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美元为何投给新石器?万台车队与自我造血能力

新石器获6亿美元创纪录融资,将凭借无图技术进军泛物流场景,开启全球化布局新征程。
作者|小 梅
编辑|刘珊珊
近年来,无人车浪潮席卷而至。与进程缓慢的Robotaxi相比,无人配送车已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展现出清晰的商业前景,并因此成为资本竞相涌入的优质赛道。
最近几个月,行业融资动态频传。
8月21日,白犀牛宣布完成B+轮融资,至此,白犀牛B轮融资总额累计近5亿元人民币。
前几日,九识宣布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截至本轮,九识智能B轮已完成融资4亿美元。
标志性事件,来自10月23日,新石器宣布完成超6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联酋磊石资本(Stone Venture)领投,高鹄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以金额计,本轮融资是迄今为止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一笔私募融资,也是今年内中国私募领域最大的融资之一。
纵观行业融资现状,多数企业仍深陷于B轮阶段的激烈缠斗,某种程度上已演变为一场围绕融资额与发布频次的“数字竞赛”。
以九识为例,其在2024年11月宣称“完成近一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金额融资之一”,随后又在2025年10月完成“本年度中国市场科技企业最大融资之一”。然而,尽管融资金额屡创新高,这些交易在轮次上却始终未能突破B轮框架。并且从投资阵容来看,和新石器领投、联合领投全是新面孔相比,九识公布的投资人只见到老股东,未见新股东。
这一现象背后,或许折射出部分企业在可持续模式构建上的实质性滞后。融资节奏与业务进展之间,似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脱节,缺乏协同性。
而新石器从2019年至2025年,从A轮融资一路到D轮融资,新石器已率先突破行业普遍的融资僵局,其意义远超单次资金补充,更标志着公司乃至整个赛道正从早期的技术验证与模式探索,迈入一个以规模化商业落地与长远生态构建为核心的新竞争阶段,即战略布局期。
01
行业引领:创纪录融资与已验证商业化能力
资本市场最青睐的对象,为何是新石器?
“这一轮投资人看好我们,是因为整个无人驾驶赛道需要出现一个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的团队,我们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经历了7年的发展,验证了在无人配送领域、在城市商用车RoboVan领域,L4级自动驾驶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这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一个。”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在D轮融资媒体沟通会上如此说道。
简而言之,其根本原因在于,新石器率先跨越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盈利”与“场景渗透”的关键门槛。
业内人士曾指出,2025年将是无人配送车行业的“万台交付元年”。9月23日,新石器率先撞线,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完成了从“先行者”到“领跑者”的关键跨越。
除此之外,新石器还实现多项关键突破:单月交付车辆突破2000台,成为全球首家单月突破2000台的自动驾驶公司;在青岛市部署车辆突破1200台,使其成为全球无人驾驶车辆最多的城市;部署车辆城市突破300个;无人车累计L4自动驾驶里程已率先突破5000万公里。

新石器的市场突破,并非盲目追求数量扩张,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盈利预期之上。据新石器首席财务官李子夷,今年上半年新石器已实现连续的单月盈利,预计明年就能实现全面盈利。
“自我造血”有力地证明了新石器已率先穿越行业周期,其规模化发展模式兼具可持续性与盈利性。
这源于新石器并不局限于快递场景。
新石器从快递起家,与快递有着深厚的渊源。创始人余恩源此前做过物流小哥,发明过快递柜和送快递的无人机,对物流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快递领域,新石器的市场份额也处于领先地位。
新石器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实现顺丰、京东物流、中国邮政、三通一达和极兔等头部快递集团全覆盖的无人配送车供应商,累计获取KA市场近7成的中标数量,持续领跑无人配送行业。
然而,新石器的商业版图早已超越快递场景,将业务疆域扩展至即时物流、泛物流和泛城配场景之中。
今年8月,滴滴货运与新石器无人车在青岛合作试水无人车送货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平台下单,选择无人车来运送货物,由新石器无人车负责提供服务。
当前,无人配送车能获得来自快递与泛物流企业的订单,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显著的成本优势。
从成本来看,“新石器滴滴无人送货车,30公里范围内只需要9.9元。”相比之下,传统模式成本高昂,货运小面包车的基础费用是30元(仅涵盖前5公里),超过6公里后,每增加1公里加收3元,如果使用更大的车型,费用则相应提高。
这一悬殊的价差,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享受到了更灵活的配送服务;对于滴滴货运来说,则是一把开启“降本增效”与“生态构建”之门的钥匙。

据新石器最新公布,城配新场景的订单数量及金额,均已超过新石器总订单的50%,成为第一大需求场景。在泛城配领域,新石器目前服务行业头部客户数百家,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在余恩源看来,城市配送和即时配送领域将进入了指数级增长,明年可能是70%~80%来自快递外场景。
据中国工信新闻网,即时零售行业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即时零售的崛起,即时配送和城市配送的需求随之壮大。
无人配送车凭借其24小时不间断作业、路径精准规划及人力成本替代优势,既能破解即时零售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痛点,又能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对“即时送达”的服务体验。
此外,进军这些新兴领域,不仅避开了快递场景的“红海”竞争,更能借此收集多维数据,反哺技术,形成一个驱动产品持续完善的数据飞轮。
目前,新石器正在生鲜、冷链、商超、快运等城配场景快速完成验证。
02
技术破局:无图技术开启泛物流新纪元
和融资数额一起宣布的,是新石器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无图技术。
无图技术是自动驾驶领域一种非依赖高精度地图的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信息,结合算法自主完成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
今年,该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是热门话题,以华为、小鹏为代表的不少企业正大力推动“无图”技术路线,即“去高精地图”,旨在实现低成本和大范围城市NOA普及。不过该技术在无人载人车行业,此前面临诸多争议。
无人载人车对“无图技术”的争议,本质是“安全容错率”的差异。载人场景需100%的安全保障,无图技术的实时感知若出现偏差,后果严重;而物流场景对安全的容错空间相对更高,即使短暂停顿或绕路,损失可控,因此,新石器得以率先在物流领域落地无图技术。
依托无图技术,新石器将无人配送应用场景从“结构化道路”拓展至非结构化道路的“泛物流、泛城配”领域,且该技术已开始商业化,并在小范围应用。
无图大模型技术方案的核心突破在于Neolix-VA视觉动作大模型和无图全域智能调度系统。

该模型通过强大的空间智能和行为推理能力,让无人车像老司机一般理解复杂的交通场景并作出相匹配的反应。
新石器与滴滴货运的成功合作,正是其无图技术与智能调度能力在复杂即时物流场景下的最佳验证。
行业人士认为新石器无图技术的落地,不但有望推动整个RoboVan领域从“依赖地图”向“自主感知”转型,更将推动RoboVan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对于有图技术,无图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使用有图技术的同时,如果客户需要新的配送路线,需要经历采图、制图到交付的全流程,每公里需要800-2000元的成本,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存储和计算模块,导致部署周期长,成本高。
无图技术则成功破圈,因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可节省90%以上的开支,硬件成本也显著降低,同时还可以实时呼叫、实时规划路线。
这使得车辆在路况复杂多变的城市商圈、社区等非结构化环境中能实时感知与决策,无需因路线变更而进行耗时耗力的地图采集与更新,进一步适配泛物流、泛城配的配送需求。

这一技术优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巧妙地规避了高精地图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敏感性与数据合规壁垒。
“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自动驾驶公司的要求是数据不能出国,一定要合规,包括地图、模型,以及数据闭环。”余恩源说。
地图与地理信息、数据信息,历来被各国视为关乎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核心敏感数据,无图技术则为新石器的全球化布局扫清了最根本的障碍。
这种“规避合规壁垒”的优势,可能让新石器在海外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当前海外无人配送企业多依赖高精地图,面临合规审批慢、落地难的问题;而新石器可快速进入市场,先抢占社区、商圈等场景的份额,形成“先发优势”,为后续规模化扩张奠定基础。
03
全球视野:战略布局“驶向全球”愿景
对于未来规划,新石器希望让无人配送车普及全球,此次融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开始发力全球市场。
此次全球扩张,并不是单纯的无人配送车产品出口,而是系统性地将在中国本土经过多场景、高频验证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球市场,加速其“让无人车驶向全球”的愿景落地。
这种模式出海的策略,会为全球无人配送行业树立“中国标准”的标杆。相比单纯卖设备,成熟的场景运营经验(如社区配送、商圈履约)更难复制,能帮助新石器在海外市场快速建立竞争壁垒。
余恩源确认,新石器在阿联酋已经拿到了世界上第一张正式颁发的公开道路无人车牌照,并与阿联酋国企K2签约,并计划到明年年底部署5000台无人配送车在阿联酋范围内,因而新石器将以中东、阿联酋为基地,将其作为出海的第一站,将那里打造成新石器出海的一个桥头堡。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融资由阿联酋磊石资本领投,其意义远不止于资金支持,更在于为新石器落地中东并辐射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本地化“跳板”与战略资源。
此外,阿联酋D33经济计划明确提出推动科技与数字经济,此举从政策层面为新石器的技术落地与模式推广铺平了道路。
这种“资本+需求”双驱动的市场,能帮助新石器快速完成海外商业化验证,为后续进入欧洲、美国等监管更严格的市场积累案例与经验,同时降低行业其他企业出海的试错成本。
新石器的出海节奏并不会止步于中东,东北亚、东南亚、欧洲,包括香港,都是关键落子。其中,香港被赋予“全球样板城市”的定位,旨在将其打造成一个可推广的国际化范本。
预计2027年,海外市场能够达到5000到10000台的年销售量。
但是,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余恩源表示,这将面临法律法规和本地合规两大问题。

在法律法规方面,“因为海外没有参照物,中国是最领先的,我们期待中国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法规”,这不仅能为行业提供清晰指引,更能在出海进程中将这套成熟的“中国方案”推向全球。
这不仅能帮助新石器等中国企业降低出海的合规成本,还能让中国在全球无人配送行业的规则制定中掌握话语权。
本地合规方面,因为所有数据不能出国,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部署相对应的训练服务器和推理服务器,并与中国的主线模型保持同步,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此类问题得以解决,不仅是新石器,更将有利于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
04
结语
无人配送车这场大戏,高潮迭起。
此赛道市场前景愈发明朗,并吸引了超越初创公司范畴的多元玩家:9月,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智驾领域供应链企业佑驾创新两大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了旗下无人配送车,此前Momenta也被传正在组建无人车团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玩家争相入局。
新石器作为先行者所蹚出的路径,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涵盖车辆制造、运营调度和场景渗透的全链路能力,这为后来者设立了更高的竞争门槛,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发展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