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情定涠洲岛——记杨振宁与翁帆的涠洲岛情缘
火山岛上海风轻拂,一段跨越年龄的爱情与亿万年的地质奇迹相遇,擦出了科学与浪漫的火花。
2004年11月的广西北海涠洲岛,二十多度的气温,风平浪静的海面,微微的海风拂来,令人感觉无比惬意。82岁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28岁的女硕士翁帆一同登上了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
他们看上去只是普通的游客,却在这个神奇的海岛上,悄然萌生了爱情的种子。
一、火山口的情愫
杨振宁教授显然不是一般人,只见82岁高龄的他健步如飞,拾级而上,或拾阶而下。更重要的是,他表现出了君子风度,帮着翁帆背行囊。
也许是这里的好风景、也许是这里的好天气,也许是今天的好心情…不管怎么说,少女的芳心一定是被深深地打动了!
他们沿着小路往上走,目的地是中国最年轻、最神奇的火山口。涠洲岛的火山口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那种圆锥形的山,事实上,整个C形、形如“鲲鹏出水”的涠洲岛,本身就是一个硕大的火山口。
这是一个“破火山口”——“破”不是破损,而是不完整的意思。
火山口的形成要追溯到约100万-200万年前,涠洲岛和附近的斜阳岛都是浅海环境,之后地壳断裂,岩浆涌出——火山喷发了!
海水的力量使岩浆顺海床四处蔓延,在火山口周围冷凝,形成了突起于海底的平缓火山锥。
站在火山口边缘,杨振宁或许感受到了某种共鸣。破火山口——不完整的完美,不完整的完整,这多么像他的人生!
曾经的辉煌与遗憾,都已凝固成生命的地质层理;而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子,就像那涌入火山口的南太平洋海水,为他的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情定涠洲”的誓言
在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有一块硕大的火山石,上面刻着“情定涠洲”几个大字。就是在这块见证了万年岁月的火山石旁,82岁的杨老公开宣称,28岁的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她给我衰老的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物理学泰斗的这段话,比任何诗歌都更具浪漫的力量。
涠洲岛作为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形成至今已有近万年,但在地质年龄上,它却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
通常,我们习惯在决定某个重要事情时,都要选择最恰当的地点,最恰当的时间。
作为物理学泰斗的杨老,他早已游历大地,却选择在涠洲岛上迅速确定人生大事,或许正是因为涠洲岛“年轻而神奇”的特质呼应了他内心的渴望。
在杨振宁的眼中,翁帆就像这座岛屿——年轻、充满活力,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底蕴。而翁帆眼中的杨振宁,则如岛上的火山岩,历经千万年的锤炼,沉稳而坚定。
他们的爱情,恰如海水与火山岩的相遇——看似不相容,实则创造了最美妙的景观。
三、海蚀地貌的启示
涠洲岛的海蚀地貌是一大奇观——海蚀凹坑、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坑、海蚀沟、海蚀通道等。这些地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海浪千年万载的冲刷下慢慢塑造而成。
位于涠洲岛西侧的暮崖,是海蚀地貌的最直观呈现。黄昏时分俯瞰暮崖,岩石嶙峋,姿态万千。
而西海岸的鳄鱼山,最受西南向风浪“青睐”,因此海蚀平台也发育得更广。这里的海蚀拱是海蚀地貌中一种珍稀景观。
有一天傍晚,退潮时,翁帆独自坐在裸露出来的礁石上,眺望着远处来来去去的海浪,一次次孜孜不倦地拍打着海岸。
这景象多么像爱情——不是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冲刷,在时光的雕刻下,塑造出最坚韧的形态。
杨振宁曾坦言:“我明白,作为一个老人,那种孤单的感觉让我害怕得不行。”而翁帆的出现,就像海浪温柔地拍打着经历了无数风霜的岩石,不是要磨平它的棱角,而是为它增添新的纹理与光泽。
四、灯塔与指引
涠洲岛入口处,矗立着18米高的涠洲灯塔,它是岛上的地标式建筑。灯塔,对于航海者而言,是方向,是希望,是黑暗中指引归途的明灯。
有诗人这样描绘涠洲岛的灯塔:“那尘世总有些光高高在上/且不论谈日月/单说星火/那是夜空中向导般冷静的微茫/再说岛上灯塔,像猫头鹰/白昼时如深度睡眠/自黄昏至黎明/一直闪烁,像保持高度警醒”。
在杨振宁和翁帆的关系中,杨振宁犹如那座灯塔。他毕生的学识、智慧和人生态度,照亮了翁帆前行的道路。
而翁帆,则是那维护灯塔的人,确保那光芒永不熄灭。婚后,翁帆的变化就像春风化雨,慢慢发生,让人察觉不到。
以前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夜猫子”,喜欢在晚上上网聊天,早上常常睡到太阳高照。可是自从嫁给了杨振宁之后,她竟然变得很有规律,每天早早睡觉,早早起床。
通过这些小细节,可以看出她正在拼命地把两个人的生活搅在一起。
杨振宁老先生年纪大了,耳朵不太灵光,戴个助听器已经是常有的事了。每当记者提出让他困惑的问题时,他只需看看翁帆,翁帆就会用带有潮汕口音的普通话,再把问题重复一遍。
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的灯塔,在生命的海洋中指引着彼此。
五、潮汐的节奏
涠洲岛的潮间带特别宽阔,有珊瑚分布。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很容易与壳沙砾等堆积胶结成海滩岩。
潮汐有着自己的节奏,日升月落,从不错乱。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海滩岩从古泻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带上部,覆盖于玄武岩之上。
观察潮水起起落落的自然现象,能升华到理智的层次。有诗云:“遥峰绝顶波无力,近岸狂涛势已穷。沧海初平深自守,急流中散退为攻。”
这诗句描述了每次波涛冲击到顶峰时,就显得乏力,特别靠近岸边时,这种现象更明显。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说明力极必衰的道理。
杨振宁和翁帆的生活,也有着类似的节奏。不是一直轰轰烈烈,而是有起有落,有进有退。
他们的日常生活很温馨,清晨8点翁帆早起做早餐,晚餐后和丈夫在校园散步。
晚上,两人挤在一张小沙发上听音乐、看书、看电影。随着丈夫年龄增长,翁帆的照顾越来越细致。冬天出门前,她一定要给他围上围巾,逛公园走十几分钟就坚持要休息一下。
这种潮汐般的节奏——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生命的律动,让他们的爱情在平凡中见真淳。
六、玻璃海的清澈
时值5月,广西北海涠洲岛再次美出圈,出现独特“玻璃海”景观。晴朗天气下,海水一望到底,成片的马尾藻,像把“原始森林”藏入海底,也像秀发在水中飘摇,引人无限遐思。
涠洲岛“玻璃海”的成因在于——每到4、5月份,北风已减弱,西南风未起,因此风平浪静,不会搅起海底泥沙。
加之涠洲岛海水中悬浮物含量低,大型海藻对海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及重金属等有很强吸收作用,使海水如玻璃般晶莹。
他们的感情,就如同这玻璃海一般,清澈见底,毫无杂质。当年消息一出来,大家就像炸了锅一样。各种猜测、质疑声不绝于耳。
但杨振宁就像那块坚定的石头,毫不动摇。在一次访谈中,他满怀激情地说:“等到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浪漫的故事!”
如今,当年的质疑声早已消散,这对相互陪伴、关爱的夫妇,渐渐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年龄、出身、学历,这些世俗的标准在真情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回程的船上,两人不仅坐到了一起,而且不经意的牵起了手……短短的一个月后,他们俩就宣布了订婚的消息!
如今,涠洲岛上依然游人如织。那块刻着“情定涠洲”的火山石依然屹立,潮汐依旧日复一日地拍打着海岸,灯塔依然在夜晚指引方向。
而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已成为涠洲岛传奇的一部分,与火山、海浪、珊瑚和灯塔一起,诉说着生命的奥秘与美好。(黄胜余、朱其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