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股票一元退市”与“买者自负、卖者尽责”投资者保护原则相悖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对于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最为严厉的终极民事惩戒(股价几乎归零、成为400打头公司代码从主板行情隐去、交易规则陡变等),其背后有多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不同的经济理论为上市公司退市行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解释,但理论与实际操作应该有明确的界限,教条主义会对股票市场的信任根基造成严重损害。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莫基尔、阿吉翁和豪伊特三位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研究。其中阿吉翁和豪伊特的核心贡献在于发展了"创造性破坏"理论,这个理论与上市公司退市现象高度相关。

市场出清理论是解释退市最直接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市场供需,使市场趋于供需平衡的“出清”状态。资本市场如同一个商品市场。优质公司(好商品)获得高估值和流动性,劣质公司(坏商品)则被市场抛弃。退市机制就是淘汰“坏商品”的价格和执行机制。当一家公司因持续亏损、股价过低(如“1元退市”)而退市,意味着市场已对其做出负面判断,退市通道实现了资本的重新配置。然而10月20日下午14时34分21秒,大量买单突然涌入深康佳A(000016),随后该股股价直线拉升,仅用时1分30秒,便在14时35分51秒冲上涨停板;10月22日午后,中铝国际(601068)于14:28开始突然拉升,仅用时1分30秒,便在14时35分51秒冲上涨停板;还有许多公告资产重组的股票在前几天都会异动甚至连续涨停板(如亏损公司时空科技(605178)),在实操层面暗示市场行为蕴含着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非法因素,并不可轻信依赖。

优胜劣汰理论源于进化论,是市场出清理论的动态延伸。其核心思想认为在竞争性环境中,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和繁衍。资本市场是公司竞争的生态系统。退市机制构成了“自然选择” 的关键一环,持续创造价值、治理良好的公司获得融资便利和发展空间;而效率低下、治理混乱、无法适应竞争的公司则被淘汰。这一过程提升了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群体的质量。这里同样存在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情形。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资本市场中应用甚广,解释了为何需要强制退市规则。在市场交易中,不同参与者掌握的信息不同(如管理层比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真实状况),这种信息差异会导致决策扭曲和市场失灵。劣质公司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如财务造假、选择性披露)来“伪装” 成优质公司,维持上市地位,从而误导投资者并掠夺资源。强制退市制度,特别是因财务造假、重大违法引发的退市,是对信息欺诈行为的严厉惩罚和纠正,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重建市场信任。但在A股退市实操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诸如负债8730亿元年巨亏500多亿元的万科和造假多年的ST元成依然久久未退市的众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代理成本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阐释了退市的必要性。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管理层(代理人)的利益可能与股东(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如管理层偷懒、决策为谋取私利而非股东价值最大化)。退市威胁是对管理层的一种强力外部约束。退市意味着公司失去公开融资平台,管理层声誉受损、职业前景黯淡。这种压力会迫使管理层更努力地工作,减少机会主义行为,致力于提升公司业绩和股价,以避免被清算出局的命运。但如果管理层全是由非实控人股东委派,代理杠杆率奇高的情况下,利用规则漏洞恶意退市变相私有化的现象也会发生,这时盯住企图“一退了之”、严格执行落实“退市不免责”就非常重要。

创造性破坏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退市,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动力并非均衡状态,而是源于一次次对旧有结构的颠覆和创新。“产业突变”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有的、毁灭过时的,同时创造新的、更高效的。上市公司的退市与新生公司的上市,共同构成了资本市场层面的 “创造性破坏”,理论上退市清除了过时低效的产业和企业,释放出资本、人才和市场空间,让生产要素能够流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和创新公司,从而驱动经济结构的动态优化和转型升级,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对退市预警ST公司资产重组债务重整方式实现。

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吉翁和豪伊特通过数学模型阐释了“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即经济增长并非平稳的线性过程,而是“辞旧迎新”的动态过程,其模型表明生产、研发、金融市场和家庭储蓄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创造性破坏的速度和经济增速。上市公司退市,正是资本市场上“创造性破坏”速度的一种直观体现。莫基尔从经济史角度揭示了“有用知识”的持续流动与积累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并强调了包容性的制度环境与文化价值观对技术变迁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一个健康、注重退市投资者保护的资本市场生态,本身就能激励知识创新和应用,而以退市投资者保护落实为重点的退市机制是维护这一生态的重要基石。

由于上市公司退市对股票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影响巨大,因此退市投资者消保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2025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提升合规能力,严格履行适当性义务;培育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损失,推动“买者自负、卖者尽责、退市不免责”的理念在社会层面深入人心,这对于目前我国股市打造股市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树立投资者信心意义深远。

交易类“非ST股票一元退市”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股票适当性服务存在瑕疵的典型现象,与“买者自负、卖者尽责”金融消费者保护原则相悖。2012年6月28日,沪深交易所首次引入面值退市标准,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公司将被终止上市。这一制度设计据说借鉴了美国纳斯达克的1美元退市规则,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劣质公司出清。然而,随着市场发展,"面值退市"这一表述逐渐暴露出问题:2008年紫金矿业以0.10元面值上市,以及未来可能回归的中概股(如腾讯面值0.00002港元、阿里巴巴面值0.00000313美元),都让"面值退市"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退市新规,将"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一元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但是实际上这个一元阈值主观设定(为何不是2元或者10元?)已经脱离了原有“面值”的客观性。

因此市面上流行的“面值退市”提法实际上早该退出历史舞台,准确的讲应该都改为“一元退市”,甚至“一元面值退市”都是一种妥协过渡说法。2020年红筹企业陆续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上市,如百济神州(688235)(0.0001美元/股)、中芯国际(688981)(0.004美元/股)等上市公司出现股票面值低于每股人民币1元的情况;中国移动(600941)采用无面额股制度,股份无面值。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在保留面额股制度的同时,首次引入了无面额股制度,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百一十三条等条款均规定了无面额股制度。新《公司法》实施后,“面值退市”及其衍生的“一元退市”规则存在与上位法衔接适用的问题。

“一元退市”规则说是借鉴美国股票市场规则,但美国并不存在退市风险预警ST/*ST板块,即使低于一美元也有180天的缓冲期,而且遭遇经济金融危机系统风险时这一规则是暂停的,因此收盘价低于一元构成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机械武断,与ST退市预警制度存在信息披露冲突,而且没有考虑老股票历史辉煌时期大规模分红送股的事实(证监会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大力鼓励分红),并且从“新国九条”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角度,单纯操控股票收盘价并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对“保壳”的作用也很有限,反而可能形成股价趋向一元“磁吸效应”同时倒逼上市公司大股东造假操纵拉抬股价(2024年6月27日收盘,两市共有109只个股的收盘价小于等于1.5元,其中包括9家超百亿市值公司)。在2024年9月24日前A股二级市场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处于“一元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绩差股,对于业绩和市值尚可但股本基数大、股价低并且没有违规处罚的上市公司,如果仅仅触发“一元退市”指标(凸显投资价值时)而被退市,并不符合“新国九条”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精神,也不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具有退市风险预警ST板块的强信息披露制度下,ST/*ST股票如果低于一元20个交易日退市情有可原,因为其投资者都签署过“退市风险自担”协议,但如果非ST股票在股东没有签署“退市风险自担”协议(即不符合“买者自负”前提要求)仅仅因为股价低于人为设定的“一元”闪电退市,属于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对于正常上市公司在买卖股票过程中亦未“卖者尽责”,这也是目前非ST股票退市只有空前绝后的五家上市公司的真正内涵,与大量巨亏违法严重的上市公司依然在主板交易风生水起相比,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现象如鲠在喉,如何处理好这些上市公司的“退市不免责”将会考验这条退市链路上所有相关参与者的情商与智慧。自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这种“退市不免责”的原则,彻底切断了违法者“一退了之”的后路。A股的持续增长需要“创造性破坏”,须避免“毁灭性破坏”。

“十五五计划”反腐败为重中之中,官方首次使用“不根治不罢休”。10月24日,五家上市公司及一家已退市公司同日披露收到当地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六张罚单罚款总额达9680万元。这六家公司为ST新元、白银有色、ST创意、ST思科瑞、ST新潮和已退市的长江健康。这些公司违法行为包括财务造假、虚增收入、利润,信息披露重大遗漏等,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众多严重违法的公司依然没有退市,与之相比空前绝后的五家上市公司非ST股票一元闪电退市,至今一年多没有说法。特别是各项基本面都非常好,符合“十五五”科技规划新材料(特种石墨)、低空经济(低轨卫星)等产业发展方向的中银绒业(公司名称就是典型的虚假信息披露)非ST闪电退市的行为非常蹊跷,是一场典型的人祸。整治各种腐败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从曝光的各种贪腐分子的情况来看,这些人为了搞钱早就已经是技术高超,很多都是平时隐藏的很深,是时候把非ST非法退市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的监管腐败链上的贪腐分子挖出来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