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大爆款,还能笑多少天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票房有所下滑,受到舆情影响。

  《鬼灭之刃 无限城》的预测票房,从一开始的破6亿,到现在预测5.9亿。

500

  但也算给沉寂多时的电影院带来了人气。

  上周,Sir已经写过了《无限城》。

  今天更想谈谈它背后,那个正在下沉中,却又妖异地绽放出新的花朵的日漫工业。

  01

  不必惊讶它的票房表现。

  《鬼灭之刃》的火是全球性的,内地院线是它的第三大票仓,前两大分别是日本本土和北美地区。

  在日本,《鬼灭之刃 无限城》超越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来到影史第二;在北美,也凭借1.33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最卖座的外语片。

  除了制作够顶之外,《鬼灭之刃》的优势在于它选择了一个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通行的故事。

  最核心的是——“燃感”。

  一是来自于人设。

  主角团三人里,炭治郎温柔悲悯,但杀起鬼来毫不留情。

  我妻善逸平时胆小丧气,然而闭起眼来,就能拔刀神速。

  嘴平伊之助带上面具是野猪男孩,摘下面具是雌雄莫辨的美人。

500

500

  三个人,就把热血男主+高冷帅哥+整活担当+肉盾+少女的经典团战配置凑齐了。

  其二,超高规格的动画制作,让“高燃打戏”成为了《鬼灭之刃》第一个出圈标识。

  而在原作漫画中,这一点相当匮乏。

  譬如,音柱宇髓天元决战上弦六妓夫太郎的片段,在原作中的分镜相当简略。

500

500

  可到了动画里,飞碟社让它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500

  除了这些,《鬼灭之刃》在其他方面,只能说是尚且过得去。

  就比如说叙事节奏。

  以反派“十二鬼月”+大Boss无惨的设定,按照固有思维,那绝对是个长篇。

  但,《鬼灭》偏偏没有这么画。

  相反,剧情以怒涛般的速度推进。

  陡然拔高的战力层级,一路狂飙的剧情推进,应死尽死的出场角色。

  这些都让观众们时刻保持在了一种高情感密度的快节奏叙事中。

  然而,这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最开始,《鬼灭》前几卷的销量不尽人意,面临腰斩的局面。

500

  于是作者吾峠呼世晴不得不大幅缩减篇幅,大量原有的角色铺垫被压缩。

  以至于到最后,就变成了决战时人人走马灯,各个有过去的局面。

  人/鬼之将死,其言也善,走马灯回忆一遍,然后就可以发便当了。

500

  这种选择并不差。

  毕竟,回忆杀几乎已经成为了热血日漫最标准的环节。

  吾峠呼世晴对短篇人物故事的叙述功力也相当在线,短短几笔之内,就能勾勒出角色的执念。

  但,Sir依然不能满意。

  因为,Sir仍然记得,一个优秀的情节推动人物塑造的典范是怎么样的。

  《海贼王》空岛篇。

  路飞一行人,在酒馆里向众人询问,空岛究竟在何处。

  可换来的,只有嘲笑与暴打。

500

  他们被扔了出去,扔到了一个坐着喝酒的大叔面前。

  大叔狂笑着,喊出了那句话,那句Sir认为是贯穿了《海贼王》始终的一句话。

500

  这是未来大反派黑胡子的初登场,而在此时,他也是个为了梦想而努力的野心家。

  也许你会说,拿《鬼灭之刃》与巅峰期的《海贼王》比较,太不讲武德了。

  可是,当《鬼灭》变成了如今王道漫的唯一解的时候。

  那么它所对比的对象,就该是殿堂里的那些前辈。

  《鬼灭》最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020年。

  这一年,《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成为日本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

  同年,《鬼灭之刃》漫画连续第二年登顶日本漫画销量冠军,数字是断档级别的8000万册。

  而在此之前,销量榜的冠军,已经被《海贼王》把持了整整十余年。

500

  这当然不完全由《鬼灭》的质量决定。

  人们依然渴望着“燃”,渴望着热血。

  可睁开眼看看市场,如今哪里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作品呢?

  《火影》完结,《死神》腰斩,御三家独剩《海贼王》。

  曾经被当做是黑称的“民工漫”,如今居然也变成了不可多得的称呼。

  此时《鬼灭之刃》恰巧登场。

  它的底色,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亲情与爱,它的制作,又是谁都能惊呼的“热血高燃”,人设也再好理解不过了。

  于是,顺理成章地,它就成为了观众们的最大公约数。

  02

  一句老梗,放到这里刚刚合适——

  “这不比博燃?”

  这既是火影老粉丝、村里人对《博人传》剧情注水、粗糙打斗的恨铁不成钢,其实也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

  比起夸“眼前这个更好”,他们更想说:

  “我年轻时,吃得可好了……”

  这句调侃,折射的是日本动画工业数十年来的荣光不在。

  例如曾打造《排球少年》的 IG Port,其核心动画业务在 2024 年也出现 9.4亿日元营业亏损。

  想盈利,还得靠长线运营与周边授权。

  这早已不是一门诱人的生意。

  于是恶性循环出现:依赖制作委员会制度、底层动画师待遇恶劣、人才持续流失、资金投入萎缩……

500

  比起《鬼灭之刃》(以及口碑市场稍逊一筹的《咒术回战》)这种长线制作的“王道系”作品。

  如今更能成功出圈的动画一个最大的特征:

  规模紧缩。

  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

  普遍以12集一季为单位更新(哪怕原作是长篇作品)。

  对于投资来说是风险控制:如果作品市场反应不好,随时砍掉断尾求生,风险更加灵活和可控。

  对于制作则是资源整合:将最精良的作画、最富张力的演出集中于一个季度内爆发,避免了长篇连载中后期常见的作画崩坏和节奏拖沓,单元体验人均“电影级”。

  对于观众来说也是种“解放”——

  在碎片化娱乐时代,短平快的季度模式降低了观众的追番门槛与时间成本,更易于在社交媒体上形成集中讨论,迅速引爆话题并制造出圈效应。

  从“连续普通拳”到“认真一拳”。

  取代无脑经费燃烧的,是经费的严格控制。

  最终在投资、制作与观众,三方都懂得见好就收。

500

  况且,当市场不再被王道漫垄断,更多内容可能性也随之涌现。

  一个简单的道理:

  在《火影》《海贼》《死神》横行霸道的年代,藤本树这种“神经病天才”,永远挤不进主流赛道。

500

  如今更有话题性的出圈作品,反而呈现出一种“燃不起来,就不必硬燃”的走心趋势。

  取代“燃”的,是风格各异的情感与主题:

  《葬送的芙莉莲》从第一集开始就确立了它时间与孤独的核心母题,接下来是不断地深入与验证,这是冷;更加出圈的《间谍过家家》则以可爱为圆心、喜剧小品为半径,圈下覆盖了全球的影响力,靠的是萌;而《迷宫饭》则以“实”颠覆传统奇幻,用近乎学科式的设定将想象力落地,带来秩序性的智识快感。

500

500

500

  以至于,“重生为偶像亲生子女”这般精准戳中俄狄浦斯欲望的媚宅设定,也通过回应了某些“喊妈妈”的市场需求,完成了它出圈、OP成为年度热曲、光速推出真人版的胜利巡回。

  在二次元内部圈子更加割裂细分了。

  各有各的绝活,各找各的受众。

500

  由集英社所确立的“友情、努力、胜利”的王道霸权正在被慢慢解构——

  《一拳超人》里几乎没有努力,《边缘行者》更无胜利可言,而这恰恰构成了它们的优势:对传统英雄叙事大胆解构,勇敢面对注定面对的悲剧现实。

500

  相比处境相似的音乐与电影行业。

  再厚古薄今的人也必须承认:

  日本动画这块老招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灵活,它在衰退的进程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小而美的“收缩型经营模式”。

  话说到这,就更容易理解《鬼灭之刃》的异军突起了。

  就像你在一派轻食减脂餐中,发现了全家桶巨无霸。

  在低欲望的消费降级中,又惊讶地遭遇了恍若从前的“经济上行时期的美”。

  ——那热血,竟然没有完全消失?!

500

  不如过去?

  在文艺世界里,有些笨拙,存在本身其实就令人动容。

  就好像《阿凡达》的剧情很难再惊艳你了,但卡梅隆依然在建造他的潘多拉。

  《鬼灭》也是如此。

  当远行的航线上尽是快艇轻舟,依然有人固执地以巨轮之姿,用笨拙、真诚的方式劈波斩浪。

  03

  把视角从产业转回内地市场。

  日本动画(特别是粉丝向的),在近年的票房表现得相当稳健。

  这一次《鬼灭之刃》以1.199亿票房,打败了宫崎骏,打败了迪士尼皮克斯,超越《灌篮高手》,刷新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冠军。

  很震撼?

  对Sir的自身感受,更震撼的是2023年3月底。

  那时疫情政策刚松绑不到半年,国内院线在春节档火爆后迅速冷却。

  直到《铃芽之旅》上映。

  这部在新海诚序列里不算特别优秀的作品,实实在在点燃了冷清的内地院线:

  上映首日排片占比接近9成,以9500万刷新了日本动画电影内地开画纪录,最终以8.07亿收关。

  当年《阿凡达2》也不过9.8亿。

500

  Sir去看片时,感觉赶上了中学生的校外活动,他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不少人还穿着二次元服饰。

  不少院线经理都表示,好久没看到电影院这么火了。

  同年上映的日漫电影还有《航海王:红发歌姬》《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与《灌篮高手》。

  直到今年。

  暑期档笑得最大声的,也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一部成本与口碑都有限的柯南剧场版。

500

  年轻人占领电影院了?

  不如说,是成年人离开了。

  最直观的感受是:

  这几年改变了中国市场的许多事,其中之一是娱乐消费习惯——影院观影,已不再是许多人的首选。

  即便是影迷,比起检票进场,流媒体点播也更经济、更方便、更自由。

  而《铃芽之旅》及之后的动画剧场版证明:

  二次元会老去,但总有新的年轻人加入。

  严格来说,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迷群体”——

  看《铃芽之旅》,是因为是爱看新海诚;看《鬼灭》,是因为这个IP。

  本质仍是粉丝经济。

  爱的是特定作品或动漫品类,电影,只不过是爱好落地的一个渠道。

500

  但正应如此——

  在影迷逐渐离场的今天,他们展现出更强烈、持久、稳定的购票意愿。

  你的备选答案,是他们的必选项。

  电影院是他们关上播放器后,最便利也最好的线下应援,既触手可及又是终极答案。

  在大银幕上看“你推”。

  怎么不算一场顶级朝圣?

  饭圈追星的尽头,至少需要一张价格不菲的演唱会门票;而对拥有同样狂热的“二次元”群体,一张电影票的消费门槛真的很低很低。

  但说再多钱的事。

  归根结底:

  最后仍不离不弃的,还是热爱。

  前不久科长的浪漫电影发行科引进了《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

  为庆祝达成4000万票房,贾樟柯发了这样一条微博致谢——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EVA)是浪漫电影发行科成立8个月执行的第三部影片。此前,《还有明天》票房4497.9,《淘金记》82.5万。两部卖座片让我们可以执行《淘金记》这样的影片。感谢观众。 

500

  正如年轻人需要消费热爱。

  市场也很需要年轻人。

  而如今,因为再度紧张的环境形势,接下来两部日本动画《蜡笔小新:灼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已撤档,正在上映的《鬼灭之刃 无限城》据传也朝不保夕。

  我们当然可以期待“国漫崛起”,取而代之。

  但世界并不停滞。

  况且那深厚的根基,无法忽视——

  东映、集英社、Aniplex、飞碟社、MAPPA......一整套从漫画连载、单行本,再到动画化、剧场版,最后是全球授权的工业流水线,具有成熟的工业成熟度、品牌效应、粉丝文化、审美共识、资本耐心、全球链路……

  我们不是差一两年,也不是差一个《哪吒3》。

  中间,有太多无法被“弯道超车”的环节。

  一个从少年JUMP纸媒时代一路滚打到流媒体、从赛璐珞手绘一路滚到数字三渲二的、被无数前辈用青春、用腰斩、用低薪、用熬夜、用一生去填平的坑的时代。

  我们很难复制。

  他们或许也难以重现。

  因为不计成本的复出与热爱,总是最先被世界的纷争和风险计算所取代。

500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