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到底是不是过剩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在说算力是过剩的,根本不存在大量缺少算力,需要大规模建设智算中心这件事情。当然这个也连带了对于英伟达的判断,一个制造的企业利润达到了70%以上,这肯定是有违基本规律。

我做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两个角度,第一,我去年下半年转了中国若干个智算中心,问问他们智算中心的利用率,没有一个达到30%,甚至有不少是10%。也就是说智算中心建设了,并没有真正的在使用。这是实地调查的结果。

第二,我在通信行业几十年,很清楚这种系统建设的规律,永远都是起起伏伏的,比如我们建设5G,2018年、2019年、2020年,这是大年,大规模进行建设,大规模进行部署,此后5G的建设就逐渐下滑,虽然也有建设,但是需要一个逐渐消化的过程,下面一个通信行业的大规模建设就是6G。

人工智能的智算中心也是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建设,需要消化已有的能力,不可能一直在大规模建设。

中国市场实际的情况,基本和我的判断是一致的,今年英伟达还想操作媒体,把整个社会氛围弄成中国企业拿着钱等着英伟达芯片,然后我们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并没有大规模购买H20芯片,中国的人工智能也并没有受到根本影响。

随着deepseek的发布,中国对于人工智能推理的要求大幅度提升,已经建设起来的智算中心利用率也大大的提高,很多地方智算中心利用率超过了50%,甚至逼近70%。当然我们还要建设智算中心,这个就是有规划的,在已有的智算中心基础上进行补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规模建设高潮。

而且很多智算中心采用国产芯片就够了,中国的市场基本上会按照这样的路去走。这里面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这么看中国,事实上也是对的,那么美国市场是不是也是这样,全世界也是不是同样的情况呢?

说实话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我把美国也想成和中国大致同样情况,然而美国2025年智算中心资本开支创了新高,几大巨头把资本开支拉到了3,700亿到4,000亿美元之间,所以没有中国市场英伟达也还支撑住了。

有一段时间我想不明白这件事情,难道美国真的需要不断进行智算中心大规模建设吗?这段时间我认真的复盘,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2022年底chatGPT发布,2023年开始了人工智能的操作。2023、2024两年,中国迅速建设起大量的智算中心 ,2024年底,这些智算中心就已经开始装机运营。所以2024年,中国支撑了世界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建设的市场。

美国的情况相对于中国建设是滞后的,它的智算中心土建和配套建设都很慢,2024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大规模建设,美国还在盖房子,2025年才开始交付芯片装机,所以今年美国人开始说人工智能泡沫,也在担心电力不够。

今年美国这些智算中心交付之后,他们就会发现算力就是过剩的,一方面美国的电力不足以支撑这些智算中心运营,第二方面人工智能发展不是靠智算中心支撑起来的,智算中心不过是一个基础,智算能力需要和业务能力匹配的,没有大量的推理业务,这些智算中心就是在浪费。

中国应用做的好,我们才有能力消耗这些智算中心, 美国大量的智算中心是资本炒作的结果,后面一定会造成大量过剩。

智算中心当然还要不断的建设,但是并不一定需要英伟达芯片,经过一个大规模建设期,已经建设起来的智算中心需要消化,不会出现持续大规模建设。算力中国面临要过剩,美国没有过剩,并不是美国有大量的需求,而是因为美国建设的速度慢。这一轮智算中心建设完成,美国要把它们消化掉需要时间。算力就是过剩的,大规模智算中心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美国很快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