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公司完成股改,具身智能加速迈向多元商用场景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法定代表人为邓泰华,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
综合 | 天眼查 公司官网 潇湘晨报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此前有市场消息称,智元机器人计划明年在香港上市,已聘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摩根士丹利负责其股票发行事宜,目标估值为51亿至64亿美元。
对以上消息,智元机器人回应称:不实消息。
智元机器人2023年2月创立于上海临港新片区,至今成立2年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最受关注的头部企业之一,并在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方面的合作动作频频。
截至目前,智元机器人对外表示已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继去年宣布是公司量产元年之后,公司强调今年是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元年。
今年5月,智元机器人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等机构参投,彼时估值已达150亿元;而在今年3月公司的上一轮融资,则吸引了腾讯首次入局具身智能。在7月上纬新材披露控制权拟发生变更后,智元机器人又陆续获得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以及LG电子、未来资产集团的联合投资。
9月19日,智元机器人在官网披露了其合伙人团队名单。

邓泰华为智元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CEO。彭志辉为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CTO。姜青松任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营销服总裁。姚卯青任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王闯任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罗剑岚任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钮嘉任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
公开资料显示,智元机器人的合伙人履历,几乎涵盖了AI、机器人、自动驾驶和系统集成的所有关键环节。
其中,邓泰华是前华为副总裁、昇腾AI主将,彭志辉是原华为“天才少年”,罗剑岚拥有DeepMind的背景,姚卯青此前是Waymo与蔚来的核心成员之一。
最近在第八届进博会上,来自浦东的智元机器人再度大放异彩,携全系列产品矩阵 “服务者”身份深度参与展会。除开幕首日便凭借灵犀X2现场“献舞”非遗“手狮舞”等亮点表演成为全场焦点外,在人工智能体验区、“银行营业厅”甚至新闻中心,处处可见TA的身影。

就在不久前,智元机器人公布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其研发的真机强化学习技术,已在与龙旗科技合作的验证产线中成功落地,意味着具身智能工业化将开启新纪元,为消费电子等精密制造领域带来“即插即用”的智能升级方案。
过去几年,全球机器人与强化学习研究者在算法稳定性、样本效率以及真实物理交互方面不断突破,为强化学习从“实验可行”迈向“工程可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算法与工程的协同推进下,智元机器人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了强化学习在工业场景中的系统化落地。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强化学习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可靠性与可复用性,也标志着具身智能从学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工业应用的新阶段。
业界对于AI智造规模化落地充满期待。龙旗科技董事长杜军红表示:“智元机器人的真机强化学习技术在精密制造复杂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我们构建新一代AI智造体系、巩固行业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对双方后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此次真机强化学习技术落地也是智元“AI+机器人”战略的关键一步。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透露,未来将持续加深前沿算法与工程体系深度融合,推动AI技术真正走向工业现场,进一步释放具身智能的产业化价值。
智元透露,其目标正是推动具身智能的标准化和接口化。“算法标准化、接口标准化以及流程标准化等,一旦这些方面均实现标准化,将能迅速在全国工厂推广,让更多产线具备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罗剑岚博士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真机强化学习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更多精密制造场景的应用与复制。”



独角兽早知道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