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观点称,《澎湖海战》没有问题,要坚持人民史观?

来源:章律YOYO

这几天有人在攻击《澎湖海战》的电影宣传片,他们说统一是对的,但满清统一汉明郑权是不行的,甚至还有人说施琅是汉奸的,让我感到大为震撼。这些鼓吹大汉族史观的人其实屁股已经歪了,归根结底的说他们举着皇汉史观的大旗,没有站在人民史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什么是人民史观呢?就是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顺应人民的有利于人民的,我们要支持,不顺应人民的不利于人民的我们要反对。

具体看待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时候,有些观点,人民史观和皇汉史观可以达成共识。比如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反对崇祯朝廷是顺应人民的,我们要给正面的评价。吴三桂投降开关纳清是反对人民起义,所以我们骂他汉奸。后来满清多尔衮等人入关,制造了大量的屠杀和奴役,是在凌辱人民,我们当然要反对。吴三桂在战争结束之后,又起兵反清,制造了不必要的战端,对于人民来说是负面的。而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拿回台湾岛,当然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这些人民史观的历史评价恰好与皇汉史官相同了,所以我们没有矛盾。

但是之后康熙命令施琅,人民史观和皇汉史官产生了矛盾,皇汉认为郑成功在岛上遵从明朝,所以他们是汉族正统,满清剿灭他们是不正义的,他们这个不正义没有别的理由,就汉族正统四个字,但是要维持这个所谓汉族正统的政权要付多大的代价呢?明郑政权曾经对福建、浙江、广东部分的沿海地区征收过物资。说的好听是征收物资,什么征粮、征税、强制征收,实际上我们都明白,就是劫掠。郑成功还掌握了海上的商路,于是清朝为了对抗郑成功推行海禁,在 1661 年颁布了迁界令,强制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 30 ~ 50 里,毁弃船只、村庄,严禁出海捕鱼贸易。一直到清朝平定台湾后的第二年, 1684 年才解除了海禁,恢复了闽、粤、江浙四海关,沿海贸易和渔业才逐步恢复合法化。

当然我说这些也不是说要批评郑成功或者怎么样,我们是要理解的,这是双方武装对峙的必要手段,可是这种武装割据和对峙的状态,他一定伤害到了两岸人民,就如同今天我们两岸的对峙一度伤害了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一样。那么两岸对峙到了施琅开始收复台湾的 1683 年,那时候是个什么状态呢? 1683 年,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已经彻底平定了,大陆已经完整的在清廷的统治之下了。满清入关已经过了 39 年,从 1644 年到 1 六八三年的 39 年啊。如果同志们没有概念,那么我用大家能够感受的时间来打,比方 1944 年是什么时候?抗日战争还有一年才能打完,那么 1983 年是什么时候?改革开放都已经 5 年了,我都快要出生了,大家不要小看 39 年,那可是两代人的。

当年的 39 年时间里面,满清朝廷已经彻底统治了中国,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现在有些大 v 和网友批判满清政府,说什么腐朽无能,制造百年国耻。对,这是事实,我也同样痛恨这个破败的大清。但是无论你怎么批判他,怎么骂他,你都不得不承认他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个朝代,他是我们自己人,在 1644 年到 1911 年这 267 年时间里面,清政府就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些人说什么要看 1644 史观,我就觉得莫名其妙。

1644 年之后的清朝政府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有什么区别吗?爱新觉罗家确实不怎么样,但晋朝的司马家就一定比他们好吗?北齐的高家就比他们好,宋徽宗赵佶、宋高宗完颜构土木堡的大明战神就比他们好吗?昏君哪一朝哪一代都有,你能因为昏君就否认这个朝代的合法性?汉族的朝代不能,满族的朝代当然也不能,所以一个合法的中国政权派出了一个归降而来的将领,打下了台湾岛,统一了全中国,让中国东南沿海的人民群众免于军事对峙的苦难。我问你,这有什么问题?这难道不是值得歌颂的一件事吗?

这里再说一句,施琅当他主张攻的时候,对清廷说迁界禁海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该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生平,国家获增赏税。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他找借口在攻打郑成功,用来报他自己父亲和弟弟被杀害的大仇。但是当他打下台湾之后,他主动前去祭拜郑成功的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做了高度的评价,并且声称郑氏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的举动,对郑成功毫无仇怨。祭祀完成之后,施琅还哽不成声,热泪纵横。

那你觉得这一切都是施琅装出来的吗?人心其实是很复杂的,历史也是很复杂的,不能用一句好人坏人来分析对错,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有句名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看待历史的时候,既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去粗暴的框那些历史事实,又不能完全的脱离今天去看过去,这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到今天,我们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我们同样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彻底。如果最终武力统一,那就和 1683 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我们一定要。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支持《澎湖海战》的历史才是今天最重要的意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