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亿港元购置香港总部,马云、蔡崇信战略锚定什么信号?

500

香港铜锣湾商圈正迎来新一轮格局重塑。近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集团联合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文华东方国际集团旗下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的多层商业写字楼,作为两家企业在香港的总部。

这笔交易不仅是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宗的写字楼成交,更因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与市场象征意义,引发广泛关注。

500

500

500

交易细节:从“租户”到“业主”的战略升级

据公开信息,此次收购涉及港岛壹号中心顶层以下的13个楼层,总面积约27万平方英尺(约合2.5万平方米),占该大厦总楼面近一半。

港媒报道称,交易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将获得大厦命名权及天台广告位使用权,标志着两家企业从长期租赁(现总部位于时代广场)转向持有核心资产。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企业对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的长期承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明确表示,收购“充分体现对香港经济及营商环境的信心”,并强调香港将成为集团拓展国际业务的“理想大本营”。

500

深度布局:香港在全球化战略中的角色演进

阿里巴巴与香港的渊源可追溯至1999年,其首个财务与法律部门便设立于此。此后多年,集团通过二次上市、业务本地化(如淘宝香港站、阿里云数据中心)持续深化与香港的联结。

2024年,阿里巴巴更将香港上市地位从“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进一步巩固其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

蚂蚁集团同样以香港为全球化跳板。2017年,其与本地伙伴合作推出电子钱包AlipayHK,目前已服务逾450万活跃用户,成为香港普惠金融与数字生活的重要参与者。董事长井贤栋指出,香港“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桥梁作用”是蚂蚁加码投入的关键动因。

500

区域经济变局:铜锣湾商圈的“破局之战”

此次交易发生的铜锣湾商圈,正面临激烈竞争。前有怡和集团新建港岛壹号中心争夺优质租户,后有希慎兴业利园八期将于2025年开幕,传统巨头时代广场陷入“困兽之斗”。阿里与蚂蚁的入驻,不仅为区域注入强心剂,更可能重塑商业生态:

提升区域科技浓度:头部科技企业聚集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落地,推动铜锣湾从传统零售中心向“科技+商业”综合体转型。

激活写字楼市场:2023年香港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一度升至14.3%,此次大宗成交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加速空置面积去化。

500

内地企业“出海潮”下的香港价值

在美国关税战升级、全球贸易壁垒增加的背景下,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出海”的势头显著增强。香港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的数量已突破1400家,涵盖科技、金融、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香港的优势在于:制度衔接:普通法体系、资金自由流动与低税率政策,为企业提供熟悉且稳定的营商环境;

人才枢纽:高度国际化的专业服务、科技与金融人才储备;

政策支持:特区政府推动“北部都会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香港与内地的协同效应。

500

未来展望:从“总部经济”到“生态共建”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的此次投资,超越了单纯的资产配置,更似一场生态布局:人才战略:井贤栋明确表示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壮大本地团队”,预计两家企业未来在香港的团队规模与研发投入将显著扩大;

创新协同:香港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蚂蚁集团提及“参与香港创新枢纽建设”,暗示其可能涉足区块链、跨境支付等前沿领域;

全球化支点:借助香港的国际化网络,阿里与蚂蚁可更高效地辐射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应对地缘政治波动。

72亿港元的交易,既是企业对自身发展需求的务实回应,亦是对香港未来投下的信任票。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当下,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制度韧性、市场活力与桥梁角色,持续吸引着内地企业与全球资本。在《一波说》看来,马云、蔡崇信此次出手72亿港元,乃至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的此次战略“锚定”,或许正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当科技巨头与国际金融中心深度绑定,香港的故事仍充满想象空间。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