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德国“电荒”指出明路:用智慧和创新来弥补!

上半年炸掉莫尔堡燃煤发电厂;下半年炸掉贡德雷明根核电站。

500

德国“绿能”支持者赢麻了,但是德国企业却要哭了,因为“电荒”。这个冬天德国电力不仅紧缺,而且更加昂贵。

企业向德国经济部表达了焦虑和不满,因为电力是工业的血液,而工业是经济的命脉,经济部总得解决企业的电力问题。

然而,据《德国之声》报道,10月28日,在柏林举行的一场经贸会议上,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反而向在座的企业家们发出灵魂拷问:

“德国企业不能只依赖中国,尤其是在原材料这一块。我之前就反复提醒大家,要搞好多元化供应链,可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我真的搞不懂,你们是不是非得依赖那个中国的供应链不可了?”

500

这就叫以攻为守,她避开电力、能源、市场、竞争力等核心问题,却把锅甩给德国企业,“错是你们造成的,谁叫你们不早点跟中国脱钩?”

本来中国“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这张王牌主要是针对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跟德国关系不大,只不过是多了一道审批程序。

如果中德关系稳定可靠,合作融洽,德国甚至可以申请到豁免权。

但是,德国这些政客却非要把战火往自己身上引,动不动对中国施压,动不动触碰中国主权红线。那么,中国会给德国好脸色?

10月26日,德国外长被迫取消访华行程就是一个证明。

正是德国政府搞乱了德国企业的供应链,逼得企业要不停产观望,要不转移海外。

凯瑟琳娜·赖歇在10月28日经贸会议上的态度,无非是摁着企业家的头要他们反思。

那就反思吧,三天后,反思结束。但企业家还是要问:德国电力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

冬天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账单上的数字是不会说谎的。

德国电价越来越高,全球遥遥领先,企业生产成本承受不起。

目前德国工业电价约为每千瓦时0.22欧元,远超中国和美国,高电价已对德国工业造成了实质伤害。

持续性的生产成本危机,已导致德国工业在一年内损失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

2024年,德国负电价时长已达468小时,同比增加60%。在风力发电不足时,电价曾飙升至每度9.36欧元。别说企业,居民用电也扛不住。

德国政府炸电厂炸得爽,但炸完之后,你总得负责收拾吧?

11月1日,赖歇终于给出了答案:从2026年1月1日起,德国将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提供国家补贴电价。这一措施旨在缓解不断上涨的电力成本对工业竞争力的冲击。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这项工业用电价格补贴机制将持续至2029年,每年成本高达50亿欧元(约58亿美元)

另外,德国政府每年还将提供65亿欧元用于补贴电网费用。

赖歇将这一系列措施称为“好消息”。她表示,“从明年开始,企业将每年减少65亿欧元的电力成本,未来四年总计可减少260亿欧元”。

原来问题是靠补贴解决,但是问题又来了,政府补贴企业电费的钱从哪里来?

那当然是对德国企业和民众增税,转了一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些政客真是聪明。

即便如此,德国能保证向法国进口核电时,法国佬不涨价吗?

还有,德国政客天天说什么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现在却把德国经济命脉寄托在法国身上,这是正常人干的事?

再者说,德国那些反核组织天天喊“拒绝核电”,那在法德边境一字排开的法国核电站一旦出事,德国人能跑哪去?核辐射可不管什么叫国境线。

德国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本国能够提供廉价充足的电能,这要怎么保证?

赖歇还是那套说辞,德国未来的电力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也就是以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为主。

但德国企业认为这些电力来源并不稳定,怎么解决?

赖歇给出了终极答案:“如果没有风能和太阳能,我们就用智慧和创新来弥补。”

这话到头了,谁也无法反驳。

这就是现在的德国政客,全靠一张嘴,实际能力为零。

上台时吃香喝辣,各种高大上口号;下台时拍拍屁股走人,什么责任都不用负。

众所周知,在默克尔时代,德国就提出了工业4.0的愿景。

但要实现这一愿景,与之相匹配的电力供应是最基本保障。

500

各种各样的电能来源,都是有必要存在的,统筹安排,科学规划,这才叫多元化。

搞极端,将自己所谓的价值观建立在企业和民众的痛苦之上,这算什么价值观?

更可笑的是,德国总理默茨10月29日在柏林参加“德国高科技论坛”时强调:不能让美国和中国成为未来科技的唯一主导者。

他坚信,德国能够成为21世纪领先的工业强国!掌握科技主权和话语权。

一个连电力都无法自给自足的国家,说这些大话跟痴人说梦有何区别?

500

所谓“科技主权”,是指德国能够独立掌握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技术。

在VI科技发展领域,德国排名全球第四,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在量子计算领域,德国排名第八,前两名是中美。

这只是去年的排名,德国再这样自残下去,未来会被甩得更远。

电能消耗,是AI、量子计算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大的能源消耗。

消耗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计算处理、冷却系统、设备运转和数据中心运作。规模越大,电能消耗也将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比如说AI模型训练,GPT-4(OpenAI 最先进的系统)单次能耗高达上千万度电,相当于旧金山三天的用电量。

2024年,美国AI数据中心的电能消耗,相当于巴基斯坦全年的用电量。

量子计算虽然用电量不如AI,但它的极低温冷却系统才是主要是电能消耗来源,一天的消耗量同样惊人。

半导体生产,以台积电来说,到了2030年(如果没有被美国拆家的话),它一天的电能消耗相当于台湾省四分之一人口的用电量。

要同时发展大规模的AI、量子计算、半导体生产,只有美国和中国能够确保电力供应,而中国发电能力比美国还要强大。

500

为了在未来实现更充足的电能,中国正在向“人造太阳”进军,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发电,将必定改变人类的能源格局。

说不能“让美国和中国成为未来科技的唯一主导者”的德国在干什么?

炸电厂,彻底不回头!(掌声)

用风能、太阳能是无法提供AI数据中心所需要的全年无休的稳定电能的,这是客观事实,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而默茨的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AI产业要占GDP10%,这根本脱离了德国的现实。

电力保障问题他却避而不谈,只是让赖歇出面说什么“用智慧和创新弥补”。

另外,想要获得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也需要大量的电能消耗。

而德国的电力供应,甚至无法满足像电动熂车充电这样的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求。

德国既然已经自宫,丁丁都没了,还谈什么技术,用“智慧和创新”又能弥补什么?

500

最可笑的,她还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说中国“需要被狠狠地教训一下”。

求中国都来不及了,她还一副满满优越感的样子,这眼神透着小学生般的天真。

哪里有充足的电力,德国企业就会去哪里。因为它们要活下去,与其被这些政客气到吐血,不如自谋生路。

未来的科技盛宴,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将注定是个看客。

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败家子这样子折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