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何以悲叹?

“知识分子”——主要是那些不直接参与实际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管理活动的“书斋式”知识分子——日子不好过,网上尽是对“文科生”的鄙夷。所以,有了对老百姓“不愿被启蒙”的悲叹;今天还看到,某“知识分子”在某平台上说,虽然当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生活已经“很现代”,但中国人的思想仍然不幸地停留在“前现代”。

一句话,部分“知识分子”们越来越觉得老百姓愚昧和“被洗脑”,不听话了、队伍不好带了。所以,诗人们要悲叹,悲叹国人、悲叹自己。

其实比较起来,当代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其实还是不错的,应该算是“历史最好时期”吧?之所以“悲叹”,应该是因为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优越感逐渐丧失,而优越感丧失的根源则是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变化首先是教育普及,几千年来形成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被彻底打破。教育大众化使得普罗大众也能掌握文化知识,知识不再为“文化人”专有。其次,信息垄断丧失。古代中世纪,社会封闭、信息流动滞塞,文化人因其读书因其做为“士人”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因其“朝中有人”,是信息最多最灵话语权也最大的群体。而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人有手机人人有话筒,出国说走就走,你不会因为不是“读书人”就信息不灵就不能发声,信息垄断被打破。老百姓有了知识有了文化,对国内对世界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也清楚很及时,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自然就不那么需要“启蒙”。

再次是知识分子“做官直通车”没有了。古代时读书人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做官而且是直接做“县长”以上的大官掌印官,而更多的过不了科举关当不上“朝廷命官”的读书人,也会被朝廷视为可依靠的精英“士绅”而被赋予治理社会基层的重任。李白没有功名,只因诗闻天下,就直接被皇帝请到朝廷做官而且是做天天在天子眼前转悠可以跟王公宰相们称兄道弟的内廷近侍。古代知识分子群体读了书有了知识就可以直接承担管理国家管理乡村的重任从而拥有远超社会任何其他阶层的治国经验社会管理经验。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读书”与“做官治国”分离,之间不再有直通车,社会管理成了专业性的工作,知识分子不仅不治生产,而且还脱离了国家和社会管理责任完全“书斋化”。

在任何时候,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总是需要有点文化知识需要有信息有见识和有管理经验才行。在古代,知识分子因其垄断知识垄断信息有做官“直通车”拥有社会管理经验,其认知能力和见识当然显著高于当时没有受过教育的普罗大众,那时候“读书人”的知识、见识和能力经验确实远超底层人民。这决定了那个时代“读书人”必然广受尊敬和重视,拥有评议时政国政的特权和社会优越感,社会大众也必然赋予知识分子阶层特殊的社会责任。那时候,知识分子确实有能力启蒙大众,而处于蒙昧中的大众百姓也确实需要启蒙。

到了当代,一切都变了。知识分子不再是骑在底层百姓头上的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平民化,教书、写文章、办报、打官司这些行当,现在只是社会上千万种专业分工千万种职业中的一种。尤其是在评议时政管理社会方面,当普通人有了一定基础知识后也能认识理解社会情况和参与国家社会管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不再是文化知识,而是实际经验和与生俱来的悟性,教授作家律师大记者这方面不见得比普通人强。你并无过人之见识,自然也没法儿教导和启蒙大众和社会了。

优越感就这么慢慢地没了。

时代变了,但端了几千年的“架子”还没完全丢。教授诗人作家记者律师等等“知识分子”们还是习惯性地这看不惯那不待见、时不时按奈不住想“启蒙”一把,这“启蒙”自然要碰钉子被怼回来,怼得难受了自然要抱怨“愚昧”、“洗脑”。

我觉得,假以时日,知识分子们会慢慢认清这个现实: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分子就是普通人,你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你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并且社会也不需要你去“启蒙”去指点江山。

公知们爱说,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批评”。我以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甚至纯属扯淡,是读书人自己给自己加戏。首先,没有任何法律也没有任何“社会契约”把“批评”的责任赋予知识分子——时代不同了,你就是普通公民,谁启蒙谁呢,别随便给自己加戏。其次,负责任的批评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不是任何人任何职业的特权。

我以为,当代知识分子赢得社会尊重必须做好两点:

第一,既称“知识分子”,那就一定要真有知识有真才实学。现如今,人们见过太多戴着吓人头衔其实徒有其表肚里没多少货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会不愿“批评”不可耻,知识分子没知识才真可耻!所以,知识分子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深钻自己的专业,真正有过人的知识有真才实学,这才能在这个知识爆炸教育普及的时代站住脚受人敬重。并且,知识分子光有知识还不够,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知识钻进去出不来还不行,还要“悟透“,有了知识还要有“见识”。许多读书人有“知识”却没“见识”、有文化而没智慧,这样的人读书再多也指点不了江山。

第二,知识分子要有自省精神。许多知识分子天天嚷嚷要别人要政府要社会“反思”,唯独不要求自己反思。抱怨大众不愿“被启蒙〞,就是某些知识分子缺少自省缺失自知之明的表现。既是知识分子,孔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定要有自省精神。要求别人“反思”,自己应该先反思。学业有专攻,即使是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对超出自己专业的问题也要慎重发言。现在社会分工非常细非常专,你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你的认知难免肤浅和有限。即便你很懂的领域,也要知道厚积薄发的道理,多做少说。你研究了某类问题许多年有了许多认识许多心得,这时你偶尔发次言,那肯定是非常精彩非常有见地非常发人深省的;但如果你掌握了话语权就没完没了一年到头天天扯天天教导和“启蒙”人,搞成了薄积厚发,你哪有那么多新的知识和过人见解?最后肯定就搞成炒冷饭开黄腔废话连篇误人子弟。

最后,我还得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知识分子天生的毛病就是爱说爱批评,他又不拿枪,想说就让他说呗。只要不突破法律界限和社会道德伦理底线,没必要堵人家的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人家说的对的就采纳,说的不对就当个笑话听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