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最值得后人提及的三个闪光点

500

陈赓大将是国共两党将军中户主最最钦佩的一位。通读目前所能涉猎到的各种传记、回忆录、纪念文章和官方正式盖定,坚毅、通透、善战、文雅和诙谐的个性贯穿始终。但陈赓大将最闪光的三个点却往往被后人忽略。

一,陈赓大将是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升迁最快的高级将领

众所周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由于蒋介石及其所把持的党和政府的极端刁难和限制,所有红军将士不得不一律降职使用。三大红军主力的一把手均降一级,101帅、贺帅、刘帅、徐帅等三个方面军的主要将领均降一级为师长,所有政治委员降两级(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取消政治委员制度,原先的红军政治委员都变成了军事副职。后来黄克诚大将经调查后建议恢复政治委员制度,10月2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随后任命各级政治委员);原先所有的军长、师长、团长均降为旅长、团长、营长,政委则一律降为副旅长、副团长、副营长。而陈赓大将却不然,之前他在军内最高军职为红军师长,先任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目前网上有人说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但户主至今没查到文献),后转到中央速去也只是红军第一学校校长、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13团团长、红一方面军红1师师长(红1师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原继任师长兼政委杨成武任团长)。“西安事变”前夕,陈赓大将到红四方面军第31军工作,也没有明确为军长。按理说陈赓大将改编后最高只能担任一个主力团的团长,但改编后的陈赓大将不仅没降,反而一跃而升为八路军6个核心主力旅386旅的旅长,与原红军的军团长/总指挥级别将领仅差一级,跨越幅度最大。因为在所有旅级主官中,他是唯一一位由原“红军师长”越级提升至“八路军旅长”的将领,甚至比先前许多军长、政委的任职还高。

二、陈赓大将的破格升迁有其顺理成章的逻辑

凡世间事,都有逻辑可寻。陈赓大将的破格提拔,有着严密的逻辑支撑。

首先,陈赓大将的资历老。按照陈赓大将的说法,第一年有了党,第二年就有了他。意思是说,他1922年就入党了,这党龄,在军界能有几个可比?

其次,陈赓大将阅历丰厚、经历特殊。14岁从军,参加过南昌起义,曾被党中央派到苏联学习过保卫警卫,很长一段时间又在上海的中央机关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严格说他是我党我军情报工作的鼻祖级人物。中央特科是党中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隐蔽战线机构,由伍豪同志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行动、交通四科。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负责行动科,陈赓大将任情报科首任科长,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组成的“龙潭三杰”情报小组当时就是由陈赓大将直接领导,特别在顾顺章叛变后,陈赓大将又在保卫党中央转危为安中立下汗马功劳。

第三,陈赓大将是黄埔军校“三杰”之一,东征中曾救过蒋介石的命,长征中救过伍豪同志的命。“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过陈赓的腿”可不是乱说的。蒋介石抓他却了没杀他,不仅有感恩的成分,更有对陈赓气节和才华的惋惜一面。1933年3月2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国民党先是高官厚禄加以诱惑,后是严刑拷打施以严威,但他坚贞不屈;后来陈赓大将被押到南昌,蒋介石亲自召见恩威并施,但他义正言辞:“我不做你们的狗官,今天落到你们的手里,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我绝不会出卖我们的党,不会向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东西投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气节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5月底经过中共中央和宋庆龄、何香儗等社会进步人士的多方营救,陈赓大将从南京逃脱,于8月到达江西中央苏区,由于他被捕过4个月,组织上要对他进行审查。在被审查期间,不能担任要职,被分配到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当校长,白天教书育人,晚上接受组织审查。审查刚刚结束,中央红军就开始长征,陈赓大将被任命为直属中央军委的干部团团长(参看户主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解读一支被钦定为团级编制作用堪比军师级别的队伍——中央红军干部团》)。长征中伍豪同志生病,生命垂危,在石穿元帅的建议和支持下,陈赓大将从红三军团“借”来迫击炮连1个排组成担架队(石穿元帅命令“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宁可损失大炮,也要把周副主席抬出去”),并自告奋勇担任队长。伍豪同志发高烧昏迷不醒时,陈赓大将策马十几里路在一个山背后找回一大袋冰茬子物理降温才救了伍豪同志的性命。

第四,陈赓大将在多个部队干过。起先在蒋介石侍卫室担任过侍卫,南昌起义期间在贺元帅麾下兼任3师6团的一个营长,直接负责起义军总部的政治保卫工作。因顾顺章叛变,陈赓无法继续在上海工作,于1931年9月底受中共中央委派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开展军事斗争,先任红四军38团团长。一个月后,红四方面军成立,他担任当时红四方面军仅有的4个主力师(10师师长王宏坤、11师师长倪志亮、12师师长陈赓、红25军第73师师长刘英)之一的红12师师长,下辖红34团、35团和36团3个团,三个团的团长分别是许世友、高绍先和徐海东。最后又在红一方面军工作,尤其遵义会议后深受德胜大大和伍豪同志的喜爱和重用,德胜大大早在青年游学时就结识了陈赓大将的父亲,两家只隔一座不大不小的高山(一边是湘潭,一边是湘乡),又同是东山学堂的校友;土城战役中,当德胜大大在望远镜中看到陈赓大将亲率干部团,在青杆坡排山倒海般攻击川军精锐郭勋祺教导旅时,兴奋地对旁边的伍豪同志和玉阶司令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加上长征途中又救过伍豪同志的性命,这样的经历谁能比过?

第三,作战时的指挥艺术更是常人望尘莫及

无论在红四方面军时期的黄安战役,还是苏家埠战役,其指挥艺术高超且精湛,许世友将军后来在回忆录里罕见地称颂陈赓“指挥如画”“堪称艺术”;青杠坡的临危受命、金沙江的“飞兵奇袭”、通安州的固守激战,哪一仗不是智勇兼备?以至后来抗战时期的七亘村、响堂铺、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沁源围困战,哪一仗不是现代战争的经典艺术?他指挥的129师386旅成为八路军中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之一,甚至被日军恨之入骨,在坦克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解放战争开始、才歼灭胡宗南“天下第一旅”,陈赓大将的第四纵队就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后来的陈谢兵团能成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的“三路大军”之一,与刘邓、陈粟并列不足为奇;淮海战役中提出的堑壕战术成了围困、歼灭黄维兵团的制胜法宝;南线大追歼中,陈赓大将指挥自己的第4兵团和邓华的第15兵团横扫华南,解放广州,担负了德胜大大“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棋盘里的重要一环……那一次没被载入史册?难怪仲弘元帅1947年8月在一封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由衷夸赞陈赓:“我认为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可见,在那时,粟裕、陈赓已是仲弘元帅看好的军事家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