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普通人而言“投入产出比”很低
越来越多的人找我问自媒体的事,我就把问题集中起来统一回复吧。
你要问我能不能做,就行业来说当然可以,但至于做成什么样,跟自己的条件有很大关系。
首先我们说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平台环境,乃至时代、社会环境都很重要,毕竟我们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当环境有了大的变化,个体哪怕只是承受了一点点,都会有非常大的盛衰影响。
流量是资源,平台对于流量是精细化运营的策略,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说每个自媒体人都需要面对平台的KPI——每一个内容都需要足够差异化或“足够优质”才能胜出。

要知道现在内容消费者多,供给内容的生产者也多,算法是“撮合交易”的逻辑,一个人喜欢看什么,它就调度什么。
因此你要注意自己内容的匹配度、竞争力,这其中有数据化的分析,你通过分析可以自我检测并修正,以适应“用户需求”。如果你想要从千万量级的同质化供给中脱颖而出的话。
质量高低的判断是主观的,但算法只看数据,这是目前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用户对平台的注意力、时间、消费等贡献是最被看重的地方,你能够与之同频,你就能适者生存。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些以流量崛起为核心的“邪修模式”、做号思维是难以行得通了,事实上很多人已经转移了阵地,他们跟候鸟一样四处搜寻水草地。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对普通人而言,现在做自媒体就面临“投入产出比”很低的现实。
我跟很多人聊过,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是很投入的,真的当“事业”去做,不计得失,不考虑流量和赚钱多少,一个字就是“干”。
然后到了三个月左右就迷茫了,很快就是犹豫,觉得自己之前太傻,怀疑自己不适合干这个,很多人于是就撤了。
能够坚持用爱发电的人是少数。而在坚持下去的人中,有的人是真的不合适,往往一年到头才慢慢有点起色,投入时间和心力越多,沉没成本就越大。
还有的人不到一年就摸清楚门道了,或者就是天赋异禀,老天爷赏饭吃,就适合做这个。
所以老方说做自媒体最多是以“1年”为判断,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禀赋、热情、才能和恒心,注意这四点的顺序。
知道此路不通的时候越早止损越明智。
那么,如果坚持做又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以“个人IP”为核心,广告、知识付费、带货等还在其次。个人IP的本质是以自己的经历、思想和特性去吸引同频的人。
从长期来看(10年内),在自媒体行业只有具备IP能力的个体才能持续发展,其中的比例大概是10%-20%,其他都是流动的,跟一个企业一样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不同的人对自媒体的认识不一样,因此有人就是做号的思路,比如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做了很多号,然后迅速变现,这样也赚钱,但终究还是短期的投机行为。
真要是长期做下去,还是以做个人IP为方向比较好,当然也要注意学习和防范风险。
有思路但没有捷径,至于方法都是变的,没有统一的、长期管用的方法,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做自媒体每天都是学习,不可能刻舟求剑。
最后我想提醒你做自媒体要降低预期,这早已不是快速变现的游戏了,想着几个月就有多少粉、赚多少钱,概率太低。
真想做就慢慢做下去吧,积小胜为大胜,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不管你追求什么,你终究需要构建支撑起自己目标达成的能力和资本才行。
分享一句话,“摆脱一次幻觉比发现一个真理更能使人明智”,做自媒体一个好处就是让人明心见性,最怕是脑子里有错误的想法却意识不到,自我感觉良好,那就麻烦了。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