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手机或许反映的是教育思想的问题

课堂里如何禁手机再次成为话题,学校和学生斗智斗勇,大家都很累。但看来这个话题会长久存在下去。

其实,人们对课堂手机的纠结或许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最大缺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如何对自己负责。

中国的教育是保姆式的,而且越来越保姆式。小学教育保姆式没有太大的问题,中学已经不应该保姆式了,尤其是高中,但现在大学都是保姆式教育,竟然还有“叫家长”的。这在世界上可能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样的呵护下,大学生把青春叛逆期延长了,与学校的斗智斗勇也成熟了,使得“斗争越来越复杂”。其实没有必要。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成年人首先要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如何对自己负责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留到“被社会毒打”。教育本来就是“预毒打”嘛。

有朋友告诉我,剑桥的理工科本科很独特:本科当然有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这都明文列出的,入学时就在学生手册里写明了。课程第一天,老师捧着一大堆书近来,“这是教科书,没啥用,但你得从头到尾读懂,作业做完;这些是参考书,你最好读懂,光靠教科书可能会挂科。我每堂课会把下一段的概要提一提,你要是没有预习,铁定听不懂;你要是预习了,铁定有一大堆问题。然后课堂时间里我就坐在这里,你们随便问。当堂的,以前的,预习中遇到的,都可以问。最好课堂上问,这样大家都得益。一对一悄悄问也行,随你。教科书上的作业在书末尾有答案,自己核对。有不会做的问我,不想做也随你。要是谁都没问题,大家各回各家。”

期末会测验,主要考你懂了多少,但不会因为分数不够而挂科。四年结束的时候,像职业资格考试一样,连考一星期。过了就拿学位,不过你自己回家歇着。

这是30年前了,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还这样。

其实中国也可以这样,把学习的责任和纪律还给学生。他们要上课玩手机?随你;用手机抄作业?随你;直接翘课?随你。你不想好好学习,你要浪费大好青春,那是你作为成年人的决定,你自己负责。如果大学是人才预选机制,对自己负责任恰恰是最重要的预选项目,学业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人提出,最好的毕业生出国了,留在国内的“第二好”的反而做出了更大的成就。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但其中一点一定是留在国内的这些“第二好”的获得了勇挑重担的机会。他们因为国家的发展而获得了挑重担的机会,但要挑得起重担,首先要会对自己负责。

每年的大考还是保留,四年总算账太那个什么了。考砸了复读,但不管你考进来是多少分,复读全部作为自费生处理,想复读几遍都可以。考试标准方面,钟形曲线?不存在的。一个半全考砸了?那就全考砸了。有人对老师出题质疑?可以提请系里甚至院里复议,复议有一定的门槛和程序,复议期间所有考砸的学生还是作为自费复读处理。如果复议推翻了原来老师的考题,换人出题重考,然后过的过,不过的继续自费复读。

家长闹到学校里来,“我们孩子好好的交给你们,你们给教成这样,你们要负责!”

错!学校只提供学习环境,不保证学生毕业。你要是不满意,你可以换学校。

是时候让“孩子们”懂点为自己负责了。是时候退出“保姆式教育”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