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线下,开挖综艺价值下一片富矿

5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2025年,综艺市场的一个共识更加明确,那就是“去线下”。

一方面,文旅类真人秀井喷,《一路繁花》系列、《花儿与少年7》纷纷引发旅游地打卡潮,同款路线攻略更是风靡社交媒体。

500

另一方面,经营属性综艺再度引领潮流走向,《种地吧》走到第三季,衍生综艺《你好种地少年3》接力,掀起的“种地热”持续高涨,年轻人逐渐关注并热爱上去乡村、感受农业;《微笑一号店》全链路解析咖啡店创业流程,对应年轻人开店创业潮;《灿烂的市集》将观众熟知的市集进行多维度呈现,让市集慢闪这一青年文化充分展示;《巴黎合伙人》更是直接在巴黎开店经营,带动“国货热”。

500

甚至一些长寿棚综也跟上了走出去的步伐,姐姐们将舞台搬到了户外,感受大美中国,连“大侦探”们都先选择去马耳他旅游再去破案……

不管是消费品牌,还是长视频本身,都将更多有关增长的目光瞄准了线下,而主动走向线下的综艺创作,无疑让综艺的种草效应进一步膨胀。

无论是“看综艺爱上一个目的地”背后的文旅热潮,还是营销场景的多元化,当综艺创作在线下走出“内容IP+实体经营”的样本,文化消费的浪潮便随之而来,综艺商业化的潜能也会被无限激发。

在“看内容”升级为“追内容”“逛场景”“体验IP”的多元一体趋势下,综艺的全新价值时代正在到来。

01 回归真实、内容落地,综艺为何瞄准线下?

求新、求变是综艺一直以来面对的命题。

回顾过去的综艺市场,有的节目大胆创新,在类型上抢占“第一个吃螃蟹”的先机;有的通过类型叠加,用更多元素吸引不同圈层用户的驻足;有的将一个核心特质做到极致,成为类型题材中的佼佼者。而当类型红利渐弱、线上流量见顶,瞄准线下便成为了综艺市场又一个创新发力点,而这恰好与年轻人的线下消费升级形成共振。

500

2025年,“内容+实体”的创作模式被进一步深化和书写。

这一模式能加速上量,核心原因在于年轻人正不断涌向线下消费场景。

当下年轻人正在重构线下消费的新逻辑:去线下不只为了购买,而是寻求“有内容、有情绪、有社交”的体验。他们追求沉浸式体验,会从自身细致化的兴趣切口与情感需求出发,在线下找寻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审美表达。在这一逻辑下,“情绪共鸣”不再是附加价值,而是决定消费决策的关键。

500

而始终紧密追随年轻人风向,甚至能引领潮流走向的综艺创作,恰好是通过内容IP架起与年轻用户情绪共鸣的最佳载体——通过内容IP讲故事、建立情感联结,再用线下实体场景落地体验,让这份情绪联结从“屏幕内”延伸到“现实中”。

综艺走到线下,正是对年轻人真实需求的精准挖掘:既为内容拓宽“从屏幕到现实”的边界,也为行业找到了流量见顶后的新增量。

关注年轻用户需求的同时,瞄准线下的综艺正回归真实叙事,打造沉浸感和归属感,建立并延长与观众的情感联结。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节目会跳出剧本,以“纪实”为核心,通过全程记录嘉宾参与实体场景的过程,既呈现场景里真实有温度的细节,也拆解背后的逻辑,观众在观看的同时能自然拥有成长的获得感,进而从“看节目”延伸到“想体验”,最终完成内容与线下的转化。

500

比如爱奇艺近期推出的市集经营互动真人秀《灿烂的市集》,就以市集为切入口,不仅关注到市集对于年轻人社交需求的满足,更用镜头一一记录打造市集的流程。四位市集主理人从开始的手足无措、毫无头绪,到逐渐梳理出思路、落地执行,再到解决场地搭建、摊主协调等问题后成功开市,既带着观众体验了一把项目策划、执行的“云工作”,也通过镜头深入挖掘每一位摊主的真实人生故事,这些满是生活韧劲与追梦初心的故事,让市集不再只是简单的交易场所,更成为承载情绪价值的载体。这样的真实记录,也让观众的情感延伸到了线下——去市集打卡、晒出市集体验成为新风尚,《灿烂的市集》在社交平台也因此保持火热态势。

500

另一档代表作是爱奇艺推出的《微笑一号店》。节目精准洞察年轻人创业痛点,35位“微笑店员”化身饮品界主理人,全程参与产品研发与门店运营,并在哈尔滨、重庆、深圳、横店四城开设实体店。这一设计让创业这件事从抽象概念变得可视、可触达、可量化。观众既能跟着节目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也能到店体验“综艺同款”咖啡。这些门店也成为传递城市温度、提供情感慰藉的“社交货币”与“精神疗愈地”。据统计,节目播出3个月内,各门店累计售出超8万杯咖啡。

500

《微笑一号店》剧照“内容+实体”的模式,正推动着综艺节目更真实、更落地、更新鲜,也让娱乐内容与用户更有共鸣、更相关、更靠近。当内容IP进一步与线下场景融合,展示年轻人更细致化的兴趣走向与生活方式之时,营销场景化也就更多元,品牌也就越来越易于与年轻人交朋友。

02 从“看内容”到“逛场景”,“内容即渠道”如何运转?

当“内容+实体”成为综艺创作的方向,它带来的不仅是内容上的变化,也是内容商业化的再次更新。

在当前“内容即渠道”已成为不可逆的商业趋势背景下,“内容+实体”的创作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趋势的内涵。通过“内容赋能实体”的实践,不仅验证了其有效性,也在一次次实际应用中探索出了高效且可持续的运转路径。

其一,以内容为锚点,为品牌打造高契合度植入场景,借内容生态实现全链路营销。

当下,品牌对于“品效协同”的需求更加明显和旺盛,而在“内容+实体”的创作思路下,缩短链路、覆盖全域的目标就有了落地的模式。

比如,《灿烂的市集》总冠名三得利乌龙茶,其本身所传递的清爽解腻特点正切中了年轻人对茶类饮品的需求,而综艺IP与市集场景的结合,更让品牌营销跳出屏幕,在真实社交场景中渗透用户心智。

500

更关键的是,节目并未局限于“镜头内植入”。一方面,依托“打造真实市集”的主旨,节目将三得利摊位置入市集中,志愿者推广自然融入市集销售场景,还通过互动游戏展示多口味产品。这一次,品牌不再只是镜头里的背景,而是能让观众直接体验、购买的实体商品。

节目还将三得利与真人秀深度绑定,在长沙探访美食摊主时,市集主理人之一的闫桉想出在小龙虾制作中加入三得利乌龙茶,节目顺势与品牌推出独家食谱,并在社交平台标明制作步骤。与此同时,三得利同步投放节目暂停广告页面,用户点击广告即可跳转购买页面。这一系列操作,让三得利实现“内容种草、场景体验、即时消费”的全链路贯通,既解决了品牌“曝光与转化脱节”的痛点,也让品牌获得更多场景共建的可能。

500

其二,以实体为载体,切实落地,并持续延展。

实体可以将用户由内容而产生的情感和情绪,确立一个可触达、可触碰的情感承载体,让用户情绪落地。由此既能完成用户、内容与实体的同频,又能够延伸、延展赋能地方经济和文旅,内容与品牌均能既保证时下的高效,也能迎来长尾。

《种地吧》带火杭州三墩镇后陡门,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点,更在今年落地“种地星球”文旅项目。《一路繁花》则带动同款旅游路线火热,节目中泸沽湖更是吸引大众视线,根据丽江泸沽湖发布报道,国庆中秋假期,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42.93%。《微笑一号店》将店铺之一开到哈尔滨,引来包括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哈尔滨指南等官方微博账号的打call支持,被网友调侃为“哈尔滨全城为一家咖啡店操碎了心”。《灿烂的市集》带动长沙、成都市集打卡热,打卡节目中的摊主摊位成为新的城市旅游线路。

500

当“内容+实体”成为新的综艺创作方向,综艺节目也正在成为打通虚实场景的关键纽带,从单纯的娱乐产品升级为集内容、种草、消费一体链路的入口。这种转变让用户从“看内容”走出来,实现“逛场景”,通过线上种草反哺线下体验,也为应对线上流量见顶的品牌找到了更多的线下对话机制。

而爱奇艺显然早已精准踩中这一趋势核心——从《微笑一号店》《灿烂的市集》打造真实场景,到扬州、开封等地落地“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爱奇艺乐园,其“线上种草、线下激活”的策略既扎实又具前瞻性。这种不局限于短期流量、深耕“线上内容、线下体验”生态的布局,已然跑通了可复制的商业样本。期待未来爱奇艺能将更多爆款IP延伸至文旅、消费等多元场景,让内容价值在虚实融合中释放更大能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