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在为过去的内外政策,付出惨重代价

2025年,是印度各领域深层危机总爆发的年份,让世界看到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真实的状况。

在军事上印度是南亚霸主,几十年来一直是碾压邻近国家,甚至还并吞了锡金。

2025年,这个昔日的霸主跌下神坛。

5月爆发了印巴空战,持续时间仅90分钟,却让整个南亚地缘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00

双方出动上百架战机,巴基斯坦使用歼- 10CE 战斗机搭载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爱立眼” 预警机、地面雷达和加密数据链实现了世界空战史首次体系化、超视距攻击模式。

巴基斯坦战机在双方相距160公里的距离时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完成了锁定和发射,击落了 7 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 3 架法国阵风战机。这是阵风第一次在实战中被击落,法国军方后来证实了此事。

在冲突爆发期间,巴军网络部队控制了印度空军三颗卫星,不仅切断了印军的通信链路,并且还瘫痪了印度铁路、航空、银行和电网等网络基础设施。

巴基斯坦已经建立了一套融合导航卫星、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和网络司令部的一体化多域作战体系。

这场胜利超出了战术层面,巴基斯坦从被动防御者变成了主动威慑者。战后沙特主动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

经济层面,印度同样遭遇从来未遇到过的困境。

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就开始彻底与中国划清界限,倒向美国。

500

当时印度的决绝是现代国家少见的,取消了中印航班;将中国的社交平台全数停止;对中资企业痛下杀手;减少签证;与西方在中印边界军演,好像是要老死不相往来。

政治上倒向美国,加入专门针对中国的四国机制,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内部唱反调,破坏组织程序和发展路径。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都是世界南方阵营的主要国家,印度的行为使得其失去了在南方国家的信誉和威望。

印巴空战的结果让特朗普认为印度实力太弱,担当不起干扰中国的任务,转向与巴基斯坦建立良好的关系。

7月,特朗普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美印关系跌入深渊。《印度时报》称,这是“美国自197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转向”。

印度储备银行7月下旬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仅为3500万美元,同比暴跌98%。2024-2025财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额仅为9.49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的100亿美元出现断崖式下跌。

500

2025年,印度股市的外国投资者已经撤出超过170亿美元的资金,降至多年来低点,与2023年外国资金净流入达200亿美元形成鲜明反差。

西方国家在大步撤出印度。

2022年,美国《国会山报》称,美国希望借助印度崛起“遏制中国影响力”。 美印启动“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苹果、美光等美国企业宣布在印度建厂。 印度政府承诺税收减免和补贴,试图复制中国的发展路径。

几年过去,资本的热情很快被现实浇灭。印度政策朝令夕改稳定性极差;基础设施落后停电停产是常有的事;劳动力效率堪忧,印度工人技能水平低,同一工序所需人力是中国的两倍;公路货运效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港口拥堵成常态,这些都抵消了人力成本便宜的优势。

更令人头痛的是印度上上下下都将外资看成肥肉,都要从企业挖一些油水,甚至可以改动法律进行抢夺。

可口可乐在印度几进几出,因环境罚单、配方公开要求等问题前后花费了40亿美元;小米、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均收到过“突击查税”通知,甚至被勒令缴纳天价罚款。

500

印度本土企业则因为中印关系中断,大量设备和配件出现供应问题,需要的中方技术人员因为签证问题也去不了印度。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更是机械设备和配件最大供应商,不与中国合作,印度的制造业没有办法发展。

这些因素导致印度外资大量流失,落下个一地鸡毛。

中美六年的贸易战反而更加突显了中国供应链的优势,2025年1—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

第8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至10日在上海举办,计有138个国家与地区、4108家企业参展,美企参展面积连续7年维持第一。

中美一边贸易战,美企却一直在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太大了,同时也是世界最具潜力的市场,他们无法放弃。

9月19日,特朗普签署法令,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特朗普宣称,此举旨在确保美国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

500

由于超过70%的H-1B签证持有者来自印度,特朗普出台的新政策将冲击印度价值2800亿美元的科技服务业,威胁其业务外包模式,印度再遭猛击,这相当于“给美印关系的棺材钉上一颗大钉子”。

这些年,中国在与美国贸易战、科技战,打得不亦乐乎。印度一边倒地倒向美国,成为美国在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帮手,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实力的强大。

30日,特朗普离开韩国,在飞机上对中美元首会晤打了12分的高分。西方媒体都认为特朗普只有抵抗的份了。

500

印度彻底得罪了中国,现在又被西方抛弃。莫迪政府曾宣称要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5%,但这一比例反而从2014年的18%降至目前14.3%,不升反降。

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进入自动化生产模式,印度原始的手工作坊还要养活大批底层民众,连RCEP都不敢加入,差距在继续扩大。

印度在为这些年的错误政策付出代价,一味在阵营间横跳意图得到最大的利益,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