的事实就藏不住了。
11月20日,红果短剧披露了入驻红果创服的三位演员王凯沐、徐轸轸和至春禾凭借各自出演的短剧,预估在剧集全生命周期里的分账金额均超过了100万元。
这一项目来自于9月份红果发起的演员合作计划,该计划最明显的改变是引入了分账机制,将剧集的收益与演员片酬挂钩。从实行两个月的效果观察,片酬不再一刀切后,爆款剧集对于演员的加持明显提升。除了最直观的收益外,红果还将引入专业运营机构服务演员的演艺事业。
除了演员,红果短剧已经连续3个月公布剧本分账金额,其中10月总分账突破7300万元,其中5名个人编剧当月分账破百万。
大大方方展示发给产业链上各路人马的钱,红果在“短国”中的声誉再上一层。相比爱优腾温吞的发展步伐,红果在用免费吸引观众后,开始更加用力地笼络整个行业。
广告和电商是目前行业认为的红果商业化的主要方向,但从搭建平台、重构产业链利益分布以及拉拢各方从业者的动态看,在短剧这条赛道中,红果既是参赛者,也是裁判,如今它更希望成为主办方。
01
自给自足,反向输血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今年9月,红果短剧的月活量已经达到了2.36亿。在线视频APP中,腾讯视频以3.5亿月活量位居第一,其次是爱奇艺和芒果TV,红果目前排名第四,已经超越了B站和优酷视频。
来源:QuestMobile
在9月的在线视频APP行业月活排名top10中,还有一位短剧选手上榜——点众科技旗下的“河马剧场”,月活达到5000万,同样主打免费。
从目前的体量来看,红果已经做到了短剧行业的头部,并且持续抢占长视频平台的注意力。
2023年上线初期,抖音的短剧推荐流会大幅倾向红果的曝光,帮助其吸纳第一批种子用户,但如今的红果已经用不着“抖音爸爸”的扶持了。目前在抖音搜索短剧,其显示的热门短剧榜单前三位并非是红果短剧出品,而是来自其他承制方的付费短剧。
图片来源;抖音短剧
抖音早就开始专心赚自己的钱了。
长期以来,抖音作为大本营向所有短剧开放,不论是希望获得广告收益还是借助投流博爆款,抖音都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渠道。DateEye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按投流消耗占比分析,巨量引擎是短剧投流消耗第一大平台,2024年以来投流消耗约占74%,腾讯广告约占16%,其他媒体平台约占10%。
今年以来,抖音短剧不断更新对发行方的扶持,针对优质短剧、特色品类、首发新剧推出了多个激励活动,扩大抖音端原生短剧的资源。
如今的红果和抖音在字节的短剧布局中各有侧重,抖音单方面的流量帮扶已经告一段落。从红果目前的发展来看,它似乎还有向抖音“输血”的可能。
近期,红果上线了短剧带货的功能,在观看短剧的过程中如有种草演员的衣服,可以一键识图,开启购物模式,货品来自于抖音商城,区别在于用户不用再跳转去抖音完成购物。目前抖音商城的订单也会同步显示在红果的界面中。
虽然行业认为这是红果从单一的广告向电商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探索,但从现实意义观察,这更多是为了抖音电商的增长而进行的一次“带货”。不光是红果,豆包也会在用户询问礼品、购物等话题时,适时推荐一些商品并附上抖音商城的链接。
不管是对自身的规划,还是上升到对字节跳动内部重点业务的帮助,庞大的用户量正在让红果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02
越来越大的红果
观察来看,红果短剧APP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上线之初,红果通过版权购买引入了小程序短剧,后期则与各个承制方合作版权剧和定制剧,由此奠定了短剧的资源数量。而随着用户的流入,红果也在加大对电影、电视剧、书籍等方面的资源引入。
以电影板块为例,红果已经有不少知名电影的资源,不仅有《末代皇帝》《霸王别姬》《倩女幽魂》等港片的古早资源,还有像《越狱》这样的进口片;电视剧中也有像《2010年版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给了不少用户惊喜。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
红果的小说资源接入了番茄小说后也越发壮大,但不光是快餐式的文学作品,像《三体》《古董局中局》《罪与罚》等等知名小说、名著也都赫然在列。值得注意的是《古董局中局》在微信读书还需要付费会员的资格,但在红果显然一切都是免费的。
此外,红果还在今年6月份更新了“社区”板块,借鉴了小红书的双列瀑布流布局,包含图文、视频的互动形式,并在功能内测初期进行了图文激励计划。
还有近期长视频大厂纷纷加码的漫剧,红果也有了一席之地,并且还在安卓端上线了“红果免费漫剧”app,试图复刻短剧赛道的成功案例。
短期内,红果依然会以短剧为主体,但长期来看,红果对于一切文娱消费的收纳行动还将继续。
2023年8月份红果短剧app上线,一年之后的2024年9月,月活用户量就达到了1.2亿,而到了如今,红果月活量已经达到2.3亿。放眼整个文娱行业,红果的用户增长速度都位列前茅。
而随着短剧规模的不断增长,红果的用户数量也远未触及天花板。根据今日WETRUE 数据发布的《2025 年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800亿,相比2024年增长了近60%,行业正处于爆发态势。
由此可见,红果内部生态的扩建势在必行,而当用户看腻了免费短剧后,红果手中或许仍有筹码。
03
产业虹吸
不论是腾讯还是爱奇艺,今年都在短剧上坚持发力。
以红果发起的“抢人大战”为例,腾讯和红果都在近期上线了创作平台,向所有短剧编剧开放,后者上传作品后就可以在平台内完成签约,对编剧的后期工作流程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早在今年6月份,腾讯就发布了多个短剧方面的新政策,实施了不少分账补贴、剧本保底的“撒钱行动”。比如其剧本激励政策就以S和S+级评价区分,各自将获得最高12万和22万元的稿费及后验奖励。
爱奇艺9月份发布的微剧激励政策则是对深度合作的剧本工作室提供全年不低于60部剧本的合作以及预付30%的框架合作,而对制作方则在分账基础上进行播后奖励,最高达到100万。
对比来看,长视频平台的行动速度并不慢,也十分有诚意。但相比起来,红果已经有了“爆款”的根基,腾讯和爱奇艺在爆款短剧数量和用户体感上仍稍逊一筹。
年初的一部《家里家外》奠定了红果与听花岛的密切合作,如今续作《家里家外2》未播先火,目前在红果的预约量已经达到196万。这正是目前短剧IP宇宙初建的一个缩影,剧集的长尾效应正在显现,比起长剧季播的时间劣势,短剧的续作更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由此,对于平台方来说,绑定爆款剧集制作方正变得越发重要。
图片来源:红果短剧
如今红果的短剧创作服务平台中,演员、编剧、制作方均可以入驻,剧集上线后的的表现数据也会同步公开,此前备受行业指摘的“收益模糊”痛点也将得到缓解,较为透明的利益分布也更能吸引制作方。
当红果开始适时爆出剧本的演员的分账金额,编剧和演员两个最重要的从业方天平自然倾斜,吸纳足够的制作团队后,红果就建立了上游IP(番茄小说)+中游承制+下游分发的能力。
签约了独家发行的定制剧和中小制作团队的自制短剧,分别负责红果生态内部的质量和数量。长期以往,短剧产业的虹吸效应也将发挥到最大。
今年短剧从业者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市场在飞速变化”,而下一段变化的挑战里,长视频玩家并不会懈怠,红果远未取得最终的胜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