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军情速递(11)——网络安全领域里暗战方兴未艾

    30年前,我军网络实行的是独立组网和物理隔离。那时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既然不与任何其他系统相连,那就应该安全可靠的水平上。后续的实践表明,“物理隔离”无法实现保密。

    国家安保部门注意到每天早上8点钟,驻京苏联大使馆就会驶出一辆黑牌照使馆车,缓慢地向八达岭驶去。中午时分到达停车场后,但并没有人下车去游览长城。等到下午2点,这辆车又慢悠悠地返回到使馆。

    经过多种手段侦察,发现使馆车里有一个高灵敏度的无线电探测仪器,可以接收沿途的直达西山指挥部的军用电话。那时从马甸到八达岭沿途敷设的军用电话线是架空的。也就是说这辆使馆车是可以探测并记录下架空线泄露出的电磁信号。

    后来,我们认为光纤是一个隔离度非常好的信道,不会产生电磁泄漏。但是日本发明了一个装置,把一个探测环套在光纤上,就能够窃取光纤里的信号。

    无数案例证明,物理隔离只是一厢情愿。你以为隔离了,那是因为你技术水平低,意识不到泄漏的问题。

    大约在二十年前,我军突破了“独立组网、物理隔离”的观念,与中国联通合作,建设了专用的网络和加密网关,推出了一次一密的军用加密手机,终于实现了网络安全。

    【史料详摘编自张弛的博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