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元咖啡都出现了,低价咖啡到底能持续多久?

说起一杯现磨咖啡的价格,大家觉得会是多少钱呢?自从库迪、瑞幸把现调咖啡的价格打到了九块九之下之后,似乎再低的价格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如今这个价格数字是2.9元,如此低价的咖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低价咖啡到底能持续多久?

500

一、2.9元的咖啡都出现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超低价咖啡来了。此前,瑞幸和库迪将咖啡价格打到了9.9元/杯。之后的2025年,外卖大战又将一杯咖啡的外卖价格打到了5元/杯左右,部分门店叠加优惠券甚至可以1.9元/杯送货到家。进入10月,一杯现磨咖啡在线下门店的价格也“卷”到了2.9元。

10月,奶茶品牌古茗宣布开启为期两周的“全场咖啡2.9元”活动,抢到优惠券的消费者即可购买2.9元一杯的现磨咖啡。在上海,低价咖啡“TAIJUAN COFFEE”(太卷咖啡)也正式营业,一杯现磨美式价格来到了3.9元。

古茗正在进行为期两周的“全场咖啡2.9元”活动。品牌在自家公众号上发布了200万张“2.9元咖啡券”。活动一经推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与此同时,位于上海静安寺商圈的TAIJUAN COFFEE门前也人头攒动。其门店属于沿街铺面,装修简洁明亮,一杯美式咖啡定价3.9元,意式咖啡为2.9元/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众点评上看到,不到一个月,TAIJUAN COFFEE也已经在北京三里屯开了新店。“3.9元”成了门店醒目的标志。而在团购套餐里,经典美式咖啡单人餐价格甚至达到了0.99元/杯。

“咖啡价格下探至5元/杯以下,也意味着其‘高端象征’正在被消解。”一位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

500

二、低价咖啡到底能持续多久?

当前,面对着超低价的咖啡的出现,让人不禁想问2.9 元的咖啡究竟是市场成熟的标志,还是产业透支的信号?这种低价模式又能持续多久?

首先,低价咖啡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星巴克作为国际咖啡连锁巨头,其在国内的普及无疑为咖啡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带来了高品质的咖啡体验,更通过精致的店铺设计与服务,塑造了咖啡作为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而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则以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和亲民的价格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这些品牌通过线上点单、外卖配送等便捷服务,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中白领人群对咖啡的即时需求,使得咖啡从一种偶尔的享受变成了日常的必需品。

在这一过程中,低价策略成为了吸引消费者、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对于许多初次接触咖啡或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言,2.9元的咖啡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不仅降低了尝试门槛,还通过口碑传播吸引了更多潜在客户,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基数的快速增长。这种市场普及与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低价咖啡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500

其次,白领人群的激增为低价咖啡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写字楼集群日益密集,形成了庞大的城市办公生态。在这一生态中,朝九晚五甚至“996”的工作模式成为许多行业的真实写照,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得保持清醒、提升专注力成为职场人士的刚性需求。咖啡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提神饮品,自然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首选。无论是清晨通勤路上的一杯提神咖啡,还是午后困倦时的“续命水”,抑或是会议间隙的社交饮品,咖啡已经深度嵌入到现代职场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此外,咖啡馆本身也逐渐演变为一个兼具工作、社交与休闲功能的“第三空间”,为那些需要短暂逃离工位或进行非正式商务洽谈的人群提供了便利场所。

因此,咖啡的消费属性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理需求,更承载了身份认同、社交归属和生活品质的象征意义。这种由城市化和职场文化共同构建的庞大且稳定的需求基础,为咖啡市场的持续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咖啡品牌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加大投入,通过低价策略迅速圈占用户,培养消费习惯,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可以说,没有庞大的白领刚需支撑,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繁荣的咖啡市场,更不会有如此惨烈的价格战。

500

第三,咖啡行业的刚性成本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咖啡消费已经高度普及,但其产业链本身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刚性成本,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咖啡豆主产区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过低的售价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的成本控制区间。咖啡并非普通农产品,其核心原料咖啡生豆,主要依赖于全球少数几个热带国家的种植,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这些地区的产量和品质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剧烈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导致主要咖啡产区频繁遭遇极端天气。近日,纽约市场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上涨近4%,触及每磅4.36美元,创下新的纪录高位。此前的纪录是今年2月创下的每磅4.2995美元。

而需求却在持续增长,这直接推高了咖啡生豆的国际采购价格。除了原料成本,还有物流运输、仓储、烘焙加工、门店租金、人力成本、设备折旧等一系列刚性支出。一杯看似简单的咖啡,其背后是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和本地化运营体系。当一杯咖啡的售价被压缩到2.9元时,即便品牌方通过集中采购、规模化运营和极致的效率优化来降低成本,这个价格也极大概率无法覆盖一杯标准咖啡的综合成本。

这说明,当前的低价绝非市场自然竞争下的均衡价格,而是建立在巨额资本补贴之上的“不可持续”状态。长期来看,如果咖啡豆供应持续紧张,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500

第四,价格换流量不可长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当前咖啡市场“价格换流量”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咖啡品牌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纷纷采取降价策略,试图通过低价来换取市场份额和流量。不可否认,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扩大知名度和用户群体。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依赖低价竞争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过低的价格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会损害产业的根基。当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价格战上时,往往会忽视产品品质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务质量的优化等重要方面。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还会影响消费者对咖啡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最终不利于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咖啡平民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它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咖啡带来的美好体验,促进了咖啡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是,过度低价则不是好事了。如果咖啡价格一直维持在过低的水平,企业无法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就无法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创新、品质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这将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而且,过低的价格还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引发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这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