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鸭脖被指“标价刺客”,已关店5000家
1
套路
杨国福刚刚因为一斤豆芽28.8元上了热搜,紧接着绝味鸭脖就传出了半斤鸭舌89元的消息。在“标价刺客”这方面,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根据百度百科,标价刺客是指商家在商品标价时,通过模糊计量单位、隐藏真实价格信息等方式,使消费者误以为单价较低,实际结算时因单位换算或附加费用产生远超预期的消费支出,从而引发争议的消费现象。典型表现为将高价商品以非标准单位(如半斤、小份等)标价,利用消费者对常规计量单位(如一斤、整份)的惯性认知制造“低价错觉”。
具体到绝味鸭脖,是近日有网友吐槽其小小一袋鸭舌竟花了63元,比想象中贵了好多。原来是因为鸭舌标价89元,网友默认是一斤(500克)的价格,结账才发现是半斤(250克)。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同感,质疑250克作为单位不合理。

有媒体以顾客身份联系武汉一家绝味鸭脖门店,询问产品标“半斤价”的原因,店员表示:“所有的商品都是写的半斤的价,是按250克去标的,一直都是这样子的。”
对于店员的回应,网友并不买账:一直都这样,就是对的吗?
当然,要说绝味鸭脖的套路,更能引起“公愤”的,还不是这次上热搜的拿250克做单位且在视觉上弱化,而是强买强卖。
不止一位消费者在绝味鸭脖遭遇过“加称”的套路,明明只要15元的,偏偏“一不小心”抓了20元的;或者是明确说了只要半斤,却还是给装了一斤的。这些情况令许多人愤怒甚至感到恶心。
知乎上有人问“你遇到过绝味鸭脖强行加称吗?”,收获了5859个回答,天南海北的网友分享了他们五花八门的遭遇。其中有个回答说:“不用多想,他们就是这么培训的。”


网友的话未经证实,这里不保真。不过鉴于全国不同地方的消费者都遭遇了同样的套路,如果说没有统一培训过,似乎也说不过去。
2
处罚
2025年9月19日晚,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此次处罚在一年多以前已立案。2024年6月7日,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理由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同年8月15日,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

经查明,绝味食品涉嫌违法的事实如下: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也就是说,自2017年起,绝味食品连续五年的年度报告“失真”。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湖南证监局拟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公司相关3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合计45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股票于9月22日停牌一天,9月23日复牌后股票简称为“ST绝味”。

在这次ST戴帽之前,绝味今年已经有过一次因为处罚被围观。今年2月,四川省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当地多家绝味鸭脖门店员工使用伪造健康证明。经查涉事从业人员22名,其健康证由门店负责人通过非正规渠道办理,相关单位因涉嫌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被立案调查,伪造国家机关印章行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今年这两起处罚案例,暴露出绝味不管是公司内部管理还是对外部加盟商的管理,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3
关店
10月28日,绝味食品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2.6亿元,同比下滑1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下滑3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41亿元,同比下滑43.27%。
营收利润双降,是绝味食品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也是它今年每个季度的业绩表现“主题词”。

绝味食品认为,前三季度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受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主要产品销量下滑。
市场环境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视,但在餐宝典分析师看来却仅仅只是主因之一,而非全部。如前文所述,绝味门店的产品贵、套路多,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对它敬而远之。公司管理不规范,还被ST,也很难不会令加盟商失去信心。
事实上,加盟商可能在快速离开绝味。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到2025年10月18日,绝味鸭脖的在营门店数为10606家(窄门餐眼数据)。也就是说,过去一年多,绝味鸭脖已经关闭了5000家门店。

△图自餐宝典
在卤味熟食领域,绝味鸭脖如今仍然是门店最多的,也是唯一门店数过万的。然而,这背后却隐伏着不小的危机。
遭遇困境的绝味食品,已在去年底终止赴港上市。2023年3月7日,绝味食品宣布启动港股上市相关筹备工作,其表示,这是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时间来到2024年12月23日,当晚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的调整,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资金需求及业务发展规划,决定终止H股上市事项。
4
自救
近两年,绝味其实一直在积极求变,或者叫“自救”。
比如去年9月,有网友发现绝味鸭脖的一些门店开始卖起了奶茶,11.9元3杯原叶奶茶。这算得上是一个“创新”,只不过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它的产品、供应链和品牌全无优势。餐宝典分析师认为,绝味奶茶能够卖11.9元三杯,要么是在赔本赚吆喝,要么就是产品质量很一般;而无论哪种情况,都将不可持续。
真正可能有效的是它今年的两个动作。
今年7月,绝味推出全新店型“绝味Plus”,实现从“即买即走”到全时段社交空间的转型。跟以往店型相比,其创新之处主要有三:门店面积扩大,采用ins风装修并增设堂食区;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周五至周日11:00—23:00);产品主打“卤味+主食+饮品”组合,覆盖午餐、下午茶等多时段消费。

△图自小红书@绝味plus
今年10月,绝味在长沙开出首家鲜卤便利店。这个门店既不是传统的档口模式,也不同于Plus店型,更像一个卤味休闲零食的集合地。店内产品SKU大幅增加,除了经典鸭脖,还引入了多种预制菜、休闲卤味、素食甚至饮品,旨在让顾客从“买一个产品”转变为“进行一站式卤味购物”。值得一提的是,店内的卤制品全部按盒售卖、明码标价。
很显然,绝味的“自救”在围绕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二是丰富顾客的消费场景(同时提升客单价)。这也是许多餐饮同行正在做的。
顺带一提,在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3.7亿后,2025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投资收益终于转正,为2829.43万元。



餐宝典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