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下的阿尔泰山到底有多美?

当《极致新疆》第三集的镜头升至高空,欧亚大陆腹地的褶皱间,一道银灰色山脉骤然舒展,阿尔泰山映入眼帘。
阿尔泰山是横亘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的“大地脊梁”,山脉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一直从沙漠戈壁衍生到西西伯利亚,全长纵横2000公里(中国境内500余公里),也是《极致新疆》第三集《人间净土》的核心坐标。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
它不是普通的山脉,而是2.5亿年前古板块碰撞隆起的地质标本,是冰川与河流共同雕琢的生态容器,更是人类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生动写照。
当极光掠过北疆夜空,图瓦人的绰尔笛声穿透泰加林,这片被地质运动偏爱、被人类温柔守护的土地,正以最本真的姿态,展现金山银水间的人间净土。


自然圣境:造物主的偏爱之地
阿尔泰山的壮美,从不是偶然。作为欧亚大陆腹地典型的褶皱山脉,它在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质演变中,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与冰川作用,最终形成“山高、谷深、湖幽、林密”的独特地貌。
纪录片所展示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将阿尔泰山作为“生命襁褓”的特质一览无余。

▲图片来源:赤那尔别克
这里地貌独特,荟萃了雪山、森林、湖泊与草原等多重生态,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栖息地,也向世人揭示:自然的极致之美,源于时间的沉淀与自然伟力的和谐交融。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的诞生,是第四纪冰川鬼斧神工的杰作。阿尔泰山的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刨蚀山谷,形成U型谷;冰川消退后,大量冰碛物(冰川携带的岩石碎屑)堵塞了河谷出口,最终积水成湖。
这座湖面海拔1374米,最深处达188.5米的堰塞湖,本质上是冰川留给大地的“馈赠”。

从高空俯瞰,喀纳斯湖如一块镶嵌在阿尔泰山脉中的宝石,在广袤天地间舒展着蜿蜒的身姿碧色流转,藏着大自然最精妙的色彩魔术。
春夏之交,冰雪融水裹挟着山间矿物质汇入湖中,阳光穿透澄澈的水面,一湖碧色由此氤氲开来,绿如翡翠,净若琉璃,岸边葱郁的云杉与落叶松倒映其中,仿佛将整座森林的生机都揉进了这片碧色里。

当秋风掠过北疆,湖畔的白桦林和泰加林褪去绿装,湖水却换上湛蓝的盛装,与高远的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
寒冬降临,湖面凝结起薄冰,冰层下的湖水沉淀出深邃的墨绿,宛如一块被时光珍藏的墨玉,在雪域中散发着静谧的光泽。

这变幻的色彩,是湖水与矿物质的奇妙对话,是植被与光影的默契配合,每一次色调的转换,都是阿尔泰山对四季最生动的回应。

禾木村
当镜头一转,禾木村便在阿尔泰山的褶皱里铺展开来。
这座“神的后花园”,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珍珠,被金黄的白桦林、青绿的草地与欢腾的河流温柔环抱。
原木搭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木头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屋顶积雪或青草随季节更迭,勾勒出诗意的轮廓。

清晨,薄雾萦绕着村落,炊烟从烟囱中缓缓升起,与山间晨雾交融,宛如仙境;正午,阳光洒满大地,牛羊在草地上悠闲踱步,马蹄踏过溪流溅起细碎水花,奏响自然的乐章;黄昏时分,夕阳为白桦林镀上金边,村落被染成暖橙色,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静谧与祥和。

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只有牛羊铃铛的清脆声响和潺潺流水声。

五彩滩
从禾木村向西南方向行进,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在五彩滩显露无遗。
湍急的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将滩涂一分为二。河岸一侧的岩层因含有的铁、锰、铜等矿物质,呈现出红、紫、黄、绿等多种色彩,每当夕阳斜照,这些色彩便愈发浓烈,与河对岸葱郁的胡杨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胡杨本是耐旱的树种,却在额尔齐斯河的滋养下长成一片绿洲,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在河边交汇,既是阿尔泰山地质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河流与山脉相互作用的见证。

可可托海
如果说喀纳斯与五彩滩是阿尔泰山柔美的一面,那么可可托海则展现了山脉的刚劲之力。
地处阿尔泰山南麓断裂带的可可托海,因地下蕴藏着锂、铍、铌等稀有金属矿,被誉为地质矿产博物馆。

但更令人惊叹的是额尔齐斯河大峡谷的景观:河流切割花岗岩山体,形成了长约70公里的峡谷,两侧的花岗岩峰林如刀削斧凿。

其中,神钟山海拔1680米,孤峰独立,岩壁上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阿尔泰山用岩石雕刻的丰碑,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


文明印记:“活着的博物馆”
阿尔泰山的岩层上、墓葬中、洞穴里,藏着人类与这片土地共生的密码。
这些文明印记从未褪色,它们散落在阿尔泰山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了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既见证了人类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起源与发展,也证明了阿尔泰山不仅是自然的圣境,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摇篮。
万年岩画
在阿尔泰山深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岩画连绵数百里,构成了一条恢宏的“人类史画廊”。
它们刻在岩石上的图案,有狩猎场景、有舞蹈祭祀、也有野生动物群,堪称原始人类留下的“史前短信”。
最值得一提是,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的敦德布拉克岩画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疑似人类早期滑雪场景的图案,这一发现为阿勒泰地区“人类滑雪运动起源地”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岩画不仅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更反映了阿尔泰山作为草原丝绸之路早期通道的重要地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人在此交流,将文化与信息刻在岩石上,代代相传。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在山脉深处的三道海子(边海子、中海子、花海子)上,分布着多座石堆墓葬,其中最大的一座石堆直径约210米、中心石堆高约14米,周围分布着鹿石。

这些鹿石大多为长条柱形,正反面雕刻有鹿、马、牛、羊等动物的图案,部分还雕刻有弓箭袋、剑或者项链等饰物,多数鹿石的上部会被雕刻为一个或者多个圆环,两个侧面雕刻着深浅不一的斜线。

如今,石人依然伫立在草原上,阿尔泰山的风雪吹过它们的脸颊,却未曾抹去远古文明的痕迹,至今仍在草原上默默守望,见证着世代更迭。
通天洞遗址
从三海子墓葬向西而行,来到了通天洞遗址,这里更是将新疆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数万年。考古学家在洞中发现了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工具,以及马、羊、鹿等动物的化石。

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已经在阿尔泰山下繁衍生息,他们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利用阿尔泰山的自然资源制作工具,在洞穴中躲避风雪。

通天洞就像一座时光胶囊,将数万年前人类的生活场景封存起来,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被凝固的岁月,成为追溯阿尔泰山与人类文明早期关联的珍贵窗口。

共生之道:人与自然的永恒之约
阿尔泰山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塑造了极致的自然景观、孕育了璀璨的古代文明,更在于它构建了一套延续千年的“共生法则”。
人类尊重自然规律,自然反哺人类生存,二者在岁月流转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图片来源:阿勒泰零距离
这种共生,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守护与智慧的平衡。它在图瓦人的木屋炊烟里、哈萨克族的转场牧道上、保护区的生灵间,得到了最生动地诠释。
蒙古族图瓦人
蒙古族图瓦人是阿尔泰山下的古老民族,以放牧和狩猎为生,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国内仅生活于禾木村、喀纳斯村、白哈巴村等地,总人口2800余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
蒙古族图瓦人的木屋极具特色,采用当地的落叶松搭建,屋顶呈人字形,既便于排水,又能抵御冬季的大雪。

在他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绰尔是他们独有的乐器,是由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掏空茎秆并钻孔调制而成的乐器。
虽然只有有三个孔,却能吹出悠远绵长的旋律,声音像阿尔泰山的风,穿过峡谷与森林,传达着对山水的热爱。

如今,蒙古族图瓦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守护着阿尔泰山的生态,也让自己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哈萨克族牛羊转场
除了蒙古族图瓦人,阿尔泰山脚下还有着堪称世界上最后的大规模游牧迁徙——哈萨克牧民的季节性转场。
哈萨克人根据阿尔泰山的气候和草原资源,每年进行两次大规模转场:春季,从冬季牧场(位于河谷低地)向夏季牧场(位于高山草原)迁徙;秋季,再从夏季牧场返回冬季牧场。

▲图片来源: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
转场的路线最长可达数百公里,牧民们骑着马,赶着牛羊,马背上驮着帐篷和生活用品,沿着阿尔泰山的牧道缓慢行进。

▲图片来源: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
牛羊在草原上啃食牧草,不仅为自己提供了食物,也促进了草原的更新,牧草被啃食后,会重新长出更鲜嫩的枝叶。

▲图片来源:公众号@富蕴旅游
对于哈萨克族而言,转场不仅是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每一次迁徙都承载着对阿尔泰山的依赖与感恩。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阿尔泰山不仅滋养着人类,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家园。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是一片以丘陵戈壁为主、生长着梭梭等荒漠植物的典型荒漠区。
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里,蒙古野驴在草原上自由驰骋。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比家驴高大,四肢强健,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它们喜欢成群活动,以草原上的草本植物为食。
而普氏野马的回归,更是阿尔泰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

普氏野马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种,曾因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在野外灭绝。如今,经过不懈的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它们终于在阿尔泰山的草原上重获新生。驰骋与觅食的身影,标志着它们正成功融入荒野,再次成为这片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何为真正的“人间净土”?
《人间净土》这个标题寓意深远。所谓的“净土”,不仅在于自然的原始与纯净,更是一种文明状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阿尔泰山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既是地理的净土,亦是文明的净土。
这里远离工业化的喧嚣,游牧文明依然鲜活,古老技艺得以传承。
保护这片人间净土,不仅是为了过去,更是为了未来。
-END-
主 编:穆尼热
副 主 编:努尔扎代木、热依莎、麦迪娜依
版 块:一眼新疆
版 主:葛梦丽
作 者:冉芙蓉
校 对:任慧林
排 版:阿丽耶
后 台:如克亚
图片来源:赤那尔别克、网络、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富蕴旅游、阿勒泰零距离



我从新疆来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