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明学校以孝治家阳光家教中心“双线”行动:线上传家风守诚信,线下助老人尽孝心
编者按:“双线”活动,学以致用。“季札挂剑”突出的是诚信,他们身穿以孝治家马甲诵读过孝行宣言,以孝治家的理念根植于心,对以孝治家忠诚他们做到了;“孙叔敖杀蛇”,体现的是善,他们不但自愿帮老人收菜更把不好卖的甘愿自己买下,有的甚至把最差的全部买下送给超市惠及更多人,他们做到了;张洁的大儿子把地里的菜叶子捡起来也要称称付钱更是感人;在《孔子学琴》故事中,学习琴曲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他们不单帮助老人收菜、卖菜、不好的自己买下,散落的叶子也要买下,剩余的全部买下再送超市惠及更多的人,他们还是做到了!层层深入爱的递进他们做到了!当孩子捡起菜叶称称要付钱时,当老人竟然说出看到你们的马甲比保险柜都保险时,眼睛禁不住湿润......
11月3日,慈明学校以孝治家阳光家庭教育中心,同步开展线上学习分享与线下义工服务活动。线上以《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中三篇内容为核心深挖美德内涵,线下聚焦高龄居民提供暖心帮扶,把以孝治家的基层治理理念落到实处。

慈明学校以孝治家阳光家教中心的家长义工们在线上学习《家风家教宝典》
线上学习以“宝典”中“季札挂剑”“孙叔敖杀蛇”两大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所有参会者交流感悟。在“季札挂剑”专题讨论中,众人重温经典:季札出访时察觉徐国国君喜爱自己的佩剑,虽未明说却暗许心意,待返程时徐国国君已逝,他仍信守心中承诺,将宝剑挂于其墓前。杜芸芸家长结合故事强调:“诚信是做人与处世的根本,核心在于‘言出必行,知行合一’。”他进一步解读,无论是家庭中与亲人相处,还是社会上与他人交往,都需以诚信为根基,这与中华传统家风中“诚信为本、慎始慎终”的理念高度契合,而守信不仅是对他人的责任,更是对父母教诲的实际践行。
“孙叔敖杀蛇”的故事将话题引向“善良传家”。故事中,孙叔敖年少时为除害杀死双头蛇,却因担心他人再遇蛇而主动掩埋,其善良之举既护佑了乡邻,也让自身收获内心安宁。于莉家长指出:“善良是社会与家庭最基本的品质,失去善良将失去一切。”陈萍家长则补充道:“善良是对自己最大的滋养,善举既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也能让自身收获幸福感。”参会者纷纷表示,故事背后的“仁爱之心”是中华家风的核心,需融入家庭日常教育,让这份精神财富代代延续。
《孔子学琴》故事中,孔子学习琴曲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起初专注练习指法以熟练掌握演奏技巧,随后静心品味旋律以领会曲子的意趣神韵,最终通过旋律与意境感悟作曲者的心境与品格。其专注执着、深挖本质的学习态度令在场者深受触动。讨论环节,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故事的核心智慧在于“学习需用心专一,拒绝浅尝辄止”。毛新华家长结合自身感悟分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应学习孔子‘由术入道’的精神,古人学习是为提升内在修养、完善自我,而现代人有时则过于追求外在名利。”她进一步强调:“真正地学习,要从掌握技能走向领悟本质,且始终贴近生活、服务他人,不可脱离实际。”这番分享引发强烈共鸣,让大家对“为何学、如何学”有了更深刻地思考。

分享后,胡建红提出有一位年近八旬的独居老人,地里的菜该收该卖了,老人似乎有点力不从心!这些大爱的以孝治家家人们腾讯会议一结束,马上聚集一起来到了田间。绿油油的白菜地辉映着“以孝治家”马甲忙碌的身影,成为秋日里一道温暖的风景。

拔萝卜、砍白菜、搬运、装车。义工们大多没干过农活,但是学得很认真,做得很仔细!雨后未干的菜地,一踩一脚泥,刚拔出来的菜,一抱一身泥土没有一个义工嫌弃!“我们把大棵的菜给大爷装车上,好卖!小棵的菜我们买了吧!”有个义工提议,大家一致同意!义工们掏出从家里带来的用过的方便袋,都捡着小棵、不好的菜,往自己的袋子里装!“大爷,我的9块钱,我给您10块,不用找了!”“大爷我的10块钱,我没有现钱,一会儿给您吧!您放心哈!”

“你们,就凭穿着这身马甲,我觉得比保险柜都保险……”大爷竖起大拇指竟然说出来一句诗意的话!。义工张洁的大儿子,拿着袋子默默地捡着地上散落的菜叶子:“这些叶子也还能吃啊!一会让爷爷给咱们称称,咱把这些买了吧!”在场的义工们无不动容......
菜的品相不好,实在不好卖的,胡建红全部买下来然后去送给超市,让超市惠及众多市民......
孝亲敬老的种子,已经随着这些以孝治家的义工们一次次弯腰、一次次善举在这片热上生根发芽。以孝治家幸福万家,以孝治家遍地开花!(毛新华 陈萍)



以孝治家行动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