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生沉迷“包的”,国外小孩狂喊“67”,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困惑了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网络
撰文 | Ziv
审校|刘六七
“包的”“那咋了”“我嘞个豆”……当这些网络热梗频繁出现在小学课堂上,事情透露出一丝诡异。
这些热梗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破圈,然后快速席卷用户。它们的句式或词语往往非常简洁,又能传达出丰富的含义或者情感,在短视频洪流中异军突起。
但是在课堂中,不管什么问题,学生们都倾向于套入这种“玩梗”式的回答,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孩子思考的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跟“包的”们类似的,是在一些国家病毒式传播的“67”。
Dictionary.com把“67”评选为2025年度词汇,尽管它甚至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组数字。它读音是“six seven”,不是“sixty seven”。
它已经流行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一说到这个词孩子们就兴奋不已,老师火冒三丈,大多数成年人摸不着头脑。

一些比较年轻的Tik Tok用户也不知道“67”是什么意思。(图片来源:Reddit)
Dictionary.com官方表示:“67这组数字最大的特征就是你无法定义它。它没有任何含义,却又无处不在。”它经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情绪,类似“随便吧”。
自从六月以来,“67”的搜索量增长了6倍多,而且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最深受其“害”的是老师们。不管在课堂上提问什么,老师都可能会得到“67”的回答。
“现在几点了?”“6!7!”
“这棵树有多高?”“6!7!”
如果老师一不小心自己触发了关键词,那课堂上必定一片喧哗。“把书翻到第67页。”“还有六七分钟下课。”一旦出现类似的话,教室里可能得需要一会儿才能安静下来。
一些老师为了防止扰乱课堂秩序,已经禁止学生使用这个词。老师为了避免自己说出“67”,也绞尽脑汁,比如会出现像“把书翻到第55+12页。”这样的话,多少有点欲盖弥彰了。

人们在阿联酋麦当劳排队领取免费的鸡块和“67”贴纸。(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千万不要试图弄懂“67”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这样笑点就没了。Dictionary.com母公司负责编纂词典的主任Steve Johnson博士表示:“这既是一种内部梗,又是一种社交信号,还有部分表演成分。它在大家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之前就已经传播开来,根本不在于它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有些老师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顺势把“67”当作教学策略,在需要学生们保持安静时,他会大喊“六——”,然后学生们一起喊“七!”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有些人觉得这样能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它就像一个暗号,传递出一种幽默的意味。支持者认为语言不再局限于传统词汇,“67”凸显了表达方式的转变。
也有人觉得这是Dictionary.com的沦丧:“数字什么时候变成单词了?”
这让人联想到《牛津英语词典》2024年的年度词汇——Brain rot(脑腐),是指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退化,尤其是过度消费琐碎或缺乏挑战性的内容(现在尤其指网络内容)的结果。批评者认为,“67”正是“脑腐”现象的征兆。
不管是“包的”还是“67”,显然都是短视频时代的产物。短视频催生了一种新的数字时代习惯,APP持续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内容,能够刺激多巴胺释放,让用户总忍不住打开短视频,然后一刷就停不下来。近几年,一些科学研究发现,短视频成瘾对使用者的脑部神经活动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一项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发现,仅仅需要一周,接触短视频个性化推荐的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就会出现具有明显特征的行为和大脑活动模式。
2025年6月的一项研究表明,短视频成瘾的人对经济损失不太敏感,并且更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研究人员检测了实验志愿者在决策任务中的神经活动,他们发现,短视频成瘾症状较重的参与者在进行与收益相关的决策时,大脑楔前叶区域的激活程度降低。楔前叶与自我反省、认知控制和基于价值的评估有关。另外,在评估潜在损失时,志愿者小脑和中央后回(与运动控制和感觉处理相关的区域)的激活程度有所增加。

(图片来源:网络)
发生这些改变后,失去或发生损失对人们来说不会再是一件大事,于是决策就会变得“疯狂”。
其他研究还发现,如果你感到思维迟滞、精神恍惚,日常琐事也让你非常疲惫,并且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适应了看短视频时快速接收信息的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即时奖励”不仅会损害注意力、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与成年人相比,学习速度、神经可塑性都更强的孩子如果高度暴露在短视频环境中,是否会面临更高的风险?
“包的”和“67”在学生中都已经流传了超过一年,这在短视频时代简直像一个世纪那么久。它们很快就会被新的“梗”取代,就像国外小学生已经开始说“41”,他们认为“67”已经过时,新的数字组合更酷。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1]https://www.npr.org/2025/10/31/nx-s1-5593052/67-dictionary-word-of-the-year-2025
[2]https://www.vice.com/en/article/what-the-heck-does-6-7-mean-inside-gen-alphas-latest-slang/
[3]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etimes/trending/67-named-word-of-the-year-why-a-number-was-chosen-instead-of-a-word-and-what-it-really-means/articleshow/124918026.cms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6-7_(meme)
[5]https://www.reddit.com/r/generationology/comments/1obzc22/why_are_so_many_kids_saying_67_and_what_does_it/
[6]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brain-rot-is-2024s-word-of-the-year/
[7]https://corp.oup.com/news/brain-rot-named-oxford-word-of-the-year-2024/
[8]https://www.psypost.org/people-with-short-video-addiction-show-altered-brain-responses-during-decision-making/
[9]https://www.icns.es/en/news/repeated_consumption_of_short_videos_negative_changes_brain
[10]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381192500031X
[1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5-02423-y
[12]https://www.forbes.com/sites/traversmark/2025/07/11/2-ways-short-video-addiction-changes-your-brain-by-a-psychologist/
[13]https://www.sciencefocus.com/comment/tiktok-braintot-psychologist-explains



把科学带回家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