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之上,中国矿企如何打赢全球资源暗战?
在非洲赞比亚与刚果(金)交界处,一道绵延800公里的卢菲利亚弧线横贯大陆,这里便是全球战略资源命脉所系之地——加丹加铜钴矿带,出产全球25%的铜、80%的钴。Tenke Fungurume Mining(TFM)如心脏般跳动于矿带中央,它不仅是一座世界级铜钴矿,更悄然连缀起你手中的智能手机与街头驶过的新能源车。而掌控这座“世界原料仓库”的,是一家来自中国河南的企业——洛阳钼业。
随着新能源战略地位不断攀升,这片非洲腹地迅速成为大国博弈的暗战现场。今年2月,刚果(金)政府出台钴出口禁令,后又转为配额拉锯,明面看是为了扭转钴市场供应过剩导致的价格低迷,提升国家财政收入,背后却隐含着刚果(金)将其作为大国博弈 “筹码”,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意图。一场围绕“蓝色金属”的供应链风暴由此席卷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然而风暴的中心,却呈现出一种近乎矛盾的宁静:
TFM矿区的运转始终如常。爆破、开采、选冶流程持续不断,中刚员工依旧在足球场上奔跑,社区学校书声琅琅,矿区超市货架上的西红柿与黄瓜鲜亮饱满。一场横跨中非的高层协同会议,几分钟内便能通过钉钉搭建的MyLink平台悄然拉起,将全球团队的决策无缝衔接。
外有中国大型基建团队带来的机场、公路、铁路、水电基础设施,内有钉钉这样All in One的智能化数字平台处理来自全球各地纷繁复杂的信息流转。外界的惊涛骇浪,仿佛难以穿透这片矿区用技术和协同体系构建的稳定运行节奏。
“应对风险和挑战对于矿业公司是常态, 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考验着公司真正的成色。 ”洛阳钼业公关高级总监周星的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这份从容背后,是从一条产线扩展到五条产线,产能4年翻3倍的实力跃进,是MSCI ESG评级连续三年排名AA,居全球行业最领先地位的踏实笃定,也同样离不开像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平台所构建的全球协同韧性。2024年,TFM成为非洲首个通过国际铜标志最高标准认证的矿山,悄然改写着全球矿业治理的话语权。
当传统全球化叙事不断被质疑,在这个最需要耐力与韧性的行业里,一种新型的中国全球化公司正呼之欲出——它不依靠霸权开路,而以基础设施为锚,以高度数字化协同为基,以社区共赢为理念,在非洲的红土地上扎下深根。
沟通革命:拆掉全球协同的“巴别塔”
约一个会——如果没经历过,恐怕很难想到,这是一家跨国集团日常最痛苦,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一家90%营收在海外,70%员工为外籍,且海外员工分别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企业,这显然就变成了棘手的事情。去年,洛阳钼业数字化架构总监高原还对此深感困扰。要想召集一场有中国、巴西、非洲团队共同参与的会议,流程繁琐得令人却步。
“我们一般是先列出几个候选的时间段,通过邮件发给海外的团队。可能两天对方才会回复邮件,选择其中一个时间段,我们再根据对方的选择,协调这边的人员,都确认后才能回复敲定会议时间。可能接下来又要两天才能得到对方的第二次确认。一旦中间出现任何变化,就要再次反复协调,这个过程花费数天甚至一周都是常态。”
这是全球化企业典型的“巴别塔”困境:中国团队用微信,非洲团队用WhatsApp,欧美团队依赖Teams和Outlook,时差沟通渠道的割裂,使得正式协同只能依靠最传统、也最低效的电子邮件,毫无即时性和效率可言。
这座“巴别塔”不仅存在于沟通工具间,更存在于语言中。一封需要中方总部审批的法文采购清单,或一份来自巴西团队的葡语技术报告,都可能在翻译和等待中耗去宝贵的时间,让整个组织的反应速度变得迟缓。
转机的起点,在于引入一个统一的“数字底座”。2024年,洛钼与钉钉合作,打造了属于自身的全球化协同平台MyLink。其带来的最直观革命,便是将“约个会要一周”的协同时差,彻底拉平到了“分钟级”。
高原对钉钉“退后一步”的观感很好,合作过程中,钉钉愿意去做那个底层支持的角色,并没有一定要在界面上强调自己的Logo或IP,而用钉钉搭建出来的MyLink界面,也和国内外主流协作工具保持了一致,极尽可能地降低着全球员工的学习成本。
洛钼基于钉钉极其丰富的接口,将钉钉的日历系统与海外的会议系统做了集成,在钉钉中可以直接发起其他产品的会议,保留了大家使用海外会议系统的习惯,让后续在全球的推广都变得非常平顺。
如今,在MyLink上,组织一场跨洲会议变得如同在微信群里发起语音通话一样简单。创建会议,系统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各参与方的友好时间,一键发出邀请,链接便直达所有人。基于钉钉的底层能力,平台内置的实时翻译功能悄然拆除了语言隔阂——中方员工讲出中文,非洲同事就能看到即时的法语或英语字幕,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顺畅。
然而,比沟通效率的倍增更具颠覆性的,是一种让国人习以为常、却让海外同事感到震撼的“超级应用”体验:统一审批。
“我们把OA、财务、生产等不同业务系统的审批流全部集成到了MyLink这一个入口。”高原解释道:“这对我们来说很自然,但对海外同事的冲击非常大。”他们早已习惯了在不同系统间反复登录、切换,处理零散分散的待办事项。而当所有的审批通知——从请假申请到大额采购——都像微信消息一样,在一个聊天列表里集中出现、一键处理时,这种“All in One”的体验,让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数字化平台带来的极致便捷。
这不仅仅是节省了点击次数,更是从底层重构了全球协同的workflow。当信息流以统一、即时的方式汇聚,决策的路径被缩至最短,一种源于中国互联网生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效率”,开始注入这家传统矿业的全球血脉之中。
效率革命:自由竞争下的优胜者
沟通的壁垒被打破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浮现出来:在全球化的竞技场上,中国企业究竟靠什么站稳脚跟?答案和许多人想象中的“老乡抱团”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市场经济中最朴素的法则: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
说白了,中国的体系化出海,从自由市场和充分竞争的角度来说,基本算得上降维打击。
一个典型案例,在中方从美方接管TFM之初,矿区的门口摆着几台卡特彼勒的巨型挖掘机,这些挖掘机大概一台就要几百万美金,美国人用坏了零件,预计维修要花费设备原值90%的维修费,所以干脆就把机器报废了,堆在厂房门口,变成了工业展览品。
到了中国团队接手之后,硬是用新机成本的10%就把这几台重型挖掘机给修好了,这些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设备至今还在矿区服役。
中方做这些不仅仅是省下了巨额资金,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成本意识和务实哲学。而这种效率优势是系统性的。
在供应链上,差距更为显著。据内部资料显示,来自中国的矿山设备,其价格往往仅为欧美同类产品的50%至60%。更关键的是速度和灵活性:欧美厂商的供货周期动辄需要半年以上,而中国供应链可以将这一时间压缩到惊人的20余天。当海外设备出现故障,等待原厂工程师和配件可能需要三个月以上,而中方依托于全球布局的备件储备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意识,能将停机时间降至最低。
这一切,最终汇聚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经营数据:以TFM为例,美资时期所建产线(15k)以及围绕此建设的中区产线工艺相对简单,若矿石性质发生变化适应能力较弱,而由中方完全主导设计建设的东区产线工艺完整、简洁、高效,对应采选冶的C1成本要比之前低出约500美元/吨。一个更为宏大的“三年降本5亿美元” 计划,最终提前完成。这些不是在温室内达成的指标,而是在全球市场的真枪实弹中拼杀出的结果。
而钉钉这样All in One的数字化平台,扮演的正是将这种“硬核”效率进一步放大、并转化为体系化优势的“加速器”和“粘合剂”。它不仅仅是一个沟通工具,更是一个将中国式的高效运营模式固化和传承的载体。
例如,通过钉钉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宜搭,洛钼的IT部门甚至业务部门自身,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响应一线需求。非洲片区需要一个轻量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若按传统方式招标采购,耗时数月、花费数百万也不稀奇。而现在,IT人员可以快速调用现有模块进行修改和部署,一两个人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任务。
再比如矿业命脉所系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过去,各海外实体的HSE数据上报长期依赖邮件和Excel表格。每个矿区独立报送,导致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响应缓慢。总部团队可能光是人工汇总和校对来自不同矿区的Excel,都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进一步拼凑出一份全球安全风险全景图。这种滞后性使得应急响应和决策效率大打折扣,安全隐患如同散落在各地的未拼合拼图,难以被及时发现。
而在MyLink接入AI表格之后。洛钼将HSE管理流程彻底重构。AI能力被深度植入业务流程:系统可以从现场上传的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收集潜在的生产隐患,自动识别、分类隐患类型,有必要的话还会自动向管理层上报。
高原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但由于钉钉的低代码平台和AI表格,将开发上手的门槛大幅降低了,所以大量实践下沉到了一线,都是业务人员自己进行的开发。洛钼内部的IT部门,开始逐渐从一个专业执行操作部门,转型为一个知识部门,以前很多事情必须IT才能做,现在变成了IT告诉你怎么去做。
这种“让业务自己动手”的赋能模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将中国企业特有的“敏捷”和“灵活”基因,深度编码到了全球管理的肌体之中。
这场“效率革命”的本质,是中国企业将自身在庞大内需市场中淬炼出的极致成本控制能力、快速响应的供应链韧性以及敏捷迭代的创新文化,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标准化和输出。它不是在争夺一个固定的蛋糕,而是通过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将蛋糕做得更大,也正因如此,它的胜出是一种自由竞争下的必然。
文化融合:从“特权高尔夫”到“共建篮球场”
如果说效率革命展现的是中国模式的“硬实力”,那么如何在多元文化的非洲腹地构建认同与信任,则考验着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在这里,洛阳钼业推动的,是一场静默却深刻的管理哲学变革——从建立“特权飞地”转向打造“共建社区”。
这种变革最具象征意义的体现,莫过于矿区生活设施的根本性转变。
在美资管理时期,矿区呈现的是一种清晰的“阶层隔离”。少数欧美高管享有专属的飞机、高尔夫球场和露天游泳池,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区域同当地员工严格分离,形成了一个精致而封闭的“特权飞地”。这种模式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高墙,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外籍与本地员工隔离开来。
中方接管后,率先拆除了这些象征特权的设施。废弃了高尔夫球场和露天泳池,改建新建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房,中国特色台球、棋牌、KTV一应俱全。中华民族的种地天赋也开始发威,矿区的员工宿舍边上,甚至被开辟出了一块100亩的菜园,青菜、玉米、胡萝卜、黄瓜、西红柿、菠菜、香菜、百香果应有尽有,边上甚至挖了个鱼塘,配上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宿舍楼下甚至有天朝小区必备“运动器材”,谁看了都得说还得是中国。
自建成以来,TFM已累计支出 2.97亿美元用于社区项目。因开矿而被安置的新村,成了当地最好的居民区,有学校,有诊所,有自来水洗衣服洗澡,还有稳定的供电系统。
这些基建设施,也都是中国施工队去帮助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中方管理层——从高层到大量中基层员工——与本地员工在同一个园区生活,在同一个球场运动,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一种基于普惠、共享与平等的新管理文化,开始取代过去的“特权型”文化。
这场文化融合的背后,数字化平台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角色。统一协同平台和实时翻译功能,在操作层面极大地促进了跨文化团队的透明沟通。
有时候信任的构建,都是藏在细节里。举个例子,以前大家开会,经常说着说着可能用上了中文。但是旁边的外国同事难免心里会打鼓,即使不会影响工作,但“蒙在鼓里”的感觉并不舒服,无形中就形成了隔阂。
但钉钉上线之后,每个人都能在开会时得到实时的翻译,聊天记录也能得到完整的传达,信息的全面透明,让团队之间的信任程度指数级飞升。洛钼甚至还在MyLink上打造了一个企业文化社区“海德公园”,促进全球员工互动交流,鼓励员工反馈问题、分享建议,营造开放透明文化。
这种“All in One”的超级应用体验,本身就在传递一种无差别、高效率的工作哲学。当所有员工,无论身处何地,都使用同一套工具、遵循同一套流程处理事务时,一种基于规则和技术的公平感与认同感也会油然而生。工具不仅是效率的载体,也成为融合的基石。
结语
2024年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纳税17.33亿美金,占该国2024年国家财政收入的近15%。这还不包括我们对当地基建设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问,中国矿企为什么能动摇西方企业在世界矿产业上的霸权?答案不仅在中国矿企的经营策略上,还在整个中国产业的系统性竞争力。刚果(金)的公路,埃塞俄比亚的机场,克特瓦特的水电站,坦桑尼亚的体育场,尼日利亚的4G信号,甚至是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这些都在诉说中国矿企崛起的秘密。
20年前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不是单枪匹马来的,它带来的是外资的咨询机构、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今天,中国企业的出海,同样是系统化的,带来中国的数字化平台,管理思想,乃至整条供应链。
甚至我们带来的更多,是医院,是学校,是公路、铁路,乃至制造业、农业的崛起;是自来水,太阳能,两室一厅的标准住宅社区,安居乐业的生活,平等普惠的尊严;也是整个地区共同走入现代化,共享现代文明的生活。
中国矿企的全球化,也的确早已超越单打独斗的“设厂时代”,进化为一场全产业链、全生态的协同出征。而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的故事,揭示的也早就不只是一家矿企的成功,更是一种以数字化为底座、以协同共赢为内核的新全球化逻辑的崛起。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周星,你希望中国的矿业企业,在海外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形象?他回答:开放的,自信的。
从特权走向普惠,从“资源提取者”到“价值共创者”,钉钉穿针引线,将中国的效率优势、数字化工具与深度本土化融合相结合,而洛阳钼业则正在向世界展示一种新的全球化公司范式:它不依靠霸权开路,而是以基础设施为锚,以高度数字化协同为基,以社区共赢为理念,扎下超越周期的深根。



星海情报局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