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2.0要拆了美国AI泡沫的底牌
美国的AI之神,在接连两次DeepSeek冲击下,确实开始流血了。神流血了,并不意味着神马上会死。但正如我们老头环玩家常说的那样,只要亮了血条,一切皆有可能。

在懂王各种花活之下,2025年显得格外漫长。2025年1月的DeepSeek冲击,似乎久远到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回想今年1月DeepSeek带来的首次冲击,仿佛已过去很久。当时,DeepSeek仅以557.6万美元的训练成本,打造出媲美天价投入的顶级模型,彻底改写了AI研发的游戏规则。它通过开源策略打破技术垄断,以不足同行3%的API价格惠及全球开发者,甚至引发英伟达单日蒸发6000亿美元市值的行业地震。
意想不到的是,十个月后,DeepSeek冲击2.0再次震撼AI圈,逼得OpenAI的奥特曼以罕见的谦逊姿态,发布长篇回应。
月之暗面这次代码开源、权重开源的Kimi K2 Thinking模型,在数学竞赛、编程测试和其他最难的几个测试当中,都达到甚至超越了ChatGPT 5、Claude 4.5和grok4 的表现,还能连续执行200-300次的外部工具,支持超长上下文,AI Agent能力爆表。妥妥的SOTA(行业最佳),毫无疑问。

美国AI圈惊呼,一个估值只有OpenAI 0.5%的小公司,竟然能搞出如此强大的模型,而且还是开源使用,这不是要拆了美国AI泡沫的底牌吗?
AI圈的吃瓜群众没说错,资本的惊慌也没错,就在Kimi发布这一SOTA开源模型的同时,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闭源AI巨头们,正在推动1.4万亿美元的AI算力投资计划。而具有1万亿参数的K2开源模型,总训练成本仅为这一天文数字的三十万分之一——460万美元。
这种极端的成本差异,这足以导致AI信仰的崩塌。
神会流血
OpenAI代表的美国AI阵营坚信:只有闭源、重资本、天价算力,才能训练出最强模型。然后,闭源模型凭借性能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如今,这一逻辑被彻底打破。一家市值仅为OpenAI 0.5%的中国公司,以三十万分之一的成本训练出的开源模型,击败了性能提升似乎已撞墙的闭源模型。
更重要的是,这些开源模型允许任何人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自由调整权重,且使用成本极低——每100万token仅需0.15美元输入、2.5美元输出,是OpenAI价格的十分之一。
如果没有了暴利,1.4万亿美元的算力投入和二十万亿的AI市值,如何自处?
命运,似乎特别喜欢捉弄人。
在Kimi的DeepSeek冲击2.0到来的前一天,OpenAI首席财务官在加州科技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寻找“由银行和私募股权组成的生态系统”来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希望美国政府提供贷款兜底担保。
这番言论立即引发市场对OpenAI已沦为“庞氏骗局”的担忧。为此,奥特曼被迫以罕见的谦逊姿态,发布1200字长文澄清。这封信的行文如此恳切,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背后的汗珠。
奥特曼解释说,OpenAI不是要政府兜底,只是想让美国政府在AI发展上多出一点力。就如同波音一样,是跟美国当局共建,不是让美国当局救助。OpenAI没有计划让自己变成大而不能倒,没有绑架美国当局的意愿。
OpenAI现在有一百亿的现金储备,预计今年营收会达到200亿美元,所以不存在经营不下去的可能。
同时,他又提出,对开源模型,自家的闭源模型还是有20%的性能优势。虽然开源模型不要钱,但企业最终会为20%的性能优势买单,所以OpenAI将来不会被DeepSeek或者kimi打败。
然而,这封信的内容又如此自相矛盾。
OpenAI声称无意成为“大而不能倒”,已签署超过八千亿美元的算力租用计划相比区区200亿营收,当然是整个美国AI圈、半导体圈甚至美股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引用波音为例更是不智——如果波音不算政府救助,还有什么算?
最关键的是,闭源模型20%性能优势的前提在K2模型出现后已不复存在
美国的AI之神,在接连两次DeepSeek冲击下,确实开始流血了。

路线证伪
即使OpenAI还有压箱底的好东西没拿出来,即使他们真的还能维持20%的性能优势,可能也已经太晚了。
即使OpenAI还有压箱底的技术,即使他们真能维持20%的性能优势,可能也为时已晚。
商业实践已经证明:大多数用户不需要那最后的20%性能提升,他们需要的是“足够好”加上“便宜10倍”。就像选购汽车时,一辆0-100km/h加速3.5秒售价100万,另一辆加速4.2秒仅售10万,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后者。
正如苹果证明“智能手机不需要键盘”、特斯拉证明“电动车不需要妥协性能”一样,DeepSeek和Kimi K2证明了:训练顶级AI模型不需要“战略国家算力储备”,不需要1.4万亿美元天价投入。
这不是技术追赶,而是路线证伪。
Perplexity的CEO公开说要基于KimiK2做后训练时,这场比赛已经被杀死了。
各国政府将意识到,建设“国家AI基础设施”可以部署Kimi K2这类开源模型,而非向OpenAI购买昂贵的算力配额。企业在部署AI应用时,投资人也必将质问:“为什么不使用开源模型作为基础?”
奥特曼说“我们相信市场会处理失败”,但他没说的是:市场正在处理的不是某家公司的失败,而是某种发展路径的失败。
OpenAI和美国的AI生态,肯定不会被完全打败,美股AI股价,也不会马上下跌。OpenAI还有全球最多的七亿用户,从模型到GPU再到市场,美国还拥有最强的AI闭环生态。神流血了,并不意味着神马上会死。但正如我们老头环玩家常说的那样,只要亮了血条,一切皆有可能。

黄仁勋说,中国终将赢得AI竞赛的胜利,他真的没说错。
美第奇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