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销量涨、利润跌、营销开支大

10月24日,长城汽车2025年三季度财报出炉了。我们解读下这家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

从表面看,长城汽车的“盘子”确实越做越大,前三季度营收达到1535.8亿元,总销量也突破了92.3万辆,同比都有8%左右的增长。

但看盈利能力会发现,长城汽车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8亿元,同比大跌了34.4%。营收在涨,利润却在掉,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其中,销售费用暴增了55.6%,足足多花了28.4亿元,这笔钱主要都砸在了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上。同时,研发费用66.4亿元,增速6.9%,绝对金额的增加体现了公司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不过研发费用率还是只有4%。

简单来说,长城汽车正在用“营销+研发”的方式换取未来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利润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再看销量结构,长城汽车是“两条腿”的战略。首先是新能源化,长城汽车前三季度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30.2%,其中插电混动车型(PHEV)更是占了62%,是新能源转型的绝对主力。其次是国际化,海外市场贡献度高达36.2%,接近国内市场的一半,俄罗斯、巴西、澳洲是前三大主销区。分品牌看,哈弗和坦克依然是绝对的销量担当,合计占比超过75%,销量同比翻倍的魏牌也成为一大亮点。

最后,我们看长城汽车在自主品牌阵营中的位置。从前三季度的销量来看,它在自主五强中排名第五。长城汽车也并非毫无亮点,它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了奇瑞汽车。 这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城汽车的压力不小,虽然转型有所成效,但要重新杀回自主品牌前三的阵营,避免被头部企业进一步拉开差距,还需要在四季度继续发力。

总结今年前三季度的长城汽车:规模在扩张,转型在加速,但代价是利润承压。

这种“以价换量”和“烧钱营销”的策略,是所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时代转型期的必经之路。长城汽车的未来,就看它能否尽快将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了。

(策划:金玙璠,制图:李昱慧)

500500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