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捏长短利益的关系?任正非有个道理很深刻,改变了我的一生
路都是自己选的,做选择非常困难。
比如说有两份工作摆在你面前,或者是两只股票,乃至是两个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选一条路走,你觉得难不难?
有很多人都不觉得难,因为他们根本意识不到,有的人需要很多年后才猛然想起自己的命运齿轮是从那次选择开始转动的,就像很多人在自己幸福的时候一无所知一样。
能够感觉到困难,有迷茫和困惑,说明还想寻求一个明智的判断。
而判断往往又取决于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认识。

我曾面临过多次难以权衡的时候,有时候判断对了,有时候判断错了,有的代价高,有的代价低,这些判断和选择就决定了我的道路及处境。
一开始我以为只要看自己的喜好就行了,我曾听小伙伴讲过他的一个小花招,他在考试时候遇到不会的选择题就转笔做选择,“博运气”。
事实上他做选择通常都不好,从结果看我的直觉、喜欢很多时候也是错的。如果说在人生的岔路口,如婚姻、行业等方面可以由心,那在工作上,理性是至关重要的。
就是说你需要足够客观才能做对的事,以及把事做对。感情用事的话就做不好事。
而理智、客观就体现在对长短利益的拿捏上,不能偏颇,必须平衡。关于这点,我是从任正非那里得到的启发。
“没有短期的成功,就没有战略的基础。没有战略的远见,没有清晰的目光,短期努力就会像几千年的农民种地一样,日复一日。”
我们都知道长期主义好,滚雪球嘛,延迟满足不是问题,但究竟延迟多久呢?
如果光顾着长远的利益却把自己饿死了,那也肯定不行。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仞之山需要一步一步走上去。创业就需要从成功走向成功,人生其实也是如此。
所以必须兼顾长短利益的平衡,先活下来再求发展。最大的战略和最小的战略都是是求存,活下来后才能谈及其他。
其实人性就是短视,只看手心的一点,而且人特别容易犯因循的错误,对一切没有觉察,把重复当成努力,随波逐流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越是平庸的人就越自命不凡。
这就需要头脑的清晰,目光长远,让短期的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企业而言,商业成功永远是公司生命全流程应研究的问题,“持续有效增长,当期看财务指标;中期看财务指标背后的能力提升;长期看格局,以及商业生态环境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果是人生呢?所谓向死而生,就是全局观点,人都是要死的,然后倒推现在的自己如何做才算明智。
失败和死亡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做的是追求合理性,而合理性在于认识,“长寿企业与一般企业在平衡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时候有不同的原则,而不同的原则来源于对企业目的的认识。”
企业的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真理。但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老方说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人生有什么意义?毕竟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过是一场空。
做事业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实事求是,你需要以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从必然的王国走向自由的王国。
人的进步也是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来影响客观世界的局面和结果。
生命是过程,缘起性空,每个人的立足点必须是自己去寻找和构建。
过程就是意义本身。不管公司还是个人,首先是以眼下的收益为主,这是长期利益的基础,然后要借假修真——赚钱多少是假,能力提升是真——不断进步,让自己的能力跟目标相匹配,老方说这就叫战略。
而最终是看整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这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过程是不能省略掉的。
什么是螺旋上升,什么是原地打转,你要分清楚。战略很容易偏差,中间的诱惑和干扰太多了,能长期保持战略定力的人和公司很少。
一流的企业家从来都是能拿捏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既为了长远,也为了现在。
如何拿捏呢?真传一句话: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长短结合,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