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有灵魂足够深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经典的文章!
百读不厌。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我读过上百次了,现在每次读都还能有新的体会,常读常新,确实是经典之作。
任正非的思想和理念是一贯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点,我的意思是“千锤百炼”后的大道至简,而平常人往往是犹豫、疑惑,所以容易改变,乃至反复无常。
当然,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易变当成灵活、机灵和进步,这就另说了。
人生在世,必须要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没有原则的人,没有中心思想的人,就建立不起确定性,所成也有限。

除了任正非之外,我也读过华为其他高管的文章,以及企业界很多企业家的文章,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真的是一念决高下,想法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我认为任正非的很多商业理论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神财富。
有些东西是没办法作假的,现在网络上有些知识分子、管理专家著述颇丰,有的人还大量造词,生造概念,以思想家自居,这实际上行不通。
历史告诉我们,欺世盗名终究是失败。我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有所谓的成功专家风靡一时,后来就沦为了骗子一流,这就说明了人的理念和选择的不同。
也可以说是不同的人对价值的理解不一样,选择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有三句话是最关键的。
1、“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老板跟平常人一样觉得自己最牛,别人都不如自己,骄傲自负,自命不凡,自恋自大,那他能够把众人团结在身边吗?
很难,不是没有可能。我们看历史上有的人就是枭雄一流,擅权谋,能收买人心,对于如何争权夺利、收服人才等方面很精通,这就是所谓的驭人有术。
但他们的结果也大多是失败,因为人的本质是渺小,不会因为你坐在什么位子上就改变了这个本质。
何况,你要是不能渺小自我、超越自我的狭隘,那你的心胸、格局就非常有限,不足以承载很大的成功。
在企业界,有的人曾有比任正非更好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兼具,资金、背景、人才都不缺,可成就为什么不如白手起家的任正非大呢?
这句话就是一个根本缘由。
2、“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
什么叫发上等愿?这就是了。
所谓愿景、理想、使命感等东西,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初心、资质和动机,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非常主观,无法勉强,也做不了假。
事实上一万个人里面或许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对于其他人而言,能够被那些有使命感的理想主义者所激励,也是一种幸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人在华为创业初期就听过任正非的理想追求,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相信,那些从始至终都相信任总的人,成就和收益普遍是比走掉的人多得多。
做企业带队伍,主要还是看创始人的思想和情怀,你只有认识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你才能克服自己的私心,从而甘于当“甩手掌柜”,聚众人之私,为社会多做贡献。
这是跟“门户私计”的人不一样的价值观,私者一时,公者千古,完全看各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3、“历史的灾难经常是周而复始的,人们的贪婪,从未因灾难改进过,过高的杠杆比,推动经济的泡沫化,总会破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不是自然规律,这是社会规律。
人的大脑非常容易惰怠,只有在面临困难、压力和痛苦的时候才能保持警醒,战战兢兢之心,如履薄冰之意,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心苦智开。企业要基业长青,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一流的企业没有所谓的成功,它只是在成长,“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洞察方向,大机会时代不机会主义,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航道,要知道任何投机总是要还账的。
要以开放和奋斗克服熵增,要去除成功的惰性与思维的惯性对队伍的影响。毕竟物极必反是规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穿越周期才行。
世界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