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7元商品被骗5万!直播间用发错货精准收割家人们……
柴油们,又到了每天跟着小柴一起长见识的时刻了!
今天,小柴一大早上网冲浪的时候,刷到了一个热乎的热搜话题——女子网购7元商品被骗5万。

好好的上网买个东西,起早贪黑辛苦大半年才能赚回来的钱,一夜间就装进了别人的口袋,你说这气不气。
看完这起事件,小柴整个大脑那叫一个嗡嗡的,事情大概是,有位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一台电动搅蒜机,收到货后,发现机器是坏的,于是赶紧联系商家售后。
商家收到该消费者的投诉后,态度特别好,说后期不小心发错了,重新安排补发一个新的。

为了表达歉意,商家主动要求添加消费者联系方式,声称能实时检测这个物品发送的过程。随后,商家还将消费者拉近了所谓“商家群”。
进群后,商家表示,群内有刷单任务,帮店铺提升成交量就能赚佣金,看到这样的诱惑,该消费者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希望商家能带她赚钱。

然后商家就让消费者去扫码充值,最后完成任务会连本带利的返还。
一开始,前面尝试刷的几个小订单,商家都给了这位消费者“佣金”,大概有一百多块钱,尝到甜头后,这位消费者直接下了一个500元大额的订单,然后就充了500元。
结果,这一次没收到佣金,消费者询问到底怎么回事,对方表示消费者操作错了,称“早说了刷单之前要加备注,你没有加”。于是消费者发现,自己真的没加。

于是询问商家,既然错了,怎么才能把这个钱拿回来,对方称必须按照他们的指示接着操作,然后在对方的指导下,消费者又充进去了一千元,但错误接连不断。
然后充进去的钱越来越多,这位消费者越陷越深,不断地充钱想拿回之前的钱,结果最后充进去了五万多元,最后不得已将情况告诉家人后,这位消费者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而看到这一幕,不少消费者表示,这显然就是韭菜筛选,让诈骗更加精准高效。
这个案例是来自这是央视新闻的报道,而小柴随后查询发现,这种故意发错货早已成为直播间精准筛选韭菜,收割爱贪小便宜的人的一种新套路。

而上述刷单返利诈骗套路,也只是这一骗局中的一个缩影,除了刷单,还有兼职、投资等等,也就是所有的骗局都会安排上。而数据显示,仅在某一平台,一个半月就关停了一万六千家类似商家。
根据此前被侦破的案件,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证件(成本仅数百元),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然后售卖日用小商品。

而目前这类骗局主要集中在主打低价的直播间,而消费者看到想买的东西价格这么低,就疯狂的下单,收到货基本都是发错货或寄劣质品,他们的目的就是等消费者来投诉。
然后就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准韭菜筛选,即如果消费者找上门,商家会态度非常好的表示补发一个,然后试图添加消费者联系方式,基本上,同意添加的消费者都是警惕性较低,而且爱贪小便宜的,这也让他们接下来的诈骗工作更加顺利。

等加完好友,诈骗分子开始给消费者介绍刷单、兼职、投资项目,最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各种诈骗手段了,比如“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恐吓方式,诱骗转账。
还有案例显示,陕西一位消费者,购买了某品牌的一款洗面奶,到货后,发现商家发错了牌子,于是消费者提出退货,商家的态度那叫一个诚恳。

随后,这位消费者就添加了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结果对方诱导这位消费者做任务赚钱,几天后,商家告诉消费者,“账号冻结”“需扣百万保障费”,在消费者没钱的情况下诱导下载涉诈APP开启屏幕共享,远程转走资金或诱导网贷。

真应了那句,贪小便宜吃大亏……
据警方透露,这类诈骗发案数量近期呈快速增长趋势,仅某平台一家,一个半月,就发现并关停涉诈风险店铺一万六千家。可以说触目惊心。
据央视新闻报道,这些商家遍布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知名平台,而且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骗局锁定的目标主要以中老年女性为主,柴油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家人们提个醒,对方发错货,或者发劣质品,要么退货,要么投诉,切莫脱离平台添加第三方联系方式,不然接下来就是败家的开始。
而显然,在这么疯狂的骗局中,平台也不能只充当无辜者的角色,毕竟基于平台成交的每一单,平台都是拿了分成的,而为何,他们在审核商家的时候,没花心思呢?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