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美羌每姜長髮髟微

500

甲骨文【央(正面直立人形头部界限指事)方(侧立人形头部界限指事)】词例:子央。东方。

以大人为中心,以有效影响力为半径的统治区域。引用为中央。四方。

500

甲骨文【美(正面直立人形特殊发型指事)羌(侧面直立人形特殊发型指事)】词例:子美(人名)。获羌。用羌。羌于美(地名)。羌甲(第十六位商王沃甲,可能是曾经被俘虏)。在羌(地名)。羌方。

甲骨文【(颈部枷锁)羌(脚部桎梏)(火烧死刑)(双手反绑)羗(误释读为姜)】词例:王侑兄廿羌(姜)。寢于小乙三羌(姜)。

甲骨文字诂林65【羊从(牧奴)被裹挟的仆从军】词例:又~卅。又~十。又~五。

如此理解,则羌为奴隶主,【羊从】则是奴隶仆从。不得混淆。

500

甲骨文字诂林150【(人羌)𠊡】用作人名。

甲骨文字诂林1074【(双手美)梳理头发】双手在头发位置,象是在梳理髮型。可理解为加冠。成年亲政。

合集36482甲午王卜贞,其于西宗~王,王占曰弘吉。

500

发型塑造形象,象征贵族。引用为美好、真善美。西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美是商周贵族,羌是四方贵族。【玉篇】羌,卿也,反也,章也,强也。

词例【获羌】可理解为俘虏敌酋。

词例【用羌】可理解为以敌酋献祭。羌是率领部民入侵的敌方贵种,也就是战犯。不是羌族。

殷商本部位于河北,外患主要来自山西(太行山以西),是为西羌。【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註】八國,皆蠻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史記·五帝紀】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匈奴傳】西接月氏氐羌。【註】羌,三苗,姜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阿關之西南羌是也。

形声字:抢、强。引用为抢劫。强盗。

其他近音近义字:秋、囚、寇、仇。引用为打秋风、秋后问斩。囚徒。寇仇。

姜jiang羌抢戕强qiang侵擒qin秋酋蝤虬囚qiu仇chou長chang長張漲zhang臧贜牂臓zang

500

拔ba髮fa髟彪猋飙biao飘piao

美媄媺每mei微wei晦悔hui雖虽sui

媄 měi 女子貌美。【六書故】媺又作媄,音義同。《说文解字》媄,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聲。《說文解字注》周禮作媺,葢其古文。

注:微媺字从長,长发美人。发丝细微。故而媄媺二字互相通假。

500

渼 měi 〔~陂〕古池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西,源出终南山,西北流入涝水。【長安志】渼陂,在鄠縣西四五里。

可能是温泉。温泉沐髮,故称渼陂。沐髮而涟漪不断。又以为是波紋。《玉篇·水部》:「渼,水波也。」

嵄 měi 长发盘起如山巍峨。【玉篇】眉否切,音美。山也。

500

古代以发式辨别身份的礼制,男女皆蓄发绾髻,成年礼中男子冠礼结发、女子笄礼簪发 。汉代发式工艺趋向精细,堕马髻以梁冀之妻孙寿首创,两侧垂下蓬松发髻以显柔媚,并流行椎髻、假髻及玉簪等头饰。唐代发式发展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三大体系,螺髻因叠绕立体造型常见于壁画陶俑,另有倭坠髻、云髻、反绾髻等样式。宋代延续结椎式基础,盛行高冠大髻如朝天髻、同心髻。发饰类型涵盖笄、簪、钗、步摇、钿等,材质工艺随时代演变。

500

古代已婚女子常将长发盘成发髻:

结鬟式:如飞仙髻、凌云髻,将发拢结于顶后分股系结,形成高耸发髻,常搭配珠宝装饰,多见于秦汉及以前。 (将头发在头顶或两侧盘结成高耸发髻,辅以丝绳固定,常见于秦汉时期。 )

拧旋式:如随云髻、凌虚髻,通过拧转发蟠曲盘结,形成流动感发式,常见于魏晋时期。 

盘叠式:将发分层叠加盘结,形成厚重发髻,多见于唐代。 (将头发分层盘绕叠加成髻,元宝髻即典型代表,唐代半翻髻、反绾髻等也属此类。 )

结椎式:以单螺、双刀髻为代表,将头发挽结成椎状或刀刃状发髻,多见于初唐至宋明时期。 

500

发型塑造形象,象征贵族。引用为美貌、美丽。《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晋侯之美也。《战国策·齐策》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詩·邶風·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美孟弋矣。……美孟庸矣。《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甲骨文字诂林328【苟(侧面正坐人形特殊发型指事)】用作祭祀对象(神祇之类)。多为卜问求雨。

重视仪容,仔细梳理发型。引用为一丝不苟。

衍生敬警狗字,引用为敬告敬佩。警告警惕。猎狗。

500

甲骨文【(正坐人形髮簪指事)每(正坐人形特殊发型指事)姜】词例:每(母)己。王其每(悔)。王弗每(悔)。每(晦)不雨。

定期休沐,频繁改换发型。引用为每月、每旬、每次。【詩·小雅】每懷靡及。【莊子·外物篇】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郭象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每與臣論此事。

500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舆人诵曰:原田每每。杜注:“ 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正字通】《古尚書》昧昧,與梅梅、媒媒、每每通聲。古人以聲狀義類如此。(感叹词:美美。每每)

又雖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詩·小雅】每有良朋。【箋】言雖有良朋也。

又貪也。【前漢·賈誼傳】衆庶每生。【註】孟康曰:每,貪也。【敘傳】致死爲福,每生作旤。

500

形声字:晦、悔、毁、雖。引用为晦朔。悔改、后悔。毁坏。虽然。《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日食定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詩·陳風】風雨如晦。【傳】晦,昏也。《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六-301年,日食,昼晦。《资治通鉴》周赧王 十四-301年 日有食之,既。(古人注明是日全食)《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这是日食定晦,显然是坚持古说)《汉书·五行志》高帝九-198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既,在张十三度。……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已朔,日有食之,在东井。二年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既。凡汉著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西汉仍然是日食定晦,大月多置一次则出现先晦一日日食)

103×365.2425=37619.9775日

1274×29.530595=37621.97803日

627×60+2=37622日

716+223+223+88+24=1274

三千年前一朔望月约29.530598日,二千年前一朔望月约29.530595日。魏晋景初历平均4559月有2419个大月。祖冲之甲子元历(南朝刘宋大明历)平均6063月有3217个大月。

魏晋景初历4559×29+2419=134630

一个朔望月134630/4559=29.53059881553日

南朝刘宋大明历(祖冲之甲子元历)

6063×29+3217=179044

一个朔望月179044/6063=29.5305954148日

近快短冬连大月,远慢长夏连小月。唐代以前使用平朔法,每十五或十七个月置一次连大月。大月少置一次则晦日变朔日,两次则朔日变初二。东汉以后改为日食定朔,大概是因为春秋三传日食多在朔。《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汉书·五行志下》周衰,天子不班朔,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史记日食,或言朔而实非朔,或不言朔而实朔,或脱不书朔与日,皆官失之也。……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谷梁》以为朔二十六,晦七,夜二,二日一。《公羊》以为朔二十七,二日七,晦二。《左氏》以为朔十六,二日十八,晦一,不书日者二。

500

字形变化。

发型千变万化,故而字形多变。

发型美妙,而文字笔划有限,无法刻画出,只能简化,误以为羊字。

部分字形相关构件实在太象羊字了,以致于根本原因就是字形讹变。此外,姜(女羊)字形也是原因之一,很容易让人误解美羌姜三字。误以为羊大为美。又误以为羌美善義皆从羊。每字则误以为从屮(草)。《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每,草盛上出也。从屮母聲。……姜,神農居姜水,以爲姓。从女羊聲。

《說文解字注》甘部曰:美也。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伸之凡好皆謂之美。从羊大。羊大則肥美。周禮:膳用六牲。始養之曰六畜,將用之曰六牲,馬牛羊豕犬雞也。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此說从羊之意。美與善同意。美譱義羑皆同意。

500

甲骨文字诂林475【女羊】用作妇名。

甲骨文字诂林551【𡟜(女姜)】

𡟜 jiāng 人名用字。

500

甲骨文字诂林1327【㳾(羌水)】

㳾 qiāng 水名。【集韻】墟羊切,音羌。【玉篇】水也,本作羌。

500

引用为上古八姓之一:姬姜。《国语》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说文解字注》神農凥(居)姜水,因㠯(以)爲姓。《康熙字典》其後爲齊、甫、申、呂、紀、許、向、芮。

500

不姜之水,可理解为不長之水,西北干旱游牧区内流河不入海,且容易断流。【山海經】不姜之水,黑水窮焉。【柳宗元·天對】盈盈黑水,窮于不姜。

500

汉藏语系,羌语族。

西汉武帝北击匈奴,大量部落投降,被安置于西北边疆(北地、河西),称为诸羌。东汉时同样招降纳叛,分化瓦解并大破匈奴,之后短暂和平,各部落人口滋生,逐渐内迁,时而叛乱,成为羌患。魏晋时战乱,人口十不存一,大量汉民逃亡至周边各族部落寻求庇护。形成大量汉化胡人与胡化汉人杂居的態勢。西晋末五胡乱华,十六国或汉化,或胡化,最终被北魏消灭。隋唐类似,所谓西羌诸部迁徙不定。之后吐蕃崛起,大量掳掠汉人上高原。所谓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如此上千年人口变迁,加上和平年代交流融合,形成所谓汉藏语系。遗留在高原山区的部分,形成所谓羌族藏族。实则羌藏血脉大半是胡化汉人。

500

至于说文解字所谓蛮闽狄貉羌僰夷之论,显然是周朝乃至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区域族群观念。另,所谓六种,或为四种。说文古文四字形与篆文六字形近似容易混淆。

《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

《說文解字注》學者多言牧羊人爲是,其實非也。下文言僰焦僥字乃从人,東夷字乃从大,南方蠻閩字从虫,以其蛇穜也。北方狄字从犬,以其犬穜也。東北方貉字从豸,以其豸穜也。故字皆不从人。假令羌字从人牧羊,則旣人之矣,何待僰僥字始从人哉。且何不入儿部而入羊部哉。是則許謂爲羊穜,與蛇穜、犬穜、豸穜一例。……東方貉从豸。見豸部。豸部云北方,此云東者,謂東北方也。西方羌从羊:此六穜也。上文祇有四穜,不得言六,或云此當作有謂羌有六穜,明堂位、爾雅所云六戎也。

500

葁 jiāng 山草。【集韻】居良切,音姜。山草。【正字通】俗䕬字。

薑 jiāng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肥大,呈不規則塊狀,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調料,並供藥用。《集韻•陽韻》:“䕬,《説文》:‘禦溼之菜。’或省。”《論語•鄉黨》:“不撤薑食,不多食。”

姜jiang羌抢戕强qiang臧贜牂臓zang酋qiu仇chou

美每mei晦悔hui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贵族蓄发,定期休沐,改换发型,塑造形象。引用为美好、每天、后悔、晦朔弦望。長髮飄飄。《說文解字注》髟,長髮猋猋也。猋與髟曡韵。猋猋當依玉篇作髟髟。通俗文曰:髮垂曰髟。潘岳秋興賦:斑鬢髟以承弁。

拔ba髮fa髟猋飙彪biao飘piao

②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暴君反之。引用为真善美、丑恶假。防微杜渐。细微。西羌。《楚辭·屈原·離騷》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漢·王逸·注:「羌,楚人語詞也。」

乃、卻、反而。表示轉折、並列或假設。《楚辭·屈原·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肉食者鄙,奴隶主剥削奴隶。西北山区游牧头人掳掠边境工农劳动力。引用为抢劫。贓物(赃物)。五臟(五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