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转电磁弹射,美国航母重走蒸汽弹射老路?回不去啦兄逮!

曾毫无疑问是“美国骄傲”的航母群,从未像今天这样尴尬过。

最近,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件和消息,让美国航空母舰再次成为“焦点”,只不过,这次成“焦点”是被当成了“反面典型”。

大家好,我是乌鸦。

一个月前,中国官方释出003福建号航母电磁弹射视频,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完成首次电弹起飞和着舰训练,震惊全球。

500

当然受震撼的美军尤甚,五角大楼周边披萨外卖生意又爆棚了。

堂堂“最先进”的美国电弹航母福特级还弹不了自家五代机F-35C,以前还能搪塞一句“别人也不行”,这回实在是无言以对了。

那时隔一个月,美国航母又给拉了一波大的。10月26日,即将退役的美海军蒸汽弹射航母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演砸了自己的“最后一舞”,两架舰载机半个小时内先后坠海。

总统也是美三军总司令特朗普,事故发生后一天,在飞往日本的“空军一号”上表态“可能是因为燃油质量不好”,又过了一天,在向驻日美军发表演讲时,怒喷电磁弹射“愚蠢”“荒唐”,美国航母弹射器以后必须得是蒸汽的。

500

1

乌鸦寻思,懂王的回路可能是这样的:花大价钱搞电磁弹射,结果是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都拉了,把整电弹那些资金精力拉回来好好搞蒸弹,美军蒸弹不至于也闹出这些个幺蛾子。

500

但话说有先进的不用,对得起蓝星第一霸权的名号吗,懂王这怕不是进了怀旧服?

唉,这可是唐纳德特朗普,这在他身上那可就太正常了。要不你以为MAGA的第二个A(Again)是啥意思呢!

不吹不黑,懂王绝对称得上美国黄金时代的守梦人。

他不仅不认同“先进就是好”,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反着来的,“旧的才是好”。

比如前一段时间,懂王视察美国海军时,唐突提出要求海军重新装备战列舰,恢复那个大舰巨炮横行海洋的钢铁巨兽时代;再比如,把美国“国防部”改名“战争部”,其实也是恢复当年的“旧名”。

其实这也难怪,美国的相对优势正处在一个衰落的趋势中,老特无论是灵机一动还是讨个彩头,把这些“旧货”当成以前美国最辉煌年代的象征,也是人之常情。那这次说要“改磁为汽”也是那么个意思,十艘蒸弹航母横行大洋之时标志着美国海权的巅峰,延续《TOP Gun》时代的辉煌嘛。

500

那懂王另一个偏好就是喜欢大的喜欢美的,法案都能给你整出一个“大而美”,实物更不用说了。

话说他想把航母弹射器改回蒸汽式也不是这次临时起意,甚至在他第一个总统任期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蒸汽弹射的喜爱。

特朗普在很多场合曾多次尖锐地指出电磁弹射系统的固有缺陷。他批评该系统结构过于复杂、作战可靠性存疑,且全周期成本高昂得难以承受。

而,更令他诟病的是,电磁弹射缺乏一种“戏剧性的仪式感”:飞机起飞时过于安静迅速,甲板上看不到蒸汽弹射时那标志性的、磅礴的蒸汽云雾。

500

懂王不只一次地说过,他“喜欢看蒸汽弹射时甲板上的美丽景象”。

蒸汽弹射之后甲板弥漫的淡淡白色蒸汽,那是锅气!是灵魂!那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理现象,更是美国海军强大威严的象征,而电磁弹射的“静默效率”则完全丧失了这种令人敬畏的排场。

好么,我寻思要是现在还能搞到电子管的电脑,懂王是不是也要整一台。毕竟它既是美国开始称霸世界时代的产物,而且“又大又美”嘛。

500

那咱们再说回现实的考虑,战列舰可能确实有点浮夸,“战争部”无非是改个名、增加点行政成本,说要改回蒸弹航母,咱得说句公道话,这不能怨人家懂王吹毛求疵。

因为,事实是,美国电磁弹射的福特级航母的确非常拉胯,事故频频不说,先进战机还不能弹射、迟迟没有形成战斗力。给你机会不中用啊!福特号弹射100次就得修3天,还需要“麻省理工顶级专家坐飞机来修”,还花了“大约9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特朗普原话),这怎么能让美利坚当家人放心呢?

玩不明白那我不玩了还不行吗,改回蒸汽弹射,也确实算是美国海军(从根源上)解决“电弹问题”的一种现实方案。

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你懂王想改就能改得回去吗?

500

唉,历史上已经办到过的事,“回退”不应该是轻而易举?

还真就不行。这不是钱的事,要不美国人早该实现再度登月了。

特朗普现在要面临的情况是,当初为“尼米兹”级航母生产蒸汽弹射的供应商早已停产、破产了,相关生产线和技术工人队伍,早就不复存在。

别说新建,老航母上的蒸汽弹射系统要坏了,还得互相拆零件“攒机”呢。

你想退回旧版本?可历史版本备份已经删了。

500

那懂王就要问了,这世界上当真就没有能生产高性能蒸汽弹射的公司了吗?

好消息是:有肯定是有的!目前全球可能有两个公司团队还能建造蒸汽弹射的系统。

坏消息是:这俩公司都是中国的,而且一个是国企,另外一个也是国企……

500

2

想要说明美国的蒸汽弹射研制是怎么“没”的,咱们先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上世纪40年代末,英国人柯林·米切尔提出了基于蒸汽活塞的蒸汽弹射构想。

史上第一个蒸汽弹射器叫BXS-1型,被安装在当时的英国航母上进行测试,效果相当不错。随后,英国海军工程师们根据原型蒸汽弹射器陆续改进生产了BS-4、BS-5等后续型号。

注意,这几个型号,重点圈下来,要考的。

美国人当时就注意到了英国搞的蒸汽弹射,从开始就深度参与了蒸汽弹射器的生产和测试。后来,美国人就买下了几套英国的蒸汽弹射器,拿回来自己研制。

最终,形成了目前美国航母最具有代表性的C-13型蒸汽弹射器,这款弹射器的主承包商为通用动力公司,普拉特·惠特尼、柯蒂斯·莱特等公司负责蒸汽弹射的机械与动力系统。

500

而蒸汽弹射器的最核心部件:高压锅炉、蒸汽发生系统等高压蒸汽部件,则由巴伯尔·威尔考克斯公司提供。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蒸汽弹射航母,都是基于此型弹射器建造的,包括美国的所有航母,和法国戴高乐级航母。

有人问英国呢?英国航母早就堕落了。虽说它曾生产并装备了一系列基于本国蒸汽弹射器的航母,但后续就走到了垂直起降这条邪路上,发展到现在,战斗机都不会自己生产了,凡事都只能倚仗美国。

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发生了一件本来无人在意的小事,使得英国蒸汽弹射器有了一个意外的“继承人”。

500

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海军决定退役其唯一的航母“墨尔本号”。这艘航母是澳海军的“丧门星”,服役以后就频频出状况,不是撞友军、就是舰艇内部出事故。经过澳海军评估,“墨尔本号”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干脆当成废钢出售吧。

1985年,中国一家拆船公司以约140万澳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艘退役航母,而此刻,这艘航母在真正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它之前是英国海军的“威严”号航母,航母上还有一套几乎完整的BS-4蒸汽弹射器和配套的飞机拦阻系统。

这是世界航母发展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最诡异的细节。

在出售“墨尔本号”前,澳海军对该舰进行了彻底的拆除破坏,移除了所有敏感的雷达、通信、武器和动力设备,甚至连舰上的导航设备和破旧电路板都尽数拆除,整艘航母就剩下一个空壳,却唯独剩下了最关键的蒸汽弹射器没拆。

当年局座张召忠也参与了墨尔本号航母的考察。

500

500

BS-4蒸汽弹射系统虽然是英国的早期弹射装置,虽然技术不算最先进,但其机械结构、气动原理和整体布局,对于当时几乎没有任何航母建造经验的中国而言,是极其宝贵的实物教材。

更关键的是,这套设备仍保留在飞行甲板前端,仅做了简单的打孔处理,主体结构完整,滑轨、储气罐、活塞机构和控制系统残件依然可辨。这对中国技术人员而言,这相当于获得了一台完整的“技术沙盘”。

澳方认为自己成功甩掉了一个烧钱的包袱,还卖出了不错的价格,心中颇为得意;中方则从中获得了蒸汽弹射的思路和技术范式。双方都有美好的未来。

500

这事回头看,总结下来就是:英国蒸汽弹射器本来只有一个美国嫡长子,但却不小心就有了一个中国传人。而这位传人,也在随后的几十年演变成了除美国蒸弹器之外的另一个蒸弹分支,或者说是目前唯一一个幸存的蒸汽弹射分支。

这说明什么,说明洪秀全“天父天兄”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500

尽管后续我国航母的发展,没有采用来自“墨尔本号”的这套蒸弹系统,而是直接上了电弹路线,但这套系统上的相关设备也被极大地借鉴。

当然,这套蒸汽弹射系统目前到底在哪家公司或者设计院,乌鸦不知道,也不敢乱说。

但毫无疑问,作为一度能跟马伟明院士的电磁弹射相互竞标的蒸汽弹射器,这套系统必然是非常成熟的、和美军不相上下的成熟系统。

马院士的电磁弹射非常先进,实现了中国航母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的蒸汽弹射解决方案中,也有无数科技家和技术人员为之付出了无数青春和努力。

福建舰没有采用“蒸汽弹射”,对中国蒸汽弹射方案的技术人员固然是一种遗憾;但这种“不幸福”,在现在美军看来简直奢侈。就在中国蒸汽弹射成为备胎之时,美国人的蒸汽弹射系统直接“嘎了”!

3

咱们前面提到了美国C-13系统蒸汽弹射系统里,最为关键的巴伯尔·威尔考克斯公司。

自从美国去工业化之后,该公司的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道理很简单,大型工业设备和制造业都外迁了,巴伯尔·威尔考克斯公司的蒸汽锅炉各类业务线也慢慢地开始衰退。

2000年之后,该公司就因环保等原因破产重组过,后来母公司主营的都是电厂和环保项目。到了2022年,巴伯尔·威尔考克斯公司干脆将旗下的军工业务公司打包破产。为什么非得破产呢?该公司掌握的可是美国蒸汽弹射的核心技术啊。

最危险的情况下,现有的美国蒸汽弹射系统如果发生部件损坏,替换零件都没有地方找去。

500

但资本家哪里管这个,自从美国福特号选择电磁弹射之后,他们都20多年没有订单了!

我爱大清国,我怕这大清国完了,可大清国特么爱我吗?

所以,现在特朗普想要让后续航母恢复蒸汽弹射,最大的问题就是去工业化把美国蒸弹最重要生产商都“淘汰”掉了。队伍和生产线都没了,再想搞那只能重新再来。

有人可能要说,2020年刚解散的公司,工程师什么都还在,只要重新搞个厂房,恢复起来那不是分分钟。

但这事,真不好说。咱们举个最明显的例子,自从F22的生产线拆除之后,美国几次想重启该战斗机的生产,哪次成功了?

咱再举个更加生动的例子,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曾经支援过阿富汗游击队一种重要的防空武器“毒刺”(Stinger)导弹。这玩意在对付苏联雌鹿直升机时,曾经立下汗马功劳。

500

近年来,美国在计划重启“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线时,遭遇了一场大型尴尬打脸现场:这种曾在冷战中大放异彩、技术成熟的武器,竟然“造不出来了”。

问题并非出在设计过时,也不是资金短缺,而是美国本土制造业的严重萎缩与技术断层。

最近几十年,随着军工生产外包、供应链外移和传统工业基地的衰落,许多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已经从美国消失。

当军方下令恢复“毒刺”量产时,总承包商面临的窘境是:原本生产导引头冷却装置的小型工厂早已关闭;制造特定电路板的印制技术只存在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设备中,没准深圳都没有相关型号了;能加工高精度弹体接头的熟练技工,大多已退休或转行;甚至连某些特种焊料和密封材料的供应商,都已不复存在。

整条生产链像是被时间撕碎的拼图——图纸还在,但能读懂图纸的人和能执行工艺的厂子,都不见了。

更棘手的是,许多年轻工程师虽然精通现代数字化系统,却对“毒刺”所依赖的模拟电路、机械陀螺仪和老式红外寻标技术缺乏实操经验。他们看得懂参数,却不知道如何调校那些没有软件接口的硬件。

最终,总承包商找到了一位年近八旬的退休工程师,这老爷子是当年“毒刺”项目组的最后一位在世核心设计师,他还保存着一些手写笔记,脑子里还有生产工艺诀窍。

500

在他的指导下,团队才逐步重建了部分工艺流程。比如,如何用老式设备校准导引头灵敏度,如何在没有现代自动化的情况下确保弹体气动平衡。他还帮助培训了一批年轻技师,把那些“只可意会”的经验转化成可执行的操作规程。

生产终于缓慢重启,但还得需要“外包”——许多部件不得不交由海外代工,再运回美国进行最终组装与测试。

即便如此,产能也远低于预期。

这场风波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

一个国家可以保留武器的设计图纸,但如果失去了制造它的工业土壤和传承技艺的人,再先进的武器也会变成“纸上装备”。

而“毒刺”的重生之路,不像是复产,更像是一场对失落工业文明的艰难考古。

同理,我有点相信阿波罗计划中的登月火箭确实是再造不出来了。

500

掌擦出火星子了都

同样的道理,别看巴伯尔·威尔考克斯公司蒸汽弹射军工团队解散不久。但拆除一座大楼很容易,再建却很难。

可见的未来,不管懂王怎么“外行指导内行”、或者美海军怎么在电磁弹射或者是蒸汽弹射里做选择,美国航母都将面临一段极其尴尬的“迷茫期”。

目前福特号的电磁弹射有重大隐患,东大003你都比不过了,之后004、005你怎么追;另一方面,就算是想开倒车重新回到蒸汽弹射……对不起,难度绝对高于复产“毒刺”,跟重新生产F22的难度比也只大不小。

放眼望全球,全球目前十几艘航母、准航母里,使用蒸汽弹射的都是美国C13系统,其它除了极少数电磁弹射,都是滑跃或者垂直起降。

500

随着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军工业务的破产剥离,再组建一个新弹射器生产线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当然,为了维护现有的蒸汽弹射,美国海军还留了一些零件和维护团队,但维修和生产根本不是一回事,能勉强维持美军现役蒸弹航母的基本运行就不错啦。

尾声

现在如果美国重启蒸汽弹射生产线,弄不好又是一个美国军工集团标准的“慢吞吞干活分钱”的项目,有没有利于舰队不好说,有利于专员是肯定的。

而如果想要换方案,那唯一的另外一把“屠龙刀”,在中国手里,咱们可能是用不上了,但不等于会轻易给予急需的美国人。

哦对了,你美国的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没了,但是我中国有啊。

500

500

500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巴威公司),是成立于1986年的中美合资企业,在全部回购美方股权后于2018年3月工商注册为全国有企业。

美国人如果有意愿,可以来石景山谈谈。

500

考资料:

航空知识:《航母蒸汽弹射有多难?诞生比航母还早,能造的国家屈指可数》

装甲铲史官:《中国航母弹射起步,美国网友质疑抄袭,美国当年也抄大英作业》

大伊万频道:《中国领先让美国绝望?特朗普:终止电磁弹射研发,恢复蒸汽弹射!美国海军加速落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