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卖掉了60%股权,选中蜜雪冰城投资者,目标2万店
作者:橙子、Sage
编辑:Panda
靴子总算落地。
北京时间11月4日早上6时,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在其官方账号中正式宣布了星巴克与博裕投资(下文简称“博裕”)成立合资企业。
推文中表示:“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星巴克
图片来源: Starbucks
星巴克被曝出售部分中国业务,已不是新鲜事。
自从2024年11月,星巴克被曝光可能出售中国业务,买家人选就层出不穷。2025年年中,被传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潜在买家名单更是多达20余家。
这份名单的阵容相当豪华:包括了诸多知名美元私募机构,如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凯雷集团,也有华润、美团、腾讯、京东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甚至包括另一咖啡品牌瑞幸的早期投资者高瓴资本,拥有500亿美元“干火药”的殷拓集团。
但最终“摘桃”的博裕,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在大众的关注范围内。
博裕中国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始于私募股权投资,2016年拓展业务至二级市场投资领域,2020年启动不动产与新基建投资及风险投资。目前,博裕构建了涵盖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战略配置、物流仓储与数据中心投资、创业投资、新能源产业平台的多元化投资矩阵,聚焦科技创新、消费零售以及医疗健康三大重点领域。

图片来源:博裕官网
这位神秘的买家,上次走进大众视野,还是“全球店王”SKP的收购案。
2025年5月,博裕收购北京SKP约45%股权,交易估值达40亿~50亿美元。博裕还是美团的早期投资者之一,2018年参与了郎酒唯一的一次股权融资,成为了其上市前的战略投资者。此外,在消费领域,蜜雪冰城、海天味业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上,博裕的名字都在其中。
除了消费领域,博裕也在科技创新与医疗健康两条线上频繁出手。科技端,博裕参与了对阿里巴巴、滴滴、爱奇艺、网易云、小红书、蔚来汽车的投资,是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医疗端,博裕参与了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精锋医疗,微远基因的投资。
而在众多潜在买家中,博裕之所以胜出,或许是因为它更懂“中国的星巴克”该怎么做。

三个重点:60%股权、130亿美元估值和20000家门店
进入中国市场26年,星巴克有了个“新起点”。
而这家合资公司,便是“新起点”的开端。据据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显示:星巴克与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按照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同时,星巴克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据星巴克中国官网显示,星巴克中国目前公司的主要经营主体有二,分别是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星巴克(上海)商业有限公司。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2024年11月4日19:00,星巴克亚太投资控股二有限公司为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总持股比例达100%,表决权100%。

据天眼查显示,股权穿刺后,星巴克(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依旧为星巴克亚太投资控股二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表决权100%。

这次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意味着星巴克中国实际控制人即将变更。这也将是自2017年星巴克中国收购统一集团所持股份、全面直营中国内地市场所有门店以来,星巴克中国控制权的又一次重大变更。
截至发稿前,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商信息平台上,均未查到相关变更信息。
另外,从公告披露的细节来看,博裕将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收购相应股权。
通过这次合作,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公告中,星巴克用创新、下沉、本地化解释了本次合作的目的。
该公告中写到:“双方将携手共同提升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顾客体验,加速饮品及数字化创新,拓展新的城市和区域市场,并通过更深入的本土化融合,加深与顾客的情感联结。”
博裕合伙人黄宇铮表示:“26年来,星巴克在中国成功塑造了标杆性的高端品牌形象,与中国顾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我们既认同这一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也看到了为中国顾客带来更创新、更本土化体验的巨大机遇。”
而更具象的目标,则是从目前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逐步拓展至20000家。
据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透露,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秉持共同的发展愿景,双方将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关键时刻、关键企业的“基石投资者”
博裕很会挑时机和对象。
博裕创立于2011年,联合创始人包括前中国平安保险总经理张子欣、前美国德太投资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前私募机构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伙人童小幪等[1]。其中国官网显示,博裕是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覆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不动产与新基建、风险投资等。
数据显示,博裕历年来的投资回报率,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根据Preqin的统计数据,博裕资本的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IRR)稳定在25%以上,超过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平均15%的水平。[2]

图片来源:博裕官网
成立初期,博裕通过几笔备受关注的交易,在私募市场打响了名声。比如在2012年,阿里完成对雅虎的股份回购,为上市扫清了股权方面的障碍。初出茅庐的博裕,作为私募基金之一,加入了为这笔交易筹资的财团中。
博裕常常作为“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港股市场。2024年10月,华润饮料在港交所上市,博裕是9家基石投资者之一。2025年2月,蜜雪冰城港股IPO招股,引入了5名基石投资者,博裕也是其中之一。2025年5月,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博裕同样位列23位基石投资者之中。
博裕的投资,具有高度战略性,通常出现在企业进入竞争加速或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为其注入资金与资源。
基石投资者本身就需要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时刻进入——IPO。
按照香港交易所(HKEX)的解释,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指的是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配售环节中,被保证获得一定数量股份分配的投资者,并且通常同意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处置所持股份的约定。[3]
从各大招股说明书中透露,这些企业谋求上市的重要目的,大多是为升级供应链、产业链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实现战略性升级。
蜜雪冰城上市的时间,正面临现制茶饮存量竞争的阶段。行业从扩张为主,向效率、供应链、规模与盈利能力为主转变。蜜雪冰城在招股书里写明了其“所得款项用途”——约66%用于提升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约12%用于品牌和IP的建设与推广,约12%用于强化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

图片来源:微博@蜜雪冰城
华润饮料是中国最早专业化生产包装饮用水的企业之一,一年卖出146亿瓶怡宝,而在大单品之下,华润饮料亟待产品结构的调整,巩固原有优势,同时加强多元化布局。它在招股书里指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的用途主要包括,战略性扩张和优化产能、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加速销售渠道扩展及提升渠道效率;进行销售和营销活动强化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研发能力,以持续拓展新的产品品类和SKU等。
哪怕不是“基石投资者”,博裕也会在关键时刻“出手”。
2018年,与腾讯多次版权交锋的网易云音乐,完成新一轮超6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博裕等,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原创音乐人扶持和音乐上下游解决方案建立等方面,携手合作伙伴共建音乐生态链和价值链,在线音乐平台格局再次生变。[4]
博裕在其官网自我介绍:“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具备深厚的运营经验,能够推动企业建设与成长。对行业动态、商业模式及管理能力拥有深刻洞察。”[5]
博裕并不限定于某个行业或大赛道。
近年来,博裕对中国的消费及科技市场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并且“弹药充足”,投资了不少行业内的头部玩家,比如小红书、宁德时代、网易云音乐、被称为“中国店王”的北京SKP、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的海天味业,投资组合共超过200家企业,涉足消费零售、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新能源、地产等多个领域。

图片来源:微博@CATL宁德时代
其中,宁德时代与博裕的“缘分”,远比港股上市来得要早,也更深远。
宁德时代在2018年首次公开募股,此时博裕已经是其投资者。[6]而在今年10月,宁德时代旗下专注滑板底盘技术的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首次对外融资,将资金用于量产落地和下一代技术研发,博裕也是投资方之一。
不论是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华润饮料,还是现制茶饮行业的蜜雪冰城,或是新能源行业的宁德时代,都是这个行业里的关键企业。
如同曾经博裕投资过的众多成熟企业一样,星巴克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刻。
2025财年Q3的电话会议上,星巴克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明确了,他们的理想买家,首先要和星巴克有一致的使命和价值观,其次能帮助星巴克在本土市场更高效地运营。
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的是代理与合资模式。中国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星巴克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北京、天津为主的北方地区授予了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中国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星巴克则先后授予了台湾统一集团。2005年,中国内地允许外资企业独资经营,星巴克陆续从合作伙伴手中收回了业务。[7]
而现在又回到了合资模式。

创新,才是星巴克中国的最优解
从合资再到合资,一切就像个轮回。
“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星巴克中国一直在拓展市场,已进入了不少中小城市。

星巴克
图片来源:Green Queen Media
2018年,星巴克在宣布“2022财年门店翻倍计划”时提出,要在中国开出6000家门店,并首次提到“从核心城市扩展至更多新兴城市”。这一年,星巴克在江苏泰州、广西南宁、河南洛阳等地陆续开设门店,这是其第一次有计划地往三四线城市渗透。
2023年11月,星巴克明确了于2025年在中国市场的9000家门店的计划,而下沉市场被视为关键地带。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中国近30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星巴克只进入了857个,在这个财季中,星巴克新进入28个县级市场。[8]
电话会议中,时任星巴克公司原执行副总裁王静瑛在答复分析师提问时表示,星巴克无意参与价格战,专注于实现高质量、可盈利、可持续的增长。换句话说,进入更多的下沉市场,当时已成为星巴克中国的增量所在。
很长一段时间,星巴克中国的“下沉”战略,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星巴克中国门店
图片来源:Mingtiandi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
瑞幸咖啡的成立19个月上市的消息,让资本看到了消费赛道尤其是咖啡行业的活力。M stand、Manner、Nowwa Coffee、代数学家(Algebraist Coffee)等定位不同的咖啡品牌,成为风口中的明星。
以Manner为例,这个品牌最初以“开一家店让附近星巴克客流量减三成”被消费者所认知,而这个对标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品牌,也很快走上了增长的快车道。2021年底,Manner门店数不足300家;到了2025年3月,Manner全国门店数已超2000家,其中有约73.9%的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9]
狂奔的不仅是Manner,过去几年,瑞幸突破两万店,库迪突破一万店。哪怕是缓慢扩张的M Stand,也从2017年的1家门店,变为2025年的200+门店,“一店一设计”的概念,加上燕麦曲奇拿铁,鲜椰冰咖等破圈产品,获得了不少存在感。

中式咖啡
图片来源:小红书
作为当时的头部企业,星巴克也逐渐受到了影响。
星巴克2022年财报显示,在全球营收同比增长11%时,星巴克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8%。而2023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29%,同店交易量下降28%,平均客单价下降1%。截至2023年1月1日三个月内,星巴克中国市场营收6.217亿美元,同比下跌31%。
星巴克中国确实已腹背受敌。
在下沉市场,瑞幸、库迪、幸运咖们占领了市场,9.9元,甚至6.9元的咖啡备受青睐,连麦当劳、肯德基也跃跃欲试增加了咖啡+早餐的9.9元组合,咖啡月卡购买5元一杯的咖啡产品。而M stand、Manner、Seesaw Coffee这类精品咖啡,从最初“中国星巴克”的故事中走出,走上了平价精品、花式特调、创意咖啡等不同路线。

越来越多的中国咖啡选择
图片来源:The China Project
星巴克中国,也曾求变。
面对价格战,星巴克中国不止一次对外表态过“我们保持高度克制,避免价格战”。但产品定价层面,也开始间接降价。星巴克曾通过在线上发放优惠券、外卖平台团购套餐等多种方式实现降价。
今年6月,星巴克首次宣布大规模地降价,旗下三大王牌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共计数十款产品,集体推出“夏日心动价”。单品最低价格为23元,平均价格降幅达到5元左右。星巴克中国回应《每日经济新闻》:“未来,我们将视顾客反馈,决定后续活动计划。”
显然,降价不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出路。

星巴克产品
图片来源:Starbucks Canada
选择博裕,或也因看到了走出“低价”困境的办法。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曾在内部会议中强调:“中国咖啡市场仍有10倍增长空间,当前阶段的核心是占领心智而非死守价格”。[10]
星巴克2025年第四财报季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业务上季度实现了2%的同店销售增长,其中交易量增长9%,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7%。刘文娟在财报解读中,将业绩增长归因于“产品创新、外卖扩张与门店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也承认“市场竞争加剧迫使我们优化定价体系”。[10]

星巴克产品
图片来源:Starbucks Historias
而博裕的投资,常常伴随着推动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升级与重构。
“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这样的具体战略动作也好,还是“加速饮品及数字化创新,拓展新的城市和区域市场,并通过更深入的本土化融合,加深与顾客的情感联结”这样更宏观的目标也罢,用数字化、用本土化融合等方式,创出一条咖啡行业的新路,才是星巴克中国的最优解。
参考来源:
[1]Boyu Capital Wikipedia
[2]万健祎,靴子落地!星巴克中国迎来博裕投资,2025年11月4日,证券时报
[3]HKEX GUIDANCE LETTER,2023年11月,HKEX
[4]王浠源,百度战投网易云音乐 在线音乐平台格局生变,2018年10月16日,财联社
[5]BOYU Capital官网
[6]刘洋,宁德时代IPO首日大涨44%,投资人君联资本:新能源汽车“跨栏式”投资,2018年6月,投中网
[7]卢奕贝,谁能接住星巴克中国?,2024年11月,界面新闻
[8]单季客单价下降9% 星巴克中国:“无意参与价格战” 明确三大战略调整,2024年2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
[9]夏峰琳,从三年3店到一年1000店,Manner咖啡的“平价精品”奔向何方?,2025年5月21日,观察者网
[10]胡不知,星巴克中国,正在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2025年11月3日,下海fallsea



FBIF食品饮料创新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