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立大功了!中国意外拿下重磅成果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个坏土豆

李小意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坏土豆不哭
陪我的国一起复兴
先说结论:人民币最大的困境,就是我们无法突破两个依赖,一个是对中国本土贸易的依赖;另一个是无法突破对低价值低纬度商品的依赖。
其实人民币很早就开始在搞国际化了,但十几年过去了,大头仍停留在结算大宗商品这块。
像什么买石油啊、买铁矿石啊、买大豆啊之类。
并且这类结算基本上都是围绕我们本土进出口的一个需求去做的。
就我们要先明白三个问题啊:第一,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虽然大宗商品的交易量很大,但波动性和替代性非常强,属于比较低端比较低纬度的那种,价值极不稳定。
第二、所谓国际结算货币,不是说围绕中国本土结算就行了,你必须要达到那种除了中国,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像马来西亚和越南、泰国和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他们的贸易,也要使用人民币来结算的地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贸易结算只是它很小的一部分职能,更多的还是要成为全球交易的计价标准、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以及各国央行所信赖的储备货币。
所以说过去十多年,咱们人民币的国际化一直在门口打转,没有做到真正的登堂入室。
但安世中国这一套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连招,意外地把局面给打开了。
它将通过三个层面的跃迁推动人民币成为集贸易结算、计价标准、融资工具、储备货币于一体的完全意义上的国际通用货币。
第一层跃迁的关键在于,欧洲汽车厂商获取人民币的方式。
那安世中国要求他们用人民币买芯片,汽车巨头们是不是就得满世界的筹集人民币?
对于像BBA这种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品牌效应很强大的汽车巨头来说没啥大问题,因为只要他们的产品力足够优秀,就能从中国消费者手里源源不断地赚取人民币。
但问题是,欧洲汽车厂商除了德系车在中国能赚到钱外,别的品牌基本都不行了。
而且即便是德系车,也面临着我们国产车的挤压,钱还是能赚,但赚的钱肯定越来越少了。
所以他们就得想别的办法来获取人民币,而最简单的路径就是融资。
一种是本地融资,让他们从中国本土银行或外资银行的中国分行获取人民币贷款。或者干脆由跨国企业在中国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也就是俗称的熊猫债,让散户或其他投资机构买,这不仅能低成本融到大量人民币,更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表明它们深度融入中国金融体系的决心,并接受人民币的融资和定价。
还有种办法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外源性的人民币,比如说在香港这个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让它们从全球投资者手中募集人民币资金,用于支持其全球业务中的人民币支付需求,同时还能进一步稳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再比如跟商业银行或其它国家的央行签货币互换协议,我按照汇率把手里的美元或欧元给你,你把你储备的人民币给我。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汽车巨头们获取人民币的方式,就从单纯的货币兑换,转变成对市场运营和金融手段的一种依赖了。
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这些巨头眼里,不再仅仅是一种支付的工具,它开始具备融资和储存价值的功能了。
这个是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从低纬到高维突破的根本性转变。
而随着欧洲车企对人民币需求大增,那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开始第二层跃迁,也就是以汽车制造为突破口,向全球的整个高端工业领域进行渗透。
汽车工业特别是欧洲的汽车工业,长期顶着高端工业皇冠的名头。
他们一旦对人民币产生依赖,那必然在全世界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示范效应和穿透力。
你看啊以前美元一直被当做全球高端制造业和精密工业的默认计价货币,像什么光刻机啊、精密机床啊、大飞机啊,都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
现在人民币杀进来了,打破了这种心理垄断,这不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
人民币不仅适用于买卖大豆铁矿和石油,也同样适用于结算拥有上万个零部件的精密汽车、高端芯片,甚至是技术专利,这背后体现的是货币信用的阶级跃升。
而且汽车是人类第一大制造业门类,像大众、宝马、奔驰这样的整车品牌商,他们生产线的上游还涉及到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供应商。
比如说德国的变速箱厂、日本的轴承厂、法国的特种钢生产厂。
这些供应商的营收,全靠整车品牌商的订单来盘活,这就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当宝马大众等整车品牌商接受人民币结算后,它会倒逼其成千上万家各级供应商都必须具备处理人民币业务的能力。像这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机制,其渗透深度和广度是传统贸易无法比拟的。
人民币将顺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毛细血管,渗透到全球高端制造业的每一个角落。
最重要的是,货币国际化的本质在于信用,而最强的信用则来自于,它能不能随时购买到最硬核的资产。
这里说的硬核资产不单单是黄金古董之类的保值物,还包括工业品。
当人民币能够与全人类最精密、最高端的制造业直接挂钩时,它就相当于在全球市场中为自己树立起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价值锚。
到时候,不管是国际资本、金融机构,还是普通的投资者、消费者,甚至是各国央行:都会意识到持有人民币,可以直接换取全球最顶尖的工业品和技术,这将极大地增强人民币的内在价值和国际信誉,简直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当人民币深度嵌入全球汽车、高端制造这些产业链后,它的第三个跃迁就要启动了。
这条始于汽车工厂的货币变革,兴于高端制造的大面积渗透,盛于计价尺度的和储备价值的国际化之路,最终会把人民币托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不依赖于本土贸易,绝对独立、绝对保值的世界通用货币。
在高端工业领域,人民币不仅是支付工具,更会成为合同计价、资产定价和跨国融资的基准。
所以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整车品牌商与位于东京的供应商签订以人民币计价的零件采购合同;
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伦敦,出现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宝马公司债券;
从首尔到法兰克福再到孟买的全球投资者,纷纷用人民币购买全球各大上市企业的股票。
走到这一步,就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打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圈了。
当然,最核心的一步是催生第三方交易,这个是完全国际化最显著的标志。也就是从事交易的两家跨国公司都不是中国企业,也不做跟中国相关的生意,但彼此之间仍用人民币结算,比如德国的钢企用人民币向巴西的矿企买铁矿石。
只要全世界的产业链都充满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自然会催生出用人民币进行第三方贸易、离岸投资和金融对冲的庞大需求。
到了那一天,人民币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对中国本土贸易的依赖,开始了自己的全球独立旅行。
而最终这一切将夯实人民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各国央行为什么愿意持有一种外国货币?因为它要足够稳定、流动性好,并且能买到好东西。
一个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紧密捆绑的人民币,恰恰同时满足了这三点:
稳定性来自中国背后的硬核工业品,流动性来自庞大的产业链交易,而它所能投资的对象,也从中国国债扩展到了全球顶尖企业的人民币资产。
至此,人民币将从一个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演变为真正的全球计价货币、产业链融资货币和受各国央行信赖的储备货币,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
所以回头看安世中国要求欧洲汽车巨头,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件事,它早已超越了个别企业的商业选择。这是一场由国家意志贯彻、市场力量驱动、投资者理智选择的货币换锚革命。
它始于一个芯片订单,推动欧洲巨头们去构建人民币资金池,进而将人民币带入全球高端工业的血脉,最终目的是将人民币推上世界货币舞台的中央。
这不再是中国单方面在推着人民币“走出去”!
而是全球顶尖的商业力量,为了自身的效率和安全,主动地把人民币“请进来”。
变革,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拭目以待。


 
						
 坏土豆官方账号
坏土豆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