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拿22宗地,黑马邦泰更凶猛了

500

文/狗蛋分蛋

邦泰又拿地了。

10月22日,邦泰集团在广西南宁再度出手,以底价拿下一幅住宅用地,据统计,这已经是今年到目前为止,邦泰拿下的第22宗地了。

关于这家房企,我们之前简单聊过,来自四川乐山,是一家民营房企,有人说,它也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

民企最强黑马。

民营房企的式微,市场有目共睹。

去年,权益口径下,全国销售额十强,已经没有纯民企的身影了。拿地上,民营房企的权益拿地金额,在全国百强房企中的占比仅为8.5%。

到了今年,情况有些许好转,但大势依旧。

1-9月,权益销售榜前10,还是没有纯民企,不过民营房企的拿地权益金额占比有提升,从去年同期的7.8%,提升至13.4%。

随着市场变化,民营房企获得了喘息的空间,只是敢拿地的依旧在少数。

邦泰就是其中一个,或者说它是最特别的一个。

今年前9个月,邦泰集团拿地21宗,拿地面积为186万㎡,抛开地方城投,这个数据仅次于中海地产,排名全国第5,民企第1。

500

可能这么说,大家还是没什么概念。

去年全年,邦泰拿了22宗地,权益新增土储货值为131亿元。

而今年截至目前,邦泰不仅在拿地数量上,已经和去年全年持平,更关键的权益土储货值,更是达到231亿元,比去年整整高出:

近100亿元。

在拿地总数持平的情况下,土储货值更高,说明拿地质量更高。不出意外,邦泰还会继续拿地,也就是说:

今年邦泰将实现拿地数量、质量的双重突破。

回看近几年邦泰的发展,基本上年年都在“突破”:

2021年,民营房企爆雷元年,邦泰突破大势,开启全国化;

2022年全国土拍冷场,邦泰逆势拿地7宗;

2023年,邦泰拿地数量直接翻了3倍,以21宗地、95亿的权益拿地金额,杀入全国百强;

2024年,权益拿地破百亿,成为民企中仅次于滨江的拿地之王......

在大部分民企的收缩时刻,邦泰不仅敢冲,而且越冲越猛,说是“最强黑马”一点儿也不为过。

问题来了,邦泰为什么敢这么冲?狗蛋觉得,这和这家房企的“错位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简单说,邦泰主攻的方向,都是目前主流房企不重视,或者说没有精力重视的部分。

比如拿地上,在集团全国扩张的初期,除了成都等个别几个城市外,邦泰甚至很少进入省会城市,基本上都在三四线城市做下沉。

这两年,主流房企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邦泰则乘势开始往二线、新一线城市进发,比如今年,邦泰加快了在山西、昆明、西安、武汉、重庆、南昌等地的布局。

这种错位,让邦泰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卷,节省了拿地成本。2025年新增的土地中,邦泰超80%的土地,溢价率低于15%。

同时,在产品方面,错位也帮助邦泰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有人说,邦泰的产品一拿出来就是降维打击。

比如在西安,邦泰2024年底进入西安市场,到现在已经布局了5个项目,当地媒体形容邦泰是“秀才砸场子”,细节、质感碾压很多本地房企。

小红书上,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业主聊到邦泰,也大多是肯定态度。

邦泰的产品,在高能级城市或许排不上号,但放到下沉市场,就属于顶尖产品了。

而且邦泰非常擅长复制成功经验,比如在合肥,长沙已经验证成功的产品逻辑,在进入新市场时,直接照搬,省去了再做一套逻辑的精力。

在这样的理念下,邦泰的扩张速度是非常夸张的,从2021年到现在,短短四年不到的时间,邦泰从一个地方房企,摇身一变,变成了布局35城的全国性房企。

关键,错位让邦泰剩下了拿地成本、产品研发成本,意味着邦泰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进攻市场,打出性价比。

铁柱开玩笑说,这套打法其实挺有雷军那味儿的,轻技术、够下沉、品质碾压同价格段的竞品——

这很小米。

不同的是,邦泰这套打法的底层逻辑,还是地产行业曾经的“高周转”,即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保持高速去化,回款再拿地,形成循环。

这也给邦泰埋下了一些隐忧。

邦泰集团不是上市房企,融资渠道有限,最早,邦泰的融资依赖对内,也就是员工跟投,资金从十万到百万不等。

但这种融资模式始终有个上限,特别是这几年,随着邦泰的胃口越来越大,仅靠跟投是很难满足的。

邦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做股权质押。

从去年开始,凡是邦泰集团进驻的城市,所成立的项目公司股权都进行了质押融资,质押对象为地方银行、保理机构、信托机构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邦泰扩张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不过,股权质押融资的利息远高于正常开发贷款,这也要求项目有更强的去化能力,否则公司容易被高息拖垮。

邦泰旗下子公司,已有被执行的先例,今年4月,宜宾邦泰置业有限公司被宜宾市翠屏区法院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超百万。

在这个过程中,邦泰积累下的口碑,也有被侵蚀的迹象。

一方面,因为品质问题,邦泰全国维权项目越来越多。典型的有邦泰合肥的首入项目“东方雅颂”,还有邦泰宽语、西昌·熙悦府等等。

另一方面,要保证快速去化,邦泰部分项目的尾盘,有大额折扣的情况出现,因为这个,邦泰没少被蛐蛐“背刺老业主”。

此外,还有产品问题。

其实邦泰内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境系、悦系、府台系、天字系、院子系五大产品系,但说实话,不光圈外的人不了解,甚至很多圈内的人,对邦泰的产品系都知之甚少。

究其原因,邦泰在产品力上和主流房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靠“错位战略”就可以弥补的。

其次,在产品线的营销上,邦泰目前是缺位的。

总之,从黑马到千里马,邦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铁柱说,融资问题、产品问题,地产圈的小米得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至于营销,或许可以请教一下雷布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