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小人国”
在日本待了五天,发现日本是一个非常怪异的地方。
仿佛是一个东方人,割裂了自己,舍去了身上的一些东西,然后直接缝合上西方人的一部分一样,有点儿不可名状。
你初来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非常客气,从空姐到酒店服务员到普通商店的店员,满脸堆着笑容,从头到尾都在用非常欢快的语气和你说话……然后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她一直是这么欢快地说日语,说同样的话,她不想帮你解决问题,她只是这么一直欢快地无意义地说下去……像个被按坏了键的玩偶机器人,这不是礼貌,也不是客气,而是一种程序反应。
你从机场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日本非常“国际化”,机场的服务人员,白人黑人南美人印度人都有,说着五花八门的语言,印度人特别多,越来越多……你在东京那些非常热闹的地方逛的时候,也会发现日本非常“国际化”,白人黑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到处都是,到了晚上,在那些居酒屋里,当那些老白男身边一人一个小妹妹的时候,你就会忽然想明白,这些外国人是来干什么的了。这就是日本的“国际化”。
日本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不越雷池一步,很少有人闯红灯,乱丢垃圾,只要是社会上工作的人,往往都非常讲礼仪,见面就是一套互相鞠躬,讲话一大串毫无意义的敬语,一起拍照片都要走流程,摆出十八种固定姿势……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写好的程序,只要按下按钮,这个人就会自动按照固定套路运行下去。
看起来井井有条,但你看多了,就会觉得有点压抑,仿佛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上班的那些日本人,等级森严,上下尊卑,先进末学分得很清楚,社交礼仪和办公室政治玩得一套一套的,职场氛围极为严肃压抑。
但日本人骨子里又有点癫狂、放纵的气质,每到夜晚,当那些社畜卸下伪装,一个个就开始放荡买醉、大呼小叫,我们在街上走着走着,就会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尖锐的嚎叫,然后就是起哄大笑,深夜里的街头,醉醺醺勾肩搭背大声喧哗比比皆是……朋友疑惑地问,不是说日本人素质高、有礼貌、讲文明吗?
我第一天早上在酒店醒来,早上六点多钟,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驼着腰背,上半身几乎折叠到和地面平行,然后拿着工具,蹒跚着搞路面清洁……我以为是特例,后来发现,机场酒店的保洁、大街上的环卫工人、修下水道的工人、企业的保安、停车场的管理员……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些人甚至已经七八十岁了,还在弯着腰工作。
我们在车展上看到,那些趴着地上研究车子的工程师,那些企业的商务人士,那些媒体界扛着巨大的摄像机艰难挪动的摄影记者,都是白头发的老年人……似乎就没有年轻人干这些。
如果,在国内,让一个老到驼背驼到和地面平行的老人还在干重体力活,是要挨骂的,挨骂的人包括且不限于家庭、儿女、社会、政府。
但在日本,这是正常现象。
我问了本地一些年轻人,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人活着就要工作啊,不工作怎么吃饭?还有,他们老了,如果不给他们实现社会价值,他们多孤单、多可怜啊……我说不对啊,老年人退休后不是应该溜溜弯、旅游、带带孩子、棋牌室打牌、摆龙门阵吹牛、一群人跳广场舞、公园里玩健身吗?他们怎么会孤单呢?
东京的年轻人告诉我,日本人没有朋友的,怎么可能会打牌、跳广场舞?日本人从小到老不都是一个人宅着吗?一个人来,一个人去啊。
我瞬间明白了,他们才是真正极度原子化、个人化的社会。
日本往往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穷讲究。
日本一般的街道确实干净,但那是因为他们路边不设垃圾桶,每个人出门都要带着塑料袋、背着包,走几公里,都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你得把垃圾兜着,一直兜到酒店、家里去。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国内的大城市同样干净,同样有垃圾分类,垃圾会更高效更迅速地处理掉,国内有成熟的分拣回收系统,还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现在垃圾都不够烧……这就是把环卫、垃圾处理工业化的事儿,日本省掉了工业化科技化处理垃圾的事情,专门麻烦人民。
每当到了重大节日、游客扎堆的地方,一夜之间就会垃圾遍地,以他们的组织动员能力,根本处理不完,这就是只顾小面子,不解决真问题。
很多人吹嘘日本的一户建,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导致日本交通极其糟糕的原因,东京都市圈集中了全国近半的人口,还放任搭积木盒子一样的一户建,导致城建乱七八糟,各种小楼挤在一起,马路变得窄小无比,到处都是极其狭窄的双车道和单行线,开车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东京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不会买车的,因为他们没办法停车,停车场的费用极贵,还要预约,甚至还要人脉关系。那些住着一户建、独栋房子的日本中产和富裕阶层,生活看起来也非常窘迫,他们大部分只能买个Kcar,然后一个个都是停车仙人,把车子赛到自家极为狭窄的车库里。
同等学历,同等收入的日本年轻人,一个个死气沉沉,他们不爱买车,不爱买房,生活一眼看到死,除了夜晚去放纵买醉,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想法”,这就是日本越野车、SUV、轿跑很难卖的原因,因为他们就这么点犄角旮旯的弹丸之地,没办法诗与远方。
我们的年轻人,无论穷富,无论躺平还是内卷,都想过去一下新疆,去一下西藏,日本的年轻人去哪里?只有居酒屋和歌舞伎町。
在这里五天,实在是很难体验这“世界第一大都市”的风情,因为这里太小,太狭窄,太压抑了,根本走不远,浅草寺是个仿古商业街,不如南京夫子庙、西安回民街、重庆磁器口、成都宽窄巷子,东京湾是个死气沉沉、黑灯瞎火的港湾……远不如武汉汉口、天津海河、上海外滩、重庆洪崖洞,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东京湾大桥,看起来平平无奇,远不如青岛的胶州湾大桥。
我们所有人都承认,三十年前,它肯定很了不起,很壮观,但现在,它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三十年,它根本就没有发展……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它缺电,夜晚很多道路、桥梁、大楼都是不亮灯的。
日本的饮食,同样令人一言难尽,要么是吃不饱,要么是极为单调枯燥,他们的菜肴看起来很精致,很讲究,恨不得米上雕花……然而,你没办法痛痛快快大口吃肉大口吃碳水,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丰富的口味和炽烈的香气,你甚至有一种感觉,吃的什么都是一小碟冷冰冰的东西,除了芥末和酱油,几乎没有别的调味。堂堂发达国家,完全没有对生活的享受和追求,这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味道。
所谓的清酒和烧酒,就是在冷水里滴了几滴酒精,越喝越冷,我很怀疑,这样的东西,是怎么带来快乐的?是怎么让那些日本人深夜失态发酒疯的?
人一旦习惯于辽远和壮阔,忽然走到一个袖珍的“橱窗文明”中,就像巨人进入了小人国,会感受到逼仄、压抑、喘不过气……就像四维生物忽然掉入三维空间一样。
我很难描述这种感觉,总而言之,这里缺乏一点阳气,多了很多丧气、阴气、死气,他们的文化中,很少有积极、阳光、向上的东西。
日本真的是一个袖珍的“橱窗国家”,一群身穿和服的傀儡和人偶,在一个乐高积木堆成的城堡里,上演一场叫做“现代文明”的霹雳布袋戏……展示所谓“东方异域风情”和“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优越性。
从饮食,到礼节,到生活习惯,你会发现,他们的一切,都是作为“展示”而存在的,他们在程序化周而复始地演给外面的人看,就像橱窗里的小人偶一样。
为什么那么多讲究?因为穷讲究!
正因为他们国土狭窄、资源稀少、文化贫瘠,所以他们才会穷讲究,所谓的精致、奇特和“异域风情”,都是用来遮盖自己匮乏、窘迫、捉襟见肘的。他们嘴上喊着自由,实际上上下等级森严、阶层隔离、到处都是封建主义的残余,他们号称尊重自由市场,实际上极为封闭保守……
他们号称科技先进、发达国家,然后一切都依靠欧美扶持,依赖国际市场,长期被吸血,处处仰人鼻息,这叫“乞丐资本主义”、“叫花子发达国家”。
这里窘迫的生活,压抑的氛围,也会把人异化,几十年来看不到创新和激情,看不到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这个地方只适合旅游观光猎奇,不适合生活和发展。



平原公子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