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船”之喻,不好翻译!

新华社10月30日晚发表短评《第一观察 | “大船”之喻饱含深意》:“大船”之喻,宣示同舟共济的胸怀,展现破浪前行的定力,彰显扬帆致远的眼光,生动形象,饱含深意。

我方谈中美关系,常常借用“大船/航海”隐喻,每次也都成为外媒报道的焦点:

面对风浪和挑战,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In the face of winds, waves and challenges, we should stay the right course, navigate through the complex landscape, and ensure the steady sailing forward of the giant ship of China-U.S. relations. (官方译文)

不难看出,官方译文在兼顾语义(meaning)顺达的同时,也尽力留下中文里的隐喻意象(imagery):风浪、方向、驾驭、大船、平稳前行。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察觉到英译里有一点“小小的违和感”:在一片“nautical metaphors(航海隐喻)”的汪洋中,突然冒出一个“landscape”,虽不妨碍理解,却像浪花里冒出座小山,意象上多少显得有点突兀。

读者要注意,“navigate the landscape”是谈地缘政治时特别常用的英文地道表达。参见《朗文词典》释义:

the political/social landscape: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which a particular activity takes place

以”navigate the landscape”来表达“驾驭住大局(the general situation)”在语义上是贴切的。另外,实践中还常用“the evolving international landscape”来翻译“国际风云变幻”,是以“地貌形态多样”替换“风云变幻”意象,一般不直接翻译成读来有点滑稽的“global winds and clouds”。

一位美国外籍专家说,虽然此处隐喻形象有一点点突兀,但反倒是这句“navigate the landscape”是最自然的英文,其他部分都是中国常用的特色隐喻。

想起傅雷先生曾感叹隐喻难译:

况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é殊难彼此融洽交流。同为métaphore,一经翻译,意义即已晦涩,遑论情趣。不若西欧文字彼此同源,比喻典故大半一致。(《傅雷谈翻译》)

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各有精彩,各自习惯的“imagery”一旦直译,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忍俊不禁。诸位是否也有同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