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的佛得角进军世界杯,那里的足球纯粹吗?

世界杯扩军带来“新军”惊喜?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参赛球队名额已经逐一确定。至截稿时为止,48个决赛周名额已锁定28个。其中佛得角以爆冷姿态,力压“非洲雄狮”喀麦隆获得非洲区外围赛D组第一,首次晋身世界杯,并成为迄今最小国土面积的世界杯参赛国家。而亚洲区也已经确认至少有约旦、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世界杯新面孔。世界杯扩军虽然存在争议,但似乎的确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进军世界杯的机会。
10月17日,第214期节目讨论世界杯扩军后的“新兵”形象。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广东体育频道主持人黄思隽,体育大生意高级作者朱健文。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内容摘录。

非洲区晋级“华山一条路”
张闻: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扩军至48队,目前已经产生了一批首次参加世界杯的新军。包括约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很多人刷屏的佛得角。此前关于世界杯扩军意义的争论中,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扩军的积极性在于能让更多的“足球小国”亮相大赛,帮助它们圆梦。但相应地有人认为,这是给世界杯“注水”。
扩军争议此前在《共同体》节目已有讨论。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讨论一下这些冷门球队:它们的身份为什么会引起我们关注?这些国家的足球有什么特点?我们先从佛得角聊起,从目前非洲区外围赛的形势来看,似乎除了佛得角之外,还有其他非洲的“神秘之师”可以晋级到正赛。健文能先分析一下情况吗?
朱健文:非洲区分到9个直接晋级名额,还有一个洲际附加赛名额,加起来是9.5个名额。直接晋级名额直接颁发给9个小组赛头名,这阶段的赛事已经尘埃落定了。除了佛得角之外,其他8支晋级球队都有世界杯经验。

佛得角球员庆祝进军世界杯
图:佛得角足协社交网络
然后附加赛规则是这样,先选出4支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球队进入非洲区附加赛,两两分组踢淘汰赛,决出洲际附加赛的名额。进入到洲际附加赛后还要跟各个大洲的附加赛晋级队踢淘汰赛,才能拿下正赛席位。
4支参加非洲区附加赛的小组第二球队中,包括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和民主刚果。加蓬从无世界杯正赛经验,但我们都听说过他们的当打球星,例如奥巴梅杨、勒米纳。加蓬在非洲区附加赛会先对尼日利亚。说实话,即使从非洲区附加赛出现了还要踢洲际附加赛,我觉得晋级希望是有,但不是很多。
还有一队民主刚果,这个国家从来没以这个名字晋级过,但是以前以扎伊尔的名义参加过1974年世界杯,如果最终获得美加墨入场券的话,也可以算“半个新军”吧。

外围赛赛制因洲情而异
张闻:世界杯席位增加之后,无论非洲还是亚洲都拓展出更多的外围赛阶段。非洲是小组赛阶段基本决出所有名额,后面的阶段只能竞争洲际附加赛名额;亚洲则有好几个阶段,而且有两个阶段都能产生正赛名额。黄老师,您觉得这两种机制哪种更好?是非洲这种无法成为小组第一就出线机会渺茫好,还是亚洲这种机会更多但阶段更琐碎更好?
黄思隽:我觉得要看大洲的具体情况以及大洲足协成员国的立场。非洲如果要像亚洲那样搞多阶段,会面临一个经济挑战的问题。因为阶段多的话,球队要花更多钱长途飞行。而众所周知非洲的国家很多、但经济水平整体不算突出,如果按多阶段模式来踢预选赛的话,流程繁琐且球队的经济负担很重。所以按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情况出发,非洲区预选赛采取了如今这种相对简单、一步到位的模式。

佛得角在2024年非洲杯闯进八强
亚洲虽然面积也大,但是像一些收到战乱影响的国家相对集中在中东地区,在选择中立场作为主场的情况下,旅途奔波、经费耗费方面相对没那么大。总而言之,我觉得外围赛赛制肯定跟洲情、国情有关。像欧洲本身面积就不大、经济也比较发达,可能哪种类型的赛制都没所谓。非洲就适合一个阶段搞定大部分事情,剩下的阶段也就四队参加,对非洲各国乃至附加赛参赛队本身的整体影响可以说比较低了。
张闻:有的国家更关注差旅费,希望短平快解决问题。有的国家希望有更多阶段的比赛,这样像门票收入、转播收入乃至旅游收入都会更多。
黄思隽:对。包括从中国球迷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希望有层层推进的多阶段赛制,因为这样国足有希望在外围赛逗留更长时间。如果像非洲那样踢完一个阶段赛事就完事、其他时间没什么真正大家关注的赛事可看,对我们而言就比较尴尬了。

新军开启“足球地理学”
张闻:佛得角的晋级还重新让我们想起“足球地理学”这个词。大家对佛得角这个国家非常陌生,直到它晋级世界杯之后大家才知道它的面积甚至比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城市还小。结合足球地理学来看,大家对晋级到世界杯的新军会有哪些好奇或期待?
朱健文:我觉得中北美地区也有一定概率出线新军。美加墨三只老牌球队直接晋级,剩下苏里南、危地马拉、库拉索等球队都有一定机会突围。这些小国普通人可能平常都没怎么听说。那假如它们晋级了,我比较期待的自然是阵中的球员的表现。一方面是能晋级的小国可能阵中会有一些比较出彩的球星,另一方面是32强时代的世界杯里,1998年的克罗地亚、2002年的塞内加尔、2006年的乌克兰、2010年的斯洛伐克、2018年的冰岛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克罗地亚甚至拿了季军,塞内加尔是揭幕战就赢了卫冕冠军法国。
黄思隽:我想继续顺着足球地理学的方向聊聊。正如大家提到,佛得角之类的国家要是不踢世界杯,普通中国球迷根本不认识这个国家。而现在大家开了了解,这原来是一个不在非洲大陆上的岛国,全国人口只有50万。这都是挺有趣的知识。
而对相关的国家而言,更加是很好的宣传机遇。像现在我们开始去尝试了解佛得角的国家面貌。还有2018年的冰岛,当时表现这么出色,让我们对冰岛的认识,从寒带国家、当地有不少火山温泉,延展到对冰岛一些文化和体育现状的了解。包括冰岛战吼,包括人家原来青训做得那么好。

佛得角风景秀美
图:PIXABAY
张闻:世界杯不只是球队表演的舞台,也是各国球迷展示球迷文化、国家文化的舞台。球迷跟随球队走到这个堪称“世界中心”的舞台,就有机会更好地把国家文化要素带给大家。像我过去现场采访世界杯,对非洲和南美球迷的民族服饰、打气方式都有很深印象。世界杯就成为这些国家的形象宣传窗口。
黄思隽:我也因为佛得角出线,近期看了不少当地的资料,了解到当地旅游资源非常发达。那闯入世界杯相当于就是吸引大家将佛得角也列入度假目的地的契机。健文还提到库拉索,这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其实是属于荷兰的。而苏里南过去是荷兰殖民地。两队都有不少球员拥有荷兰国籍,甚至代表过荷兰各级别青年队踢球。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不了荷兰队,就选择代表库拉索、苏里南寻求踢国际大赛的机会。
佛得角也类似。近期一份大名单上,一半球员并非佛得角土生土长,而是在荷兰、法国等地方出生,接受当地完善的青训,然后再选择代表佛得角参加世预赛。另外,佛得角还是前葡萄牙殖民地,所以国家队中也不乏葡萄牙青训背景的球员。这背后可以说是一段世界人口史、殖民史、民族史的生动反映。

新军不是观赏性下降根源
张闻:如果说佛得角、苏里南是获得足球发达国家资源支持的例子,那么非洲大陆上则有反过来反哺欧洲足球的例子。例如一些法国殖民地背景国家的球员进入通过上一辈移民的路径来到法国,最后加入法国国家队。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国家进入到世界杯,我们也越来越注意到这种人口流动现象。不过就算这样,还是很多人批评这些新军的出现会损害世界杯的观赏性。
黄思隽:新军不是原罪。比赛质量如何、场面好不好看,跟新军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例如32强年代的世界杯,刚才健文已经列举了一些表现好的新军了。它们证明了新军也能踢出好比赛。
同时有人提到新军跟扩军的关系。我们继续看32强时代,1998、2002、2006的新军数量比较可观,2002有日本、南非、牙买加、克罗地亚,2002有中国、塞内加尔、厄瓜多尔、斯洛文尼亚。2006更是巅峰,一共6队新军——安哥拉、加纳、科特迪瓦、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克兰。

1998年首秀后,克罗地亚一直在世界杯有不错表现
而从2010年开始,新军数量突然暴跌。2010只有斯洛伐克、2014是波黑、2018是巴拿马与冰岛、2022只有东道主卡塔尔。这样看来参赛球队的数量跟新军的数量,并没有显著的逻辑关系。一些当时的主客观因素可能影响更大,例如各国足球的阶段性发展水平,乃至政治形势变化等等。在往前数24强时代的世界杯,每届赛事的新军数量是2-5队,比例不算低了。这让我觉得将新军的数量跟参赛球队数量画等号并不合适。
那回到赛事观赏性的问题,我觉得问题还是比赛太多后有一些我们认为“注水”的比赛,跟我们过去对世界杯的预期不太符合。比较典型的是2016年欧洲杯扩军,从16队增加到24队。很多人觉得那届赛事的小组赛没法看,主要是平均水平相对较低的球队的对阵增加了,很影响观感。16强时代我们看惯德国对英格兰、法国对葡萄牙,现在突然搞一个阿尔巴尼亚对罗马尼亚,你就受不了。这才是扩军影响观感的问题所在。
张闻:包括扩军后出现一些成绩最好的小组第几晋级的机制,形成默契球或者强队锁定出线名额后出工不出力的情况,都比较让人纠结。

“老面孔”谁有看头?
张闻:刚才我们讨论新军与扩军的关系。那扩军可能还会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些近年来很少出现在正赛的球队。例如挪威,现在迎来了新的黄金一代。还有意大利,已经连续缺席两届世界杯了,甚至有个扎心的笑话,说意大利小学生没看过意大利踢世界杯。那么这次美加墨,两位会不会期待看到一些看上去面生、实际上是熟面孔的球队回归?
黄思隽:挪威应该是大家都比较期待的,大牌球员的数量摆在这里。哈兰德、厄德高、努萨、瑟洛特,都是五大联赛豪门的当家球星。挪威历史上也有过好成绩,我第一次看世界杯是1994年,当时就有挪威参加。所以在我个人认知里,挪威属于北欧传统强队。结果发现隔了那么多年没踢世界杯,现在人才济济,该是轮到他们踢一次世界杯了。
之前他们多次错失世界杯、欧洲杯参赛资格,但现在虽然剩下两轮小组赛,力压意大利拿到小组头名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相信挪威能直接夺得一个直通名额。

有哈兰德领衔,挪威回归世界杯在即?
另外在我的足球启蒙认知中,匈牙利也是传统强队,但足足缺席了九届世界杯。我对这个数字都有点恍惚,因为在欧洲杯匈牙利的存在感还挺强的。但是近年世界杯外围赛,总是差点运气,各种小组第三、第四,或者踢附加赛出局。匈牙利历史上还拿过两次世界杯亚军,1954年那次甚至是夺冠大热,结果被联邦德国爆冷创造伯尔尼奇迹。
现在匈牙利阵中索博斯洛伊、古拉奇都是水平挺高的球员,我也觉得他们是时候回到世界杯了。尤其是近几届欧洲杯看到他们的硬朗风格还是很有特点。
还有两个球队算是我个人情感灌注所在。我关注德甲多年,波黑有不少在德甲效力的球星,伊比舍维奇、萨利霍维奇、哲科,他们以前踢过两届世界杯。所以想今年看到波黑。还有南美的巴拉圭,十多年前还是世界杯常客,代表人物有圣克鲁斯——他现在也还没退役,只是退出了国家队。现在巴拉圭大家认识的球员不多,但是已经确定回到世界杯了,我个人也挺欣慰的。
张闻:当我们提到世界杯的时候,既是希望在世界杯看到最有名的球星、最强的技战术,但同时世界杯也是我们打开地理、认识世界的方式。2026年世界杯带来了佛得角、乌兹别克斯坦、约旦等新面孔,法罗群岛、科索沃甚至也有机会踢正赛。像法罗群岛、冰岛等例子,就是一个用世界杯打开世界版图的方式。每一届赛事都可能有新球队出现,让我们多一块拼出世界地图的拼图。节目的最后,顺便希望下一届世界杯,中国队这块拼图也能再次拼起来。感谢两位的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注:如无注明,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封面图来自佛得角足协社交网络



体育大生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