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航客机在万米高空被神秘物体撞击的悬案水落石出,肇事者是一个气象气球

@steed的围脖:

几天前,那架美联航客机在万米高空被神秘物体撞击的悬案,现在水落石出。

我们猜测过冰雹、流星体,甚至飞行员本人也怀疑是“空间碎片”。但最终的答案,既不来自深空,也不来自极端天气。

“肇事者”是人类自己放飞的一个气象气球。

这个结论甚至不是由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最先得出的。当NTSB的专家们还在实验室里埋头分析挡风玻璃碎片时,一些网络上的“侦探”已经开始行动了。一位名叫斯科特·曼利(Scott Manley)的知名科普博主和飞行员,通过对比公开的客机飞行路径和气球跟踪数据,率先在网上指出了“嫌疑人”。

很快,名为“风承系统”(WindBorne Systems)的一家天气预测公司主动联系了调查机构。他们承认,根据公司内部的初步调查,撞上飞机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公司的一颗气球。

这家公司运营着一支高科技的“全球探测气球”(GSB)舰队。这种气球并不大,每个重量仅有1.2公斤,但它搭载着精密的传感器,能像智能无人机一样自主控制升降,在平流层飞行数周之久,为公司专属的AI天气预报模型收集关键的大气数据。

然而,整个事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在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上。

在一个(显然是在事故发生前)撰写的“常见问题解答”页面上,赫然写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气球不会对飞机造成风险?

答案是:“简短的回答是,我们的气球星座……不会对飞机或天空中的其他物体构成威胁。首先,气球撞上飞机的可能性极低;其次,我们的气球非常轻,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害。”

那张驾驶舱挡风玻璃严重碎裂、飞行员手臂被玻璃残渣划伤的照片,显然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500

500

一个仅1.2公斤的“轻量级”物体,在万米高空,与时速近900公里的客机相遇时,其相对速度产生的破坏力被远远低估了。

该公司CEO在最新的声明中表示,发生这样的事“完全不可接受”,并称他们已经在紧急调整软件,让气球“尽量减少在客机飞行高度层停留的时间”。

这起撞击案虽然告破,但它留下的问题,比“太空碎片”的威胁更加迫切。当我们的天空被越来越多用于科研、通信和物流的,自以为“安全无害”的小型智能飞行器填满时,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那条“安全”的边界?

~~~~~~

信源:Eric Berger 发在 ArsTechnica 的相关报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