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三季报:新董事长杨书剑首份答卷,业绩修复提速单季表现向好

来源 | 财经九号院作者 | 卧龙
2025年10月23日,华夏银行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这是杨书剑出任董事长后的首份季度业绩答卷。
在宏观经济弱复苏与银行业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华夏银行财报呈现“规模扩张提速、利润降幅收窄、资产质量企稳”的特征,既延续了上半年的修复态势,也显现出新管理层在结构调整上的初步成效。通过今年三季报数据的同环比变化,可清晰窥见经营基本面的变化轨迹。
1
营收虽承压但利润修复提速,
单季度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华夏银行今年盈利表现呈现“总量降速收窄、单季显著改善”的分化格局,反映出成本管控与拨备策略的调整成效。
从同比维度看,华夏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较 2024年同期0.04%的微增态势有所承压,主要受债市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拖累。

但归母净利润表现更具韧性,前三季度实现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较2024年同期3.10%的增速虽有回落,但降幅较上半年的7.95%大幅收窄5.09个百分点,华夏银行的利润规模已有同比企稳态势。
单季数据的改善更为突出,这也成为以杨书剑董事长为代表的新管理层上任后的重要亮点。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而2024年同期单季净利润增速为3.60%。

要知道2025年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还是负增长,第三季度的这一反转印证了利润修复节奏的加快。利润改善的核心支撑来自两方面:一是利息净收入基本稳定,对冲了非息收入的波动;二是拨备计提力度有所调整,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49.33%,虽较年初下降12.56 个百分点,但为利润释放提供了空间。
2
资产规模扩张提速,存贷结构持续优化
在“扩大规模增长”的策略导向下,华夏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量增速显著提升,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
资产总额方面,2025年三季度末达45863.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0%,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2.14%加快2.66 个百分点;环比上半年末的45496.25亿元,增加367.33亿元,延续了稳步扩张态势。这一增速不仅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也体现出新管理层对资产规模稳健扩张的重视。
存贷款业务的“量价平衡”策略效果显著,存款增速尤为亮眼。贷款端,三季度末贷款总额 2435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69%加快1.24个百分点;环比上半年末的24170.95亿元,新增184.99亿元。
华夏银行单季度增量虽较二季度有所放缓,但结构上向高收益领域倾斜的趋势明显。存款端表现更为强劲,三季度末存款总额23389.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增速较2024年同期实现由负转正,且较上半年末7.99%的增速进一步提升,低成本负债占比的提升为息差稳定奠定了基础。
3
不良贷款率持续改善,风险处置力度加大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的资产质量延续“不良率下行、处置力度加大”的态势,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成效初显。从不良率指标看,202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5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的1.61%下降0.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印证了资产质量的企稳向好。
综合来看,作为杨书剑董事长上任后的首份三季报,本次财报展现出的修复态势值得肯定,但营收承压、非息业务薄弱等挑战仍需应对。与2024年同期相比,营收增速由正转负反映出收入结构的脆弱性,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核心非息业务尚未形成稳定增长极;拨备覆盖率的持续下降虽短期释放利润,但也对风险抵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业绩发布传递的信号看,新管理层已明确后续优化路径:在资产端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在负债端持续压降成本,扩大低成本存款规模;在风险端坚持“存量化解与增量防控并重”,确保资产质量稳定。若这些策略能落地见效,华夏银行有望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营收增速的触底回升,为2026年的盈利改善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报是一份“韧性凸显、仍待突破”的首份答卷。规模扩张与利润修复的同步推进,印证了新管理层初步策略的有效性;而营收结构与非息业务的短板,则指明了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对于投资者而言,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与存款增速的提升构成短期支撑,但营收能否企稳回升将成为判断其估值修复空间的关键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财报、上市公司公告、企业预警通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