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科颜氏、花西子等大牌护肤品检出致癌物苏丹红,你的梳妆台该排查了!

当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车中塞满标榜“天然植萃”的护肤品时,一则检测视频如惊雷般炸响美妆圈: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的实验显示,科颜氏、花西子、NARS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中,竟检出被全球禁用20年的致癌物苏丹红。这场始于原料端的“偷梁换柱”,不仅让“天然”标签沦为笑话,更撕开了美妆行业供应链监管的巨大漏洞。

500

苏丹红从来不是陌生的风险符号。2005年英国“苏丹红事件”中,5吨受污染辣椒粉引发全球580种食品召回,成为食品行业史上最严重的安全危机之一。此后,从鸭蛋到调味料,这款工业染料多次在食品领域“现身”,最终被世界各国全面禁止用于食品加工。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苏丹红Ⅰ至Ⅳ号就已被列入化妆品禁用清单,国家药监局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第431号明确将苏丹红Ⅳ(着色剂CI26105)列为违禁组分。

此次美妆界苏丹红风波的源头,指向了一款看似无害的复合原料组。老爸评测实验室通过成分比对发现,涉事产品均含有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与辣木籽油的组合成分,而单独检测这三种天然植物原料时,并未发现苏丹红残留。进一步溯源检测揭开了真相:问题出在原料商的“暗箱操作”——天然植物色素易受光照、pH值影响而褪色,为维持产品色泽稳定性并抬高售价,原料商竟在“100%天然”的幌子下非法掺入苏丹红,部分原料中苏丹红Ⅳ含量高达1170ppm,远超交叉污染的合理范围,属于明确的人为添加。

500

事件曝光后,涉事品牌的回应呈现出鲜明分化。科颜氏客服坚称“正规渠道产品可放心使用”,花西子则以“已备案通过检测”为由维持涉事底霜销售,而且初、chillmore且悠等品牌虽紧急安排送检,却均强调“产品符合法规”。这些看似合规的辩解,在检测数据面前不堪一击。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冰寒指出,苏丹红并非化妆品常规检测项目,品牌方多依赖原料商提供的报告,缺乏对复合原料的深度筛查能力,这使得违禁成分有机可乘。

复合原料组已成美妆行业风险高发的“灰色地带”。配方师Rex透露,这类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原料,因成分复杂、溯源困难,常被不法商家当作非法添加的“遮羞布”。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内暗藏的“默契合谋”:原料商通过非法添加提升产品表现力以抢占市场,品牌方则因节省检测成本、追求快速上市而“视而不见”,一旦东窗事发便将责任全推给上游供应商,形成风险转嫁的恶性循环。

500

从健康风险来看,苏丹红虽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的第三类物质,但其基因毒性已被证实,长期接触可能损伤肝脏、肾脏等器官,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不过专家也提醒,这类成分的危害与累积暴露量直接相关,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但必须保持警惕。

面对这场信任危机,各方需拿出实质性行动而非敷衍回应。对品牌而言,正如冰寒所建议,应建立严格的原料筛查机制,尤其对色素类原料进行专项检测,推动供应链透明化;监管部门需扩大化妆品检测范围,将苏丹红等潜在违禁成分纳入常规监测,堵住备案审核的漏洞;消费者则应关注官方通报,核查手中产品是否在涉事名单内,若确认问题产品,可通过12315等渠道维权,以个体监督倒逼行业整改。

从食品到护肤品,苏丹红的20年潜伏史,本质上是监管盲区与行业自律缺失共同催生的恶果。当“天然植萃”的宣传语仍在耳边回响,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能穿透营销迷雾的监管利剑,和真正将安全置于首位的行业良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