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王虹:两天横扫两大数学顶奖,127页论文破解世界难题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当2025年塞勒姆奖获奖名单揭晓,90后广西籍数学家王虹的名字再次闪耀国际数学界。这个被誉为"菲尔兹奖风向标"的荣誉,与前一日斩获的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金奖一起,让她在短短48小时内实现了国际顶级数学奖项的"双丰收",成为全球数学领域焦点人物。

1991年,王虹出生于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的普通家庭,这份来自山水甲天下之地的灵气,在她日后的学术道路上逐渐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气。2008年考入北京大学后,王虹从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跨界转入数学科学学院,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实则开启了她与数学的深度羁绊。本科毕业后,她远赴法国深造,同时拿下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工程师学位与巴黎第十一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一步步搭建起横跨中、法、美三国的学术视野。

如今,作为法国高等研究所(IHES)终身教授的王虹,已创下该机构的历史纪录——成为IHES成立以来首位女性终身教授,也是数学领域第14位终身教授。而在这13位前辈中,有8位曾荣获菲尔兹奖,这份沉甸甸的学术传承,更凸显了王虹这份任命的分量。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到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再到跻身国际顶尖研究机构核心团队,她的职业轨迹始终朝着数学研究的顶峰攀登。

王虹的获奖并非偶然,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领域的深耕细作,让她早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者。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等国际顶级期刊,2022年获得的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更是对她女性数学家身份的高度认可——该奖项纪念的是首位菲尔兹奖女性得主,而王虹正以同样的执着续写着女性在数学领域的辉煌。

今年2月,王虹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书亚·扎尔合作完成的127页论文,成为破解困扰数学界多年的挂谷猜想的关键。这个涉及几何测度论的经典难题,自提出以来便让无数数学家望而却步,而王虹团队通过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为该猜想的证明画上了圆满句号,这项成果也成为她此次斩获塞勒姆奖的核心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塞勒姆奖的权威性早已得到业界公认。自1968年设立以来,56位获奖者中诞生了10位菲尔兹奖得主,其"风向标"地位无可撼动。而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金奖同样分量十足,这个由丘成桐发起、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奖项,与菲尔兹奖一样限定45岁以下学者,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两大奖项的加持,让王虹成为数学界最受期待的新星。

500

今年6月,王虹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时,现场座无虚席的盛况成为一段佳话。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韦东奕、田刚院士等学界大咖端坐第一排认真听讲,这场跨代际的学术交流,既是对王虹研究成果的认可,也彰显了中国数学界薪火相传的良好氛围。前塞勒姆奖与菲尔兹奖双得主陶哲轩第一时间发文祝贺,更让这场学术盛宴跨越了国界。

从广西小镇走出的女孩,到跻身国际数学前沿的领军者,王虹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在数学这个需要极致专注与持续付出的领域,她以127页论文的坚守破解百年难题,以两天连夺双奖的成就惊艳世界。对于年轻学者而言,她的跨界求学经历、深耕基础研究的定力、突破性别偏见的勇气,都成为最生动的榜样。

随着菲尔兹奖评选的临近,这位90后女数学家的未来更值得期待。但无论荣誉加身与否,王虹在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领域的探索,早已为数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她所代表的中国年轻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正让世界看到中国数学的崛起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