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实现祖国统一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赴台前,他深知前路凶险,却只留下淡然的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让人瞬间泪目。

500

当潜伏身份不幸暴露,毛人凤质问他为何“叛变党国”时,他回答,“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所守护的“道”,从不是一己私利,而是民族解放、国家统一的人间正道。

他,就是吴石将军。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英勇事迹走进大众的视线,也让更多人读懂了隐蔽战线里,那份用生命写就的伟大。

隐蔽战线的交锋,其激烈程度从不逊于真实战场上的生死较量。1949年新中国虽已宣告成立,可国民党政权在溃败之际仍负隅顽抗。为了推进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遵照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毅然告别大陆,潜入台湾。

500

《沉默的荣耀》正是将这段鲜为人知的暗战史搬上荧屏。吴石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本可坐享荣华富贵,却甘愿冒着随时暴露的风险,利用职务之便为我党传递军事核心情报;朱枫以女性的细腻与果敢,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机智周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递任务;聂曦作为吴石的副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外勤能力,成为吴石行动中最可靠的臂膀;陈宝仓同样潜伏于敌营高位,却冒险深入险境。

正如剧集所展现的,即便知晓结局注定悲壮,他们依然以“向死而生”的勇气履行使命。尽管最终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他们始终铁骨铮铮,不曾低头。

除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那段黑暗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这样的勇敢者还有很多。据统计,至少7550名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被判刑,遭受非人的对待,超过1100人被判处死刑,还有不少人被秘密杀害。时至今日,我们仍难以想象隐蔽战线的极端残酷。他们每一次出门接头、每一次传递情报,都可能是与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

500

有人问,这群本可以拥抱新中国阳光的人,为何偏偏要转身走进最深的黑暗?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刀尖上行走,直面生死而不退缩?

答案其实早已刻在他们的行动里——是对心中正义的坚定守护,是对祖国的深情热爱。正因这份信仰与热爱,他们甘愿舍身赴险,把个人的安危抛诸脑后。就像吴石将军临刑前留下的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在他们心中,从来没有个人的退路,只有家国的前路。

随着《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吴石等隐蔽战线英烈的事迹,自发前去瞻仰悼念他们。

在福州吴石故居,有人在将军的雕像前摆上了九三阅兵时受阅的大国重器照片,想让英雄看看这盛世已如他所愿。

500

500

北京吴石将军墓前,鲜花堆叠成墙,那是后人对先辈的敬意与思念。

500

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雕像静静矗立。“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此刻,更多人读懂了这句话的分量。

500

而这股缅怀与追寻的热潮,更是跨越了海峡。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刻意营造“信息茧房”,试图掩盖真实历史,可《沉默的荣耀》的出现,让台湾民众主动冲破壁垒,通过网络平台追看剧集,渴望探寻当年的真相。

在台湾青年聚集的PTT论坛,相关话题的阅读量突破500万,有台北网友感慨:“在马场町跑步十几年,竟不知这里曾有英雄慷慨就义。”台北图书馆里,《东海情报组档案汇编》等史料被借阅一空,预约队伍甚至排到了明年3月。这场自发的追剧热潮,正是台湾同胞对民族根脉的天然亲近,对真实历史的本能追寻。正如有台湾学者所言,这种自发的追崇,与民进党当局强行灌输的“台独”意识形态形成了尖锐对立,也彻底暴露了分裂言论的虚妄与苍白。

时光荏苒,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们未竟的事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仍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当我们在荧屏前为英烈的事迹泪目时,更应明白: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待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那天到来,便是对吴石、朱枫等无数隐蔽战线英烈最好的致敬。

站务

全部专栏