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不代表科学的全部,但诺贝尔奖依然值得拥有
每到诺贝尔奖发奖季节,中国人就要重新争论一遍:
1、诺贝尔奖为什么不发给中国人
2、诺贝尔奖有意义吗
这两个问题是相连的,主要交集在于: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科技和建设成为如此巨大,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领先领域,诺贝尔奖不发给中国人,那不是出于偏见,就是已经失去对科技发展的指导意义了。
这里,诺贝尔奖主要指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经济学奖、和平奖的政治味道太重,不去讨论。
诺贝尔奖的意义在于表彰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对人类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以此弘扬科学和探索精神,激励创新。 它通过认可卓越成就,提高人们对相关科学的认知,同时也对获奖者和其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进行奖励。
必须说,今天的诺贝尔奖已经与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初衷有所偏离,他的原意是要“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现在诺贝尔奖通常发给在几十年前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所以成果对相关领域的当前影响实际上已成历史,大师的奠基工作已经指引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几十年了。这事确实不幸,但也是诺贝尔奖太“兹事体大”的不得已,伟大成就只有很多年以后才敢确认。这与成果的经济效益无关,也与成果的军事政治影响无关。
如今,诺贝尔奖差不多就是终身成就奖,用来肯定大师早年的奠基性成果。
回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那么大,为什么诺贝尔奖不发给中国人(至今只有屠呦呦,杨振宁、李政道等获奖都是基于在国外取得的成就,一般不算作中国人获得的)?
这有两个原因:
1、人们提到的成就基本上都是技术上的成就,诺贝尔奖不关注技术上的成就,只关心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医学成就,还是基础性的那种。很多基础性的科学并不能纳入授奖学科的旗下,比如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就没法“挂靠”在物理、化学之下。所以诺贝尔奖不覆盖整个科学领域。诺贝尔奖也不关注在经济和民生上影响巨大但在基础科学层面谈不上方向性创举的技术成就。花港大桥世界第一,但不是诺贝尔物理奖所关心的。中国稀土精炼的多极萃取技术碾压世界,但这也不是诺贝尔化学奖关心的。原因无他,不够基础、前瞻和具有学科级深远影响。如果发明了造桥的力学原理,或者萃取原理,那或许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对已有科学原理的应用,那就不够了。人们可以不满意,可以指责诺贝尔奖关注错了地方,但不能越俎代庖地规定诺贝尔奖必须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你”有权认定诺贝尔奖已经脱离地气,不再有意义;诺贝尔奖委员会同样有权认定“你”根本无关紧要,你的不屑P事不顶。这也解释了“诺贝尔奖获奖多的国家科技实力反而越来越不行”,因为这里的“科技实力”其实是“技”而不是“科”。
2、中国长期积贫积弱,无暇投入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上鲜有投入,当然少有成果。现在中国的投入极大增加。大头还是在工程技术,但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也今非昔比,成果也今非昔比,自然指数反应的或许是一叶知秋。问题是,如前所述,诺贝尔奖已经成了终身成就奖,现在获得的成果需要时间才能确认,如果二三十年后中国人开始大批获奖,这将一点不奇怪,但现在,只能说时间未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政治化的说法,在“臭老九”和“科技无用论”的时代有助于拨乱反正,但也容易误导,因为科学的目的是求知,并不功利,不追求实用价值。科学的价值在于理解世界。技术则不同,技术就是功利的,就是要造出有用的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了。技术的发展未必有科学的指导,但技术在科学指导下发展是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理性主义以来特有的,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空前加速的几百年。
理性主义使得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是人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这就是现代科学的开始。掌握了世间万物的道理后,人们发现,这些道理可以用来指引工程实践,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开始。离开科学指导的技术发展是无数试错后才找到的正确路线。造桥古已有之,赵州桥这样的工程奇迹并非在科学道理指引下产生,但依据科学道理的理解,人们再造拱桥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建造更高更大的拱桥,而不是只能靠经验和试错。科学指导下的技术发展则是在理论指引下直接摸到正确路线上。原子弹和原子能是基于现代物理发现,这是再试错也摸不出来的。量子计算也是一样。这就是差别。
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遇到已有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推动科学前沿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科学发展真有一点功利了,因为目的就是通过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来解决技术上的疑难。这些科学领域也常常划入应用科学。这不影响依然有大量非功利、纯基础的科学研究,而这些科学研究更容易得到诺贝尔奖。
回到现实世界,炒股的人是不需要关注诺贝尔奖的,他们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和行为结果;喜欢思考世界本源的人才会关注诺贝尔奖的相关成果,他们需要深刻理解世界和事物的关系。
今天人们对诺贝尔奖为什么不发给中国人愤愤不平。二三十年后中国科学家“突然”开始接连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人们可能不会再纠结诺贝尔奖对生产力、经济发展有没有用的问题了。说到底,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的终身成就的肯定,谁不喜欢更多的中国科学家的终身成就得到肯定?科学无国界,获奖科学家的成就惠及全人类,中国科学家很乐意加入这一行列。
就现在而言,乐于质疑诺贝尔奖的人们或许可以反过来,提出一些中国科学家做出的具体的杰出成就,并证明这些成就值得诺贝尔奖,比已经获奖的成果更加伟大,而不是泛泛地质疑“为什么诺贝尔奖就是不肯发给中国科学家”。
诺贝尔奖还是值得拥有的。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