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员工“跳楼”风波背后

文/狗蛋本蛋
10月24日,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重庆分中心办公室,一名男职工突然跑向窗户,准备从高楼一跃而下。
幸亏同事反应迅速,一把将他拉住。
被拽下窗台后,这位男职工瘫倒在地,痛诉“压力太大”。
什么压力,逼得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走上绝路?
从事后媒体的报道来看,该男子曾发文控诉遭遇“恶意调岗、降薪”“持续一年半仅拿最低收入”,等到“工资基数降至重庆最低人均收入标准后”,单位才来谈离职赔偿。

公司的连续骚操作,直接导致他车贷、房贷逾期。
狗蛋查了,重庆2024年最低月工资标准为2000元。
这点钱,对一个要养房养车养娃的家庭来说,别说生活,生存都成问题。
目前,关于广发员工欲轻生的消息基本被删干净了,当事人的原帖也已消失。
信息可以抹掉,一个大公司的傲慢是抹不去的。
在这名男子做出极端举动前,广发银行重庆信用卡分中心的员工们,已经和公司斗争了很长时间。

导火索是2023年12月起,公司通过全面停止招聘、管控客群、调整考核标准、削减资源支持等措施,调整公司经营策略,这一调整,直接压缩了基层团队的生存空间——
比如基层主管长期无绩效收入,只能依靠最低工资硬撑。
到了今年5月,公司再出狠招,计划关闭区县业务,员工只剩离职一条路。双方在赔偿金上僵持不下。
广发银行坚持以员工最近一年的最低工资作为基数赔偿,员工则认为,应以降薪前的平均工资计算。
广发的做法,表面看似乎合规,事实上,先用长期压薪逼员工主动离职,到了谈赔偿再钻空子压基数,这显然踩踏法律红线了。
公司不主动裁员,却以业务调整为理由,大刀砍绩效,只发放基本工资(最低标准),这是需要事先与员工协商一致的,否则,很可能被认定为变相降薪。
再进一步说,绩效考核制度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或考核标准不明确、不合理,存在恶意降低员工绩效工资的情况,那调整本身也不合法。
以最低收入为基数赔偿,那就更没道理了。
用人单位单方降薪导致员工工资骤降的,计算经济补偿时应参照调整前的正常水平。
这几年,有一种就业形态叫,我有一份工作,但又好像没有。
什么意思呢?
就是单位不解雇你,但用尽手段把你的收入压到极限,等你扛不住自己提离职。广发银行重庆信用卡中心对员工干的,就是这档子事。
这种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隐性失业」,即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却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
广发员工在理性沟通无果后,于10月13日在办公室张贴海报维权,公司选择报警,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当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甚至被继续打压,员工就容易走极端。
前几天,企查查信息显示,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劳动争议”,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作为被告,将于11月13日开庭。
曾经的“信用卡之王”,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
狗蛋在9月份《广发银行的罚与乏》一文中,详细写了这家老牌银行的发家史,总结起来就是“起点很高”,本来可以发展成12家股份行的头部,如今却吊车尾:
无论是资产规模、年度营收还是年度归母净利润,广发银行在12家股份行中,都已经处于尾部。

股份行资产规模、营收、归母净利润情况(截至2024年末)
而信用卡业务,曾是广发银行最耀眼的勋章。上世纪90年代,它推出首张符合国际标准的 VISA 信用卡,真正将信用消费模式引入国内。
2003年,广发成为国内首家发行贷记卡突破100万张的银行;
2021年末,广发信用卡累计发卡破亿张;
2023年底,累计发行信用卡1.18亿张,居12家股份制银行之首。
说它是“信用卡之王”,当之无愧。
但近几年信用卡领域持续“降温”,各大银行加速“撤退”,对线上渠道、分支机构、卡的发行、卡的权益内容等多维度“动刀”,布局一再收缩以求压降成本,广发银行也没能例外。
发卡量上,广发已陷入停滞。2024年底累计发卡量与2023年底持平。
以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为主力的零售业务,广发银行同样表现拉胯,2024年该业务营收较2023年锐减超60亿元。
这也直接导致广发银行在2024年出现17年来首次营收、利润双降。
除了业绩疲软,广发近年来还存在合规经营问题,屡次收到大额罚单。
可能是想扭转困局,9月底以来,广发银行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有建行背景的林朝晖取代王凯,成为新行长;
同时,总行综合金融总部、信用卡中心、投行部、金融同业部、授信审批部,以及香港分行、广州分行等关键岗位负责人,均出现变动。
狗蛋说,企业就像一艘船,穿越风暴时总会甩下一些人,这没什么;
减载保船的时候,先甩掉甲板上的水手,也没什么;
水手们愤怒的是,无法体面下船,总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地产风声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