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小学批准用简体字答卷,家长联署反对
香港沙田官立小学11月3日公告,容许用简体字答卷,引起300多家长联署反对,促请校方撤回决定。校方与家长代表会面后,回复指需要跟中文科老师及教育局开会才能作出下一步处理。
有家长抱怨:在此前的评测中,10多名来自大陆的插班生错字情况严重,估计校方新措施是为“包容内地生”,质疑做法牺牲写繁体字学生的利益,对用繁体字的学生不公平,因为简体字较少笔划,变相有更多时间作答。家长也质疑校方没有为教师提供批改简体字的培训。
家长反对的理由恰好说明应该容许甚至推广简体字。在信息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简体字笔划更少,书写更加快捷,辨认也应该更加快捷,这是提高通信效率的。
香港还没有普遍使用简体字,但简体字已经开始渗入了。没办法,只要有机会,人们都会舍繁就简的。大陆访客到香港的越来越多,也给商家用简体字的额外动力。
教师缺乏简体字培训,这问题应该教师来说,不应该家长来说。
有人质疑:中国大陆学生到香港后不惯使用繁体字是“现实”、可以理解,问题是既然来了香港,为什么不努力学繁体字?日后在香港工作,可以不用繁体字吗?
香港与大陆的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简体字的使用必然越来越多,“繁体字原教旨主义”是不必要的迂腐。这与普通话在香港也在悄悄地站住脚一样。曾经有一个时候,普通话在香港毫无地位,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能说一点甚至很多普通话了。这是港陆一体化的必然。简体字也一样。
至于大陆学生日后在香港工作,他们已经在学简识繁中长大,没有问题嘛。他们以后也未必就在香港工作。反过来,香港人日后到大陆工作,可以不用简体字吗?
香港教育里对简体字的抵制,说白了就是香港人对“香港性”的最后倔强。还是认清大势吧。50年还剩22年,那时香港人会哭着喊着要一国一制,香港成了深圳的卫星城,普通话、简体字才是日常。现在小学的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将有很大一部分在那个时代,还是别端着,从学繁识简(包括有限用简)开始吧。
用那部分香港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说,就是:Resistence is futile。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