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营养粉陷阱:普通米粉冒充特医食品,术后老人营养安全堪忧
“食用后可以不用吃饭,营养够用。”这是电商平台客服对一款中老年营养粉的承诺,询问的家属担心刚做完手术的老人无法正常进食,希望能找到一种流食替代品。
在平台搜索“老年营养”关键词,类似宣称适用于“鼻饲流食、术后饮食”的中老年营养粉并不少见。这些产品通常打着“全面营养”的旗号,宣称适合术后老人补充营养。
虚假宣传:普通食品冒充特医食品
市面上多款畅销的中老年营养粉,如“某品牌”牌中老年免疫球蛋白多肽营养餐、“某品牌”中老年营养粉、“某品牌”石斛营养米粉,执行的都是GB19640《冲调谷物制品》标准,而非特医食品中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标准。
尽管身份是普通食品,这些产品的销售宣传却越界明显。客服信誓旦旦地保证:“本品本身就是营养餐,可以直接作为老人术后营养补充,无需搭配其他食物。”
更有客服直接宣称其产品为“流食代餐”,食用后“可以不用吃饭”。
某跨国医药公司专业人士指出,此类宣传描述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中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十分相似,涉嫌误导消费者。
营养缺陷:维生素矿物质严重不足
特医食品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
根据GB29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全营养配方食品”必须添加不少于25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然而,记者购得的3款宣称“全面营养”的产品,其营养成分表标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均不超过9种,远未达到特医食品标准。
即使对照今年8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这些产品也存在营养不足的风险。
营销陷阱:精心包装误导消费者
这些普通营养粉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其功效的呢?
商品页面设计极具误导性。一款产品页面打出“鼻饲流食、术后饮食、糖尿可食”等宣传字样。在产品头图上放置了一名外国医生头像,暗示产品具有专业医学背景。
有的产品宣称与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出品”,列举了住院术前术后鼻饲流食、中老年人牙口不好营养不均衡等多种适用场景。甚至声称“开启高吸收易溶解3.0时代”。
截至2024年12月,一款产品号称线上线下累计销量超过120万份,可见受影响人群之广。有买家留言称,该产品是给老人做鼻饲流食使用的,已多次购买。
专业解读:特医食品有严格标准
特医食品与普通食品有本质区别。特医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而针对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肠道吸收障碍、肿瘤病人等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又称为“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特医食品专业人士强调,普通食品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宣称可替代正常饮食,且不是所有全营养配方食品都适合病人鼻饲流食、术后营养补充,只有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才可以。
监管动态:严厉打击“坑老”行为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乱象,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打击药品、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时研判处置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中,不法商家通过签到打卡、集中授课、视频讲解等方式向老年消费者宣传普通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有的通过发放鸡蛋、牙膏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开展会议营销活动,夸大宣传产品功效。
还有的在网络直播中,对普通食品宣称可治疗各种病症,同时滥用“最有效”“世界最高等级认证”等无依据极限词美化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强调,保健食品营销中,经营者应当严守“保健≠治疗”底线,避免触碰法律高压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