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胜选,中国的土殖们又觉得自己行了
文 | 延观风
10月26日,阿根廷举行中期议会选举,总统米莱所属的自由前进运动党获得超过40%的全国选票,较选取前增加了13个参议院席位、48个众议院席位,从原来的议会极少数党一跃成为超过三分之一议席的可观力量,反对党无法再用议会法案掣肘米莱的行政措施。
米莱的胜利是“米莱主义”的胜利吗?
米莱的胜选非常出乎各方意料。4月,米莱宣布放弃汇率管制,放任比索汇率自由浮动,随后比索对美元汇率一路暴跌。即使10月初美国财政部拿出真金白银支撑比索,比索依然一路下跌。10月26日米莱胜选引发股债汇短暂狂欢后,到现在比索的回弹幅度已大部分吐出。


经济上的风雨飘摇,中期选举的前哨站也并不顺利。9月,米莱的政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地方选举中,以13个百分点的得票率惨败于庇隆主义政党,给10月的中期大选蒙上了阴影。米莱执政联盟都没想到能在中选翻盘,这场胜利让米莱本人都感到了惊喜,在酒店胜利集会时引吭一曲《我是迷失世界的国王》。
胜选很意外,但胜选后国内网络的反应并不意外。比索暴跌时销声匿迹的生物马上出来团建,欢庆文明的胜利、阿根廷老百姓的“觉醒”。


土殖的问题不在殖而在土,他们永远用臆想的理念进行辩论,截取自己想看到的事实,大多数没有查找完整事实的能力和勇气。如果我们从近到远复盘一下米莱胜选中的诸多事实,就很容易发现米莱的胜利不是他本人和施政理念的胜利,更不是阿根廷的胜利,只能是特朗普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10月初,阿根廷央行抛售美元储备稳定比索币值(这非常不哈耶克,后面细说),但储备眼见就要见底,天降伟人、保守国际的领袖特朗普大统领果断发话:选!选举的钱我来出!
10月9日,美财长贝森特会见阿根廷经济部长,直接和阿根廷央行达成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要知道,一般两国货币互换协议都是央行之间达成,懂王的这一安排相当于拿出美国纳税人缴纳的200亿美元税款购买阿根廷比索。于是出现了语文和经济学意义上都很非常罕见的抽象组合:美国财政部狂抛美元维持阿根廷比索的汇率。

同时,特朗普政府还推动美国银行界为阿根廷额外提供200亿美元的融资援助。这400亿美元完全可以算作米莱的中期选举经费,2024年美国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贵的大选,但两党总共才花了159亿美元。而且,此时美国处于持续的政府停摆,大量美国公务员拿不到薪水、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停止运转,懂王经还能豪掷400亿帮助国际兄弟打选战。美利坚,请等等你的人民,好多美国人民还在吃草啊!
懂王还表示:除了米莱我们谁都不认!10月15日,特朗普紧急邀请米莱访美,公开声称:如果米莱输了中期选举,我们就不会对阿根廷这么大方了。奉劝阿根廷人民耗子尾汁、好好反思,深刻认识到米莱任职期间取得的伟大成就,帮他赢下中期选举,我们再谈怎么帮助阿根廷。


在美国撒币、站台又威胁的组合拳下,米莱获胜不应该成为新闻,不获胜才会成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国内新闻学大手发力,把镜头聚焦在阿根廷国内,描述了一个阿根廷人幡然悔悟,继续信任米莱伟大改革的神奇故事。但事件的全貌却是,美国财政部的凯恩斯大手呵护住了阿根廷的哈耶克老脸,涨了特朗普的大脸、乐了米莱的小脸,唯独阿根廷人民自己,和米莱胜选的故事没什么关系。


当然,商人特朗普不做亏本的买卖。米莱胜选后的美国在阿根廷债市上赚了“不少钱”,但相比400亿美元的投入恐怕远远难以回本,尤其考虑到这两天美国财政部买进的比索又又又又跌了。但对于懂王和他的朋友们可就不是这样的盈亏关系了,毕竟,美国纳税人的钱属于全体美国人民,只不过懂王拥有美国财政部24小时的使用权而已。

细数米莱的“成绩单”
视角拉远,来给米莱执政半程的经济政策成就做个分析。作为声称彻底实行哈耶克的反左派斗士,在国内某些人眼里,米莱的一切都是带有光环的。如果没有实际成就,造谣也要帮他编出成就。比如下面这个发布于今年4月15日的答案,就非常集中地代表了米莱拥趸的经济学功底,或造谣能力。

先说通胀。阿根廷是个没事就100%以上通胀率的国家,在经济学界乃至键政圈都成为了一种常识。米莱上台的重要口号之一就是削减通胀,当然这一领域也常常被视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长项,别管休克的时候死了多少普通老百姓,你就说通胀数据降没降下来吧。
吹嘘米莱将通胀从143%压到3%,似乎真的是哈耶克魔法的神话,但事实如何呢?这个答案能在两个逗号的篇幅里犯4个事实性错误,令人笑掉大牙。
通胀降到2.7%,看起来是一个美联储都没法达到的货币政策契机。但自由派不会告诉你的是,这个2.7%是环比!是环比!是环比!按同比算,今年4月阿根廷的通胀率是**的47.3%!
(请原谅笔者的情绪激动,因为笔者无法想象拿经济数据说事的人可以无知或无耻到同比环比都敢混淆)


当然,这也是他们从英文媒体那里拾得的牙慧,随便一搜路透社对阿根廷通胀的报道,它会先告诉你“阿根廷9月通胀率可能升至2.1%”,然后过了好几段,又“客观公正”地报道“其实同比年率是31.8%”。但路透社好歹还说了同比的数据,远远比国内土殖“经济学者”要面子得多。
然后,阿根廷通胀的峰值不是24年10月的143%(虽然那个月的实际数据是193%),而是24年4月的292%。这位“经济学家”没告诉你的另一个事情是,米莱23年12月就职,24年的通胀狂飙完完全全发生在米莱任期内,是米莱激进汇率贬值、狂砍公共服务等政策的恶果。当然他们会说,问题是左翼执政时埋下的——新闻学的裁剪功夫远远强于经济学功底。

从上图不难看出,在阿根廷这个奇葩国家,每个月同比30%多的通胀率是常态水平,米莱一顿操作猛如虎,让国民连吃近1年的100%以上通胀,最后也只让通胀数据回到了阿根廷的日常水平。不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物价在130%的基础上增长30%的幅度,远远比不上400%基础上再增长30%。
而且,阿根廷的CPI统计权重中,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水电燃气)的比重很低,狂砍福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没有充分体现在物价中。阿根廷本地研究显示,阿根廷工薪阶层的实际工资在米莱狂欢中缩水了三分之一。国内自由派鼓吹米莱的哈耶克奇迹时,普通阿根廷人的生活正在越来越艰难。


再说“24年比索升值”,更是对阿根廷的汇率制度一点了解都没有。从米莱23年12月就职到今年4月宣布放开比索自由浮动,阿根廷一直沿用严格的汇率管制制度,包括强制出口商结汇、限制个人购汇等等(是不是有点眼熟?),严格控制汇率贬值速度。最简单的原理:如果不是管制汇率,米莱怎么能在就职后一纸行政命令就把比索精准贬值50%?2024年阿根廷比索的强势表现,是在凯恩斯大手的托举下实现的,和哈耶克魔法什么关系都没有。

再放一遍这张汇率图,今年4月前近乎直线的汇率走势必然是政府强力干预的结果,下面与之对比的是“不自由的”人民币和美元汇率走势。高举哈耶克的大旗,偷偷搞凯恩斯的卑劣政策,取得的成绩还要往哈耶克脸上贴金,中文里,我们一般管这种行为叫做“又当又立”。


就在这位“经济学家”尬吹比索强势的4月,米莱放开比索管制,随后阿根廷汇率一路狂泻,国内资本加速外流,国际资本则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割资产,这一幕才是正经的哈耶克味儿嘛!
米莱又当又立的案例不止一例。还会有国内自由派告诉你,在米莱的英明领导下,现在阿根廷贫困率降到了38.1%,比23年底米莱就任时的41.7%还要低,阿根廷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啦!
还是先看长期数据:2024年上半年阿根廷贫困率上升至52.9%,这当然是休克疗法的“功劳”。而为什么1年来贫困率又大幅下降了呢?因为米莱背叛了至圣先师哈耶克,竟然偷偷给发穷人补贴!儿童补助等社会福利大幅增长,暂时改善了一些家庭的财务状况,可以被视为选举之前米莱政府的买票行为。


再来个彩蛋,土殖们格外相信自由市场中官员没有权力腐败,新自由主义的信徒都是无瑕圣人,实际上裁减公务员体系省下的公帑最终还是要给当权的新自圣人进贡上来。8月,阿根廷总统办公室主任突然被爆出受贿丑闻,而这位办公室主任“恰巧”是米莱举贤不避亲、取消亲属任公职限制后捧上政坛的亲妹妹。不过嘛,自由派的贪污腐败怎么能算贪污腐败呢?献金、政治捐赠、市场交易,随你们怎么叫好了。

中文互联网上有一种叙事,中国大量购买廉价牛肉、大豆等农产品支撑了米莱的经济表现。这种叙事的中国进口增长部分大致符合现实,但农产品顺差并不能解决阿根廷国内的贫富分化、公共服务体系崩坏问题,支撑不了阿根廷经济的快速滑落。而在“阿根廷经济撑住了”的前提下讨论任何逻辑,就落入了自由派编织的虚假信息陷阱。
一路看下来,米莱执政2年的所谓“辉煌成就”,其一来自国内土殖不要脸的造谣式吹捧,其二来自米莱本人打着右灯往左转的成果。不需要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不需要懂西班牙语,只要会一点点英语(甚至可以用翻译器代劳)和基础的财经常识,就能认清米莱、以及他背后的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造就了何等的一地鸡毛。看来鼓励我们多学英语出去看看的土殖,他们自己是真的一点没学啊!
阿根廷,我为你哭泣
虽然笔者强烈批判米莱的新自由主义表演和休克式政策,但不代表笔者认为左翼庇隆主义能给阿根廷带来什么彻底改变。对于拉美乃至全球小国而言,决定其经济好坏的唯一因素是美国愿意赏给他们多少全球体系的残渣。即使是残羹冷炙,对于小国来说也足够总体过上还不错的日子了(小国内部怎么分配另说)。所谓的“右派更擅长搞经济”,其实是国际反共头子的美国只愿给右派政府撒狗粮的表面现象。
这个浅显的道理并没有得到经济界观察者的正确认识。他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小国的经济理念、路线和政策,仿佛这些真的能决定本国经济走向。阿西莫格鲁等投机学者喜笑颜开地把它们当作回归模型中的数据点,声称如果不践行新自由主义私有产权神圣等理念,就会变成“失败”国家。

显然阿西莫格鲁们不敢真正地把历史因素全面纳入模型的控制变量。皮大帅上台后智利经济变好(看起来变好),究竟因为新自神教之伟力,还是因为美国取消了一系列无理制裁和打压铜价的措施?
(拜皮大帅所赐,智利在简中互联网上广受吹捧,“南美唯一发达国家”、“跨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满坑满谷。但即使国际铜价不断上涨硬往智利嘴里喂饭,智利仍然是拉美公共服务最差又最贵的国家。当然又差又贵的公共服务可以产生大量消费和GDP,“帮助”智利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波兰的顺利转型和俄罗斯的一落千丈,是因为波兰更早更彻底拥抱了先进的制度,还是因为美国给了波兰360亿美元援助输血(90年代的美元哦)?

米莱这次胜选,究竟是新自政策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还是特朗普大手一挥400亿美元救助里根同担好兄弟的伟大功劳?(这下忠孝难两全了)
遮掩掉每一段历史中的后半部分,计量模型自然会让前者显得科学理性、无懈可击,让论文作者在西方体系中吃香喝辣,在跪拜西方的人群心目中登神。至于这套神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解释力指导力,他们把头插进沙子里,不愿也不敢关心。
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倘若把韩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处境和朝鲜互换,日本和古巴互换,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和伊朗互换,“好制度”也不可能让这些国家屹立不倒,只会比所谓的“坏制度”国家更迅速地陷入经济社会的彻底崩溃。
当然,也根本不需要苛求“好制度”国家接受如此严峻的制裁封锁考验。总有人用“美国的盟友富裕、苏联的盟友贫穷”一套逻辑论证制度的好坏,因为和美国及其盟友一样,从不把小国当国家、小国人当人。经互会国家上限没有美西方高,但下限全部保持在当时人类社会的中高水平。菲律宾、海地、利比里亚等没有下限的奇葩小国,可都是资本主义的拥趸、美国盛赞的好榜样,难道是“美国和资本主义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些国家执行坏了”?
事实上,阿西莫格鲁还真就用这套说辞给自己的好制度坏制度理论打补丁。他们声称,包容性制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和西方类似的制度条文,而是要满足“适当的民主和适当的集权”(你搁这做菜呢?)、“机会公平、竞争公平”“腐败水平很低,政府不掠夺民众和企业家财富”等等条件。先射箭再画靶,话都让你说完了,完全就是“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是发达国家”的循环论证。
美西方国家的制度需要极高昂的经济成本维系“包容性”的表象,支付这些成本必须依靠在其他国家建立攫取性制度。所以我们看到,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国家根本没有选择自己制度好坏的资格,即使他们想要摆脱被强加的攫取性制度、建立为本国人谋福的制度,也会遭到外部力量的强力打断。在这种情况下,大谈包容性制度的成功,纯粹是为了给从殖民时代开始的掠夺涂脂抹粉。

所谓包容性制度国家的成功,根本上应该归功于1500年代开始他们暴力上的优越,获得了攫取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权力。很多小国如果想跳出中等收入上限的魔咒,只能等待美国霸权在本区域内的退出。对于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等待甚至要更为漫长,作为门罗主义的后花园,拉美将是美国影响最晚消退的地区。

之前知乎等平台一直有话题是“为什么国内媒体不报道阿根廷了?”,类似的话题土殖们能搞出一个系列,逻辑无外乎是说因为这些地方好起来了所以国内不敢报道了。事实是,首先官媒对阿根廷新闻的正常报道从没停止过,只不过土殖口中所谓的“报道”,是把事实裁剪得所剩不比他们的良心更多,以此引发颅内高潮的传播物。他们根本不关心米莱究竟施行了什么样的政策、经济数据到底什么走势,更不关心阿根廷人民过的好不好,他们只关心米莱这个符号能不能让他们爽或者攫取利益。

在现在的国际秩序下,无人关心才是小国命运的常态。阿根廷以其疯狂的左右摇摆和奇葩的经济实践,用自残的方式给自己在国际社会上争取了一些曝光度,但这一定不是阿根廷人民所期望的名声。如果哪天霸权主义真能够忘记折腾利用这些小国,他们可以自己探索道路、建设国家,变成一个没有故事的无聊王国,可能才是他们最好的处境吧。


 
						
 新潮沉思录官方账号
新潮沉思录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